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离子风放电电极加热控制方法及离子风发生电极组技术_技高网

一种离子风放电电极加热控制方法及离子风发生电极组技术

技术编号:40999681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放电等离子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离子风放电电极加热控制方法及离子风发生电极组。为解决现有技术在利用放电等离子体进行抑菌除臭时,对放电电极施加电流进行加热,导致放电电极放电不均匀、放电电极损耗严重、使用寿命短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离子风发生电极组产生离子风时,实时或定时在其离子风发生电极组的放电电极上施加交流电,以及设置接收电极朝向发电电极的一侧的形状与发电电极的形状相吻合,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良好抑菌除味效果的同时,大幅度减少了副产物臭氧的产生,还避免放电电极在电势高的位置的损耗高,在电势低的位置的损耗低,使放电电极整体在某一设定时间段内均匀放电,从而提高放电电极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放电等离子体,具体涉及一种离子风放电电极加热控制方法及离子风发生电极组


技术介绍

1、近年来,人们对自身健康与环境卫生的要求日益提高,抑菌除臭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因而越来越受到各个层面广泛的关注。在民用领域,冰箱、冰柜等低温储藏设备是恶臭污染物的主要排放源之一,其使用范围广、基数大。大部分民用设备在长时间使用下容易发生微生物污染,进而代谢出异味气体。除此之外,鞋柜、衣柜、车厢及久置的食物表面等部位,也会因为微生物代谢而发出异味气体。

2、常用的除臭方法有:芳香遮蔽法、扩散稀释法、活性炭吸附法、电晕法、光催化氧化法、生物滤池除臭法、生物酶除臭法、化学洗涤法等。然而这些方法或效率较低,或成本较高,或会造成环境污染,或会产生新的有毒物质,也无法抑制或灭杀产生异味的微生物。

3、离子风效应是电晕放电过程中的一种诱发现象,伴随着复杂的物理过程,涉及气体电离等各种物理化学反应。研究表明,这些效应对异味分子的分解有着很好的效果,且在电晕放电的过程中存在或产生的电场、紫外辐射、氢氧自由基等,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繁衍甚至灭杀微生物。目前,已经有采用等离子体技术取代传统的抑菌除臭技术。

4、现有的利用放电等离子体进行抑菌除臭的方法中存在如下几类问题:在利用放电等离子体进行抑菌除臭时,大多都会产生一些副产物,其中含量最高的是臭氧,其具有刺激性气味,过高的浓度会对人体产生危害。申请公布号为cn116207617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提高电晕放电离子风风速的装置及方法,其收集电极相对于放电电极具有负的或正的电压,以将放电电极附近的气体分子电离,并将电子或离子加速以产生离子风,且放电电极内通过电流以使其被加热,以提高电极周围气体分子的电离效率和离子风风速,该方案可实施性较差,仅是列举了加热电源交流电源直流电源多种可能,若分时控制生成离子风或加热除臭,即在生成离子风后对放电电极进行加热,则会导致除臭效率低,使用户体验差;若在产生离子风的同时对放电电极施加直流电压加热抑制臭氧生成,放电电极两端势必产生电势差,则在放电电极高电势侧与接收电极之间的压差小,吸收正离子多,放电电极低电势侧与接收电极之间的压差大,吸收正离子少,导致在放电电极长度方向上放电电极放电不均匀,从而导致放电电极的损耗不均匀、寿命较短。在此基础上,在放电电极采用电极丝时,为了给热胀冷缩留有余量,电极丝松弛设置并不绷紧,其产生离子风后,放电电极的电极丝受到离子风的反作用力成为弧形,导致放电电极两端与接收电极的距离小于放电电极中间与接收电极的距离,使放电电极中间的场强比在其发生形变前更低,进一步使放电电极长度方向上放电电极离子释放不均匀,使放电电极的损耗不均匀、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子风放电电极加热控制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在利用放电等离子体进行抑菌除臭时,对放电电极施加电流进行加热,导致放电电极放电不均匀、放电电极损耗不均匀、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离子风放电电极加热控制方法,在高压直流电源向离子风发生电极组的两极进行供电以产生离子风时,实时或定时通过交流加热电源向离子风发生电极组两极中的放电电极的两端施加交流电,以及时抑制臭氧产生且同时使离子风发生电极组的放电电极在某一设定时间段内其各个放电点的离子释放量达到均衡。

3、其有益效果为:为解决现有技术在利用放电等离子体进行抑菌除臭时,对放电电极施加电流进行加热,导致放电电极放电不均匀、放电电极损耗严重、使用寿命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离子风发生电极组产生离子风时,实时或定时在其离子风发生电极组的放电电极上施加交流电,本专利技术实现良好抑菌除味效果的同时,大幅度减少了副产物臭氧的产生,还避免放电电极在电势高的位置的损耗高,在电势低的位置的损耗低,使放电电极整体在某一设定时间段内均匀放电,从而提高放电电极的使用寿命。

4、进一步地,所述离子风发生电极组的接收电极的朝向放电电极的一侧设置成与放电电极产生离子风时被离子风的反作用力作用形成的弧形形状相吻合的弧形边缘。

5、其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接收电极的形状,以使其接近放电电极的边与放电电极的弧形相吻合,从而避免放电电极中间的电势进一步降低,保证放电电极与接收电极之间的压差均匀,进一步使放电电极整体在某一设定时间段内均匀放电,从而提高放电电极的使用寿命。

6、进一步地,所述离子风发生电极组的放电电极为至少两个平行排列的丝状电极,且相邻的两个丝状电极之间距离相同;所述离子风发生电极组的接收电极为至少两个叠加排列的板状电极,且相邻的两个板状电极之间距离相同。

