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杀虫剂悬浮剂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99008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生物杀虫剂悬浮剂及其生产方法,涉及生物杀虫剂组合物生产技术领域。包括阿维菌素、印楝素、助剂和水,所述各原料占悬浮剂总重量的百分比分别为:阿维菌素0.1~5%、印楝素0.1~5%、助剂4.05~34%、水56~95.75%;所述助剂由润湿分散剂、醇类抗冻剂、增稠剂和有机硅消泡剂组成,所述润湿分散剂、醇类抗冻剂、增稠剂和有机硅消泡剂分别占悬浮剂总重量的1~15%、2~6%、1~10%和0.05~3%。本发明专利技术化学性质稳定,增效显著,对防治对象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以及互补作用,能够延缓抗药性的产生,达到农业增产增收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杀虫剂组合物生产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于各种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农业害虫抗药性越来越高,如水稻飞虱、 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是我国水稻的主要害虫,在长江流域稻区发生尤为严重。在分 蘖期会引起大量的枯心,在水稻生长后期除引起白穗外,还造成大量的虫伤株,使其成片倒 伏。再如蔬菜和花卉苗木害虫是危害蔬菜和花卉苗木生产的重要原因,近年来,虽然国家命 令禁止在蔬菜和花卉苗木上使用高毒农药,但还是经常有因为食用含有残留高毒农药的蔬 菜和使用、观赏花卉苗木引起中毒事件,因此,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是必然的发展 趋势。在化学药剂防治中,目前在上述农作物主要使用的农药品种如杀虫单、杀虫双 等沙蚕毒性农药已产生很强的抗药性,相继使用的三唑磷、吡虫啉等农药,抗药性也明显上 升。目前防治效果好的农药有氟虫腈、美满等品种,但由于价格高,速效性稍差,在使用过程 中有一定的局限性。其次,随着农药公害问题和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关注日益突出,通过制剂技术的创 新谋求降低农药及其使用带来的风险,已经成为制剂领域的热点话题。许多农药专家在回 顾有关害虫抗药性治理的问题后都指出,农药的分布不均勻是由于使用技术和农药剂型不 适宜所造成的;并强调在今后的抗药性综合治理策略中,必须把农药剂型和农药使用技术 作为抗药性治理研究的必要组成部分。有研究指出,如以有害生物靶标的实际受药量计,在 大规模农田施药过程中大约不超过田间用药量的6%,但大多数情况下则不超过0. 1%,极 大部分均脱靶。由此看来,造成当前农药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并不完全在于农药本身,很大 程度上在于不适宜的剂型和使用技术。同时技术发展因素是促进农药无公害化最直接的影 响因素。近年来正在开发的悬浮剂、种衣剂、微胶囊剂、微乳剂、水分散粒剂等技术是基于 现代制剂加工技术农药无公害化的有效途径。悬浮剂在减少有机溶剂用量、使用和贮运安 全方便、持效期长、生产中不产生“三废”等方面的特点顺应了农药无公害化的大趋势。从 上述意义出发,以悬浮剂为代表的水基制剂,将成为解决农药公害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悬 浮剂(suspension concentration)又称水悬浮剂、胶悬剂、浓缩悬浮剂,是代表当代农药制 剂技术发展方向的一类重要剂型。其基本原理是在表面活性剂和其他助剂作用下,将不溶 或难溶于水的原药分散到水中,形成均勻稳定的粗悬浮体系。悬浮剂主要由农药原药、润湿 剂、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PH调整剂、消泡剂和水等组成。由于其分散介质是水,所以悬 浮剂具有成本低、生产、贮运和使用安全等特点,而且可以与水以任意比例混合,不受水质、 水温影响,使用方便。与以有机溶剂为介质的农药剂型相比,具有对环境影响小和药害轻等 优点。阿维菌素和印楝素都是目前应用范围较广、防治较为有效的生物杀虫剂。印楝素是从印楝树种子中提取的植物性杀虫剂,害虫具有拒食、忌避、内吸和抑制生长以育作用。主要作用于昆虫的内分泌系统,降低蜕皮激素的释放量;也要直接破坏表皮 结构或阻止表皮几丁质的形成,或干扰呼吸代谢,影响生殖系统发育等。对环境、人畜、天敌 比较安全,对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印楝素为生物农药,药效较慢,但持效期长。阿维菌素是一种大环内酯双糖类化合物。是从土壤微生物中分离的天然产物,对 昆虫和螨类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并有微弱的熏蒸作用,无内吸作用。但它对叶片有很强的 渗透作用。可杀死表皮下的害虫,且残效期长。它不杀卵。其作用机制与一般杀虫剂不同的 是它干扰神经生理活动,刺激释放r-氨基丁酸,而r-氨基丁酸对节肢动物的神经传导有抑 制作用,螨类的成、若螨和昆虫的与幼虫与药剂接触后即出现麻痹症状,不活动不取食,2-4 天后死亡。因不引起昆虫迅速脱水,所以它的致死作用较慢。虽然对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 虽有直接杀伤作用,但因植物表面残留少,因此对益虫的损伤小。