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范顺云专利>正文

一种防止克氏针张力带钢丝滑脱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05519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42
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止克氏针张力带钢丝滑脱结构,包括克氏针本体、克氏针尖端、第一防脱孔、第二防脱孔、防转组件和张力带钢丝;本技术中,在克氏针本体的两端分别开设多个第一防脱孔和第二防脱孔,使张力带钢丝本体的一端穿设在第一防脱孔和第二防脱孔的内部,增大张力带钢丝本体和克氏针本体之间固定的牢靠性,防止张力带钢丝本体从克氏针本体上松动,避免张力带钢丝本体固定失效;克氏针本体背离克氏针尖端的一端卡设在防护垫之间,便于操作人员对克氏针本体的角度进行控制,避免操作过程中克氏针本体出现转动的现象,且防护垫对克氏针本体起到防护作用,避免上夹板和下夹板对克氏针本体造成划伤,提高防转组件的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张力带钢丝,尤其涉及一种防止克氏针张力带钢丝滑脱结构


技术介绍

1、骨折断端加压可以促进骨折愈合,反之,骨折断端存在牵张应力则影响骨愈合,因此,中和牵张力,甚至将牵张力转变成促进骨愈合的压力,在骨愈合中至关重要,张力带就是这样一种装置,钢板、钢丝、缝线、外架等都可以做成张力带,其中张力带钢丝最为常用;

2、髋骨骨折或尺骨鹰嘴骨骨折时,采用髋骨克氏针和尺骨鹰嘴骨克氏针进行张力带钢丝的固定,但现有技术中,经常遇到张力带钢丝从克氏针上松动的现象,造成张力带钢丝固定失效,降低张力带钢丝的使用效果,因此,专利技术一种防止克氏针张力带钢丝滑脱结构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止克氏针张力带钢丝滑脱结构,包括克氏针本体和克氏针尖端,所述克氏针尖端设置在克氏针本体的一端,且克氏针尖端与克氏针本体为一体式设置;

2、所述克氏针本体背离克氏针尖端一端的侧面开设有多个第一防脱孔;所述克氏针本体靠近克氏针尖端一端的侧面开设有多个第二防脱孔;所述克氏针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张力带钢丝本体;所述张力带钢丝本体的一端穿设在第一防脱孔的内部,且张力带钢丝本体的另一端穿设在第二防脱孔的内部。

3、优选的,所述克氏针本体背离克氏针尖端一端的外侧安装有防转组件,且防转组件位于第一防脱孔背离克氏针尖端的一侧;所述防转组件包括下夹板、上夹板、下卡槽、上卡槽和防护垫,所述上夹板的一侧与下夹板的一侧采用铰链的方式相连,且上夹板的另一侧与下夹板的另一侧采用卡扣相连;所述下卡槽开设在下夹板上侧的中间位置;所述上卡槽开设在上夹板下侧的中间位置;所述防护垫安装在下卡槽和上卡槽的内侧。

4、优选的,所述克氏针本体采用圆柱形结构,且克氏针本体的直径为2.0mm、2.5mm和3.0mm;所述克氏针尖端采用锥柱形结构,且克氏针尖端靠近克氏针本体一端的直径大于克氏针尖端远离克氏针本体一端的直径,该克氏针尖端靠近克氏针本体一端的直径等于克氏针本体的直径;所述第一防脱孔采用圆柱形结构,且第一防脱孔等间距设置,该第一防脱孔的直径为0.7mm;所述第二防脱孔采用圆柱形结构,且第二防脱孔等间距设置,该第二防脱孔的直径为0.7mm;所述张力带钢丝本体的尺寸与第一防脱孔和第二防脱孔的尺寸匹配,且张力带钢丝本体的直径为0.7mm;在克氏针本体的两端分别开设多个第一防脱孔和第二防脱孔,使张力带钢丝本体的一端穿设在第一防脱孔和第二防脱孔的内部,增大张力带钢丝本体和克氏针本体之间固定的牢靠性,防止张力带钢丝本体从克氏针本体上松动,避免张力带钢丝本体固定失效,保证张力带钢丝本体的使用效果。

5、优选的,所述下卡槽采用半圆形结构,且下卡槽的尺寸与克氏针本体的尺寸匹配;所述上卡槽采用半圆形结构,且上卡槽的尺寸与克氏针本体的尺寸匹配,该上卡槽与下卡槽对齐,其中上卡槽与下卡槽对称设置;所述下夹板采用长方体结构;所述上夹板采用长方体结构,且上夹板的尺寸与下夹板的尺寸匹配,该上夹板的边沿与下夹板的边沿对齐;所述防护垫采用橡胶材质圆弧形结构的板体,且防护垫的尺寸与上卡槽与下卡槽的尺寸匹配,该防护垫的厚度为0.1mm;使用时,克氏针本体背离克氏针尖端的一端卡设在防护垫之间,便于操作人员对克氏针本体的角度进行控制,避免操作过程中克氏针本体出现转动的现象,且防护垫对克氏针本体起到防护作用,避免上夹板和下夹板对克氏针本体造成划伤,提高防转组件的安全性能。