7、进一步地,所述高压直流电源和交流加热电源均浮空设置。

8、为解决现有技术在利用放电等离子体进行抑菌除臭时,对放电电极施加电流进行加热,导致放电电极放电不均匀、放电电极损耗严重、使用寿命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离子风发生电极组,包括与高压直流电源的正负极分别连接的接收电极和放电电极,所述放电电极两端还接有交流加热电源的正负极,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加热电源用于在高压直流电源为离子风发生电极组的两极进行供电以产生离子风时,实时或定时对离子风发生电极组的放电电极输出交流电进行加热,以及时抑制臭氧产生且同时使离子风发生电极组的放电电极在某一设定时间段内其各个放电点的离子释放量达到均衡。

9、进一步地,所述离子风发生电极组的接收电极的朝向放电电极的一侧,设置成与放电电极产生离子风时被离子风的反作用力作用形成的弧形形状相吻合的弧形边缘。

10、进一步地,所述离子风发生电极组的放电电极为至少两个平行排列的丝状电极,且相邻的两个丝状电极之间距离相同;所述离子风发生电极组的接收电极为至少两个叠加排列的板状电极,且相邻的两个板状电极之间距离相同。

11、进一步地,所述高压直流电源和交流加热电源采用浮空设置。

12、进一步地,高压直流电源包括自激振荡电路,所述自激振荡电路包括三极管、限流电阻和反向耦合电感,所述自激振荡电路用于通过所述反向耦合电感的限流效应使三极管在截止区、饱和区以及线性放大区进行状态循环,以产生一次侧脉冲电压。

13、进一步地,高压直流电源还包括多级倍压整流电路,所述多级倍压整流电路包括高频变压器、多个相同电容器和多个高耐压二极管,所述多级倍压整流电路用于通过高频变压器将一次侧脉冲电压升压,还用于通过电容器完成充能并在电路输出端产生高电压。

14、其有益效果为:该离子风发生电极组保证了一种离子风放电电极加热控制方法的有效可靠执行。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离子风放电电极加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高压直流电源向离子风发生电极组的两极进行供电以产生离子风时,实时或定时通过交流加热电源向离子风发生电极组两极中的放电电极的两端施加交流电,以及时抑制臭氧产生且同时使离子风发生电极组的放电电极在某一设定时间段内其各个放电点的离子释放量达到均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风放电电极加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风发生电极组的接收电极的朝向放电电极的一侧设置成与放电电极产生离子风时被离子风的反作用力作用形成的弧形形状相吻合的弧形边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子风放电电极加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风发生电极组的放电电极为至少两个平行排列的丝状电极,且相邻的两个丝状电极之间距离相同;所述离子风发生电极组的接收电极为至少两个叠加排列的板状电极,且相邻的两个板状电极之间距离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风放电电极加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直流电源和交流加热电源均浮空设置。

5.一种离子风发生电极组,包括与高压直流电源的正负极分别连接的接收电极和放电电极,所述放电电极两端还接有交流加热电源的正负极,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加热电源用于在高压直流电源为离子风发生电极组的两极进行供电以产生离子风时,实时或定时对离子风发生电极组的放电电极输出交流电进行加热,以及时抑制臭氧产生且同时使离子风发生电极组的放电电极在某一设定时间段内其各个放电点的离子释放量达到均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离子风发生电极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风发生电极组的接收电极的朝向放电电极的一侧,设置成与放电电极产生离子风时被离子风的反作用力作用形成的弧形形状相吻合的弧形边缘。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离子风发生电极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风发生电极组的放电电极为至少两个平行排列的丝状电极,且相邻的两个丝状电极之间距离相同;所述离子风发生电极组的接收电极为至少两个叠加排列的板状电极,且相邻的两个板状电极之间距离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离子风发生电极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直流电源和交流加热电源采用浮空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离子风发生电极组,其特征在于,高压直流电源包括自激振荡电路,所述自激振荡电路包括三极管、限流电阻和反向耦合电感,所述自激振荡电路用于通过所述反向耦合电感的限流效应使三极管在截止区、饱和区以及线性放大区进行状态循环,以产生一次侧脉冲电压。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离子风发生电极组,其特征在于,高压直流电源还包括多级倍压整流电路,所述多级倍压整流电路包括高频变压器、多个相同电容器和多个高耐压二极管,所述多级倍压整流电路用于通过高频变压器将一次侧脉冲电压升压,还用于通过电容器完成充能并在电路输出端产生高电压。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子风放电电极加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高压直流电源向离子风发生电极组的两极进行供电以产生离子风时,实时或定时通过交流加热电源向离子风发生电极组两极中的放电电极的两端施加交流电,以及时抑制臭氧产生且同时使离子风发生电极组的放电电极在某一设定时间段内其各个放电点的离子释放量达到均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风放电电极加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风发生电极组的接收电极的朝向放电电极的一侧设置成与放电电极产生离子风时被离子风的反作用力作用形成的弧形形状相吻合的弧形边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子风放电电极加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风发生电极组的放电电极为至少两个平行排列的丝状电极,且相邻的两个丝状电极之间距离相同;所述离子风发生电极组的接收电极为至少两个叠加排列的板状电极,且相邻的两个板状电极之间距离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风放电电极加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直流电源和交流加热电源均浮空设置。

5.一种离子风发生电极组,包括与高压直流电源的正负极分别连接的接收电极和放电电极,所述放电电极两端还接有交流加热电源的正负极,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加热电源用于在高压直流电源为离子风发生电极组的两极进行供电以产生离子风时,实时或定时对离子风发生电极组的放电电极输出交流电进行加热,以及时抑制臭氧产生且同时使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刘定新王铭飞王子丰杨帆姜嘉楠何雨洁李琼可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平高智慧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