更重要的是目前市场上阿维菌素和印楝素都是以乳油剂型为主,不仅产品成本 高,药效差,而且在产品使用过程中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的过度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以悬浮剂为剂型,同时具有协同增 效作用的植物与抗生素复配的生物杀虫剂。本专利技术包括阿维菌素、印楝素、助剂和水,所述各原料占悬浮剂总重量的百分比分 别为阿维菌素0. 1 5 %、印楝素0. 1 5 %、助剂4. 05 34%、水56 95. 75 % ;所述助 剂由润湿分散剂、醇类抗冻剂、增稠剂和有机硅消泡剂组成,所述润湿分散剂、醇类抗冻剂、 增稠剂和有机硅消泡剂分别占悬浮剂总重量的1 15%、2 6%、1 10%和0. 05 3%。所述润湿分散剂为聚氧乙烯三苯乙烯苯基磷酸盐、烷基萘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 烯醚或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9)中的至少任意一种。所述增稠剂为黄原胶或硅酸镁铝。由于黄原胶或硅酸镁铝都为水溶性高分子物 质,利于提高产品的稠度,使产品悬浮性更好。所述醇类抗冻剂为丙二醇。将本专利技术在防治水稻、果树、蔬菜和花卉苗木等各类害虫中应用,对作物安全、成 本低、防效好。经测试证明,本专利技术化学性质稳定,增效显著,对防治对象表现出明显的增效 以及互补作用,能够延缓抗药性的产生,达到农业增产增收的目的。其优点如下1、将阿维菌素和印楝素两种有效成分组合使用,使其作用方式互补,扩大了杀虫■i並 曰O2、具有增效作用,经试验测定阿维菌素和印楝素组合生物杀虫剂,其共毒系数达 210,防治效果明显优于目前常用的其它化学农药。尤其以阿维菌素0. 9%,印楝素0. 2%, 增效最为显著。3、使用成本降低,目前阿维菌素和印楝素成本较高,乳油剂型低剂量单独使用效 果又不是很好,而阿维菌素和印楝素组合使用防效高,成本低。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制备以上悬浮剂的生产方法1)先将阿维菌素、印楝素、润湿分散剂、醇类抗冻剂和部分水充分混合均勻,转入 到砂磨机中进行研磨;2)再将增稠剂与水以1 50的比例混合溶解,有机硅消泡剂与水分充混合均勻, 按照上述比例取量加入到正在研磨的步骤1)的物料中,继续研磨;3)在研磨的过程中,加入消泡剂,继续研磨;4)出料;投料时,各原料占悬浮剂总重量的百分比分别为阿维菌素0. 1 5%、印楝素 0. 1 5 %、水56 95. 75 %、润湿分散剂1 15 %、醇类抗冻剂2 6 %、增稠剂1 10 %、 有机硅消泡剂0. 05 3%。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制备1. 阿维菌素·印楝素悬浮剂一、按重量百分比取原料阿维菌素0.9%印楝素0.2%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9)(润湿分散剂)8%丙二醇(醇类抗冻剂)2%黄原胶(增稠剂)0.5%有机硅消泡剂(SAG612)1%水(填料)87.9%二、按以下步骤进行制备1、按上述配比称量阿维菌素、印楝素、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9)(润湿分散剂)、 丙二醇(醇类抗冻剂)和部分水充分混合均勻,转入到砂磨机中进行研磨。2、将黄原胶(增稠剂)与水以1 50的比例混合溶解,有机硅消泡剂(SAG612) 与填料水充分混合均勻,按照上述比例取量加入到正在研磨的物料中,继续研磨。3、在研磨的过程中,如遇泡沫便加入适量消泡剂,直至加完上述比例用量为止。4、经砂磨机充分研磨粉碎后,出料,即得本品。另,以上润湿分散剂还可以采用聚氧乙烯三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物杀虫剂悬浮剂,其特征在于包括阿维菌素、印楝素、助剂和水,所述各原料占悬浮剂总重量的百分比分别为:阿维菌素0.1~5%、印楝素0.1~5%、助剂4.05~34%、水56~95.75%;所述助剂由润湿分散剂、醇类抗冻剂、增稠剂和有机硅消泡剂组成,所述润湿分散剂、醇类抗冻剂、增稠剂和有机硅消泡剂分别占悬浮剂总重量的1~15%、2~6%、1~10%和0.05~3%。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生物杀虫剂悬浮剂,其特征在于包括阿维菌素、印楝素、助剂和水,所述各原料占悬浮剂总重量的百分比分别为阿维菌素0.1~5%、印楝素0.1~5%、助剂4.05~34%、水56~95.75%;所述助剂由润湿分散剂、醇类抗冻剂、增稠剂和有机硅消泡剂组成,所述润湿分散剂、醇类抗冻剂、增稠剂和有机硅消泡剂分别占悬浮剂总重量的1~15%、2~6%、1~10%和0.05~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生物杀虫剂悬浮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湿分散剂为聚氧乙烯三 苯乙烯苯基磷酸盐、烷基萘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或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9)中的至 少任意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生物杀虫剂悬浮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稠剂为黄原胶或硅酸镁ο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红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东宝农药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