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7、1.本技术的第一防脱孔和第二防脱孔的设置,在克氏针本体的两端分别开设多个第一防脱孔和第二防脱孔,使张力带钢丝本体的一端穿设在第一防脱孔和第二防脱孔的内部,增大张力带钢丝本体和克氏针本体之间固定的牢靠性,防止张力带钢丝本体从克氏针本体上松动,避免张力带钢丝本体固定失效,保证张力带钢丝本体的使用效果。

8、2.本技术的防转组件的设置,使用时,克氏针本体背离克氏针尖端的一端卡设在防护垫之间,便于操作人员对克氏针本体的角度进行控制,避免操作过程中克氏针本体出现转动的现象,且防护垫对克氏针本体起到防护作用,避免上夹板和下夹板对克氏针本体造成划伤,提高防转组件的安全性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止克氏针张力带钢丝滑脱结构,包括克氏针本体(1)和克氏针尖端(2),其特征在于:所述克氏针尖端(2)设置在克氏针本体(1)的一端,且克氏针尖端(2)与克氏针本体(1)为一体式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克氏针张力带钢丝滑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克氏针本体(1)背离克氏针尖端(2)一端的外侧安装有防转组件(5),且防转组件(5)位于第一防脱孔(3)背离克氏针尖端(2)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克氏针张力带钢丝滑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转组件(5)包括下夹板(51)、上夹板(52)、下卡槽(53)、上卡槽(54)和防护垫(55),所述上夹板(52)的一侧与下夹板(51)的一侧采用铰链的方式相连,且上夹板(52)的另一侧与下夹板(51)的另一侧采用卡扣相连;所述下卡槽(53)开设在下夹板(51)上侧的中间位置;所述上卡槽(54)开设在上夹板(52)下侧的中间位置;所述防护垫(55)安装在下卡槽(53)和上卡槽(54)的内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克氏针张力带钢丝滑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克氏针本体(1)采用圆柱形结构,且克氏针本体(1)的直径为2.0mm、2.5mm和3.0mm;所述克氏针尖端(2)采用锥柱形结构,且克氏针尖端(2)靠近克氏针本体(1)一端的直径大于克氏针尖端(2)远离克氏针本体(1)一端的直径,该克氏针尖端(2)靠近克氏针本体(1)一端的直径等于克氏针本体(1)的直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克氏针张力带钢丝滑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脱孔(3)采用圆柱形结构,且第一防脱孔(3)等间距设置,该第一防脱孔(3)的直径为0.7mm;所述第二防脱孔(4)采用圆柱形结构,且第二防脱孔(4)等间距设置,该第二防脱孔(4)的直径为0.7mm;所述张力带钢丝本体(6)的尺寸与第一防脱孔(3)和第二防脱孔(4)的尺寸匹配,且张力带钢丝本体(6)的直径为0.7mm。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止克氏针张力带钢丝滑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卡槽(53)采用半圆形结构,且下卡槽(53)的尺寸与克氏针本体(1)的尺寸匹配;所述上卡槽(54)采用半圆形结构,且上卡槽(54)的尺寸与克氏针本体(1)的尺寸匹配,该上卡槽(54)与下卡槽(53)对齐,其中上卡槽(54)与下卡槽(53)对称设置。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止克氏针张力带钢丝滑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夹板(51)采用长方体结构;所述上夹板(52)采用长方体结构,且上夹板(52)的尺寸与下夹板(51)的尺寸匹配,该上夹板(52)的边沿与下夹板(51)的边沿对齐;所述防护垫(55)采用橡胶材质圆弧形结构的板体,且防护垫(55)的尺寸与上卡槽(54)与下卡槽(53)的尺寸匹配,该防护垫(55)的厚度为0.1mm。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克氏针张力带钢丝滑脱结构,包括克氏针本体(1)和克氏针尖端(2),其特征在于:所述克氏针尖端(2)设置在克氏针本体(1)的一端,且克氏针尖端(2)与克氏针本体(1)为一体式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克氏针张力带钢丝滑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克氏针本体(1)背离克氏针尖端(2)一端的外侧安装有防转组件(5),且防转组件(5)位于第一防脱孔(3)背离克氏针尖端(2)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克氏针张力带钢丝滑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转组件(5)包括下夹板(51)、上夹板(52)、下卡槽(53)、上卡槽(54)和防护垫(55),所述上夹板(52)的一侧与下夹板(51)的一侧采用铰链的方式相连,且上夹板(52)的另一侧与下夹板(51)的另一侧采用卡扣相连;所述下卡槽(53)开设在下夹板(51)上侧的中间位置;所述上卡槽(54)开设在上夹板(52)下侧的中间位置;所述防护垫(55)安装在下卡槽(53)和上卡槽(54)的内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克氏针张力带钢丝滑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克氏针本体(1)采用圆柱形结构,且克氏针本体(1)的直径为2.0mm、2.5mm和3.0mm;所述克氏针尖端(2)采用锥柱形结构,且克氏针尖端(2)靠近克氏针本体(1)一端的直径大于克氏针尖端(2)远离克氏针本体(1)一端的直径,该克氏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顺云
申请(专利权)人:范顺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