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学春专利>正文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水冷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89067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32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水冷板,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设有安装机构,用于对电池组的水冷设备进行安装,所述底板的上方设有水冷管,所述水冷管的左侧设有换水机构,用于对吸收完热量的冷却水进行流动更换,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固定在底板上表面的连接套,所述底板的上方设有防护板。该新能源汽车电池组水冷板,通过转块的配合,可以带动螺纹杆转动,从而带动螺纹杆在连接套的内侧转动并移动,通过螺纹杆的移动,可以带动防护板移动,从而便于对防护板进行拆卸和安装,通过防护板的配合,可以对水冷管进行防护,从而防止水冷管受损,通过限位组件的配合,可以对水冷管进行支撑和限位,从而避免水冷管的位置发生偏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水冷板


技术介绍

1、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等。

2、如中国技术专利公开号(cn217768535u)中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水冷板,该新能源汽车电池组水冷板包括下水冷板,下水冷板的上端四角均固定连接有限位装置,下水冷板的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排水装置,四个限位装置的外侧共同活动连接有连接装置,连接装置的上端左部与上端右部均开有一号凹槽,两个一号凹槽的下槽壁分别穿插固定连接有进水管和出水管,下水冷板的左端与右端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安装板,且两个安装板呈上下对称分布,该实用解决了新能源汽车电池组水冷板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上水冷板和下水冷板是完全固定住的,当水冷板内部出现问题时,拆卸不方便,不能及时对水冷板内部进行维修,且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组水冷板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对水冷板主体进行排水,排水效果较差,不利于水冷板整体装置的使用的问题,但是该专利中限位杆的位置固定,在安装水冷板时,限位杆会从水冷板上突出,会占用到汽车内部的空间,影响其它部件的安装和连接。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水冷板,具备方便水冷板的拆装和维修,减少水冷板外部占用的空间的优点,解决了该专利中限位杆的位置固定,在安装水冷板时,限位杆会从水冷板上突出,会占用到汽车内部的空间,影响其它部件的安装和连接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水冷板,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设有安装机构,用于对电池组的水冷设备进行安装,所述底板的上方设有水冷管,所述水冷管的左侧设有换水机构,用于对吸收完热量的冷却水进行流动更换;

3、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固定在底板上表面的连接套,所述底板的上方设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的上表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块,所述转块的下表面固定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另一端贯穿并延伸至防护板的下侧,且与连接套的内侧螺纹连接,所述防护板的下表面固定有垫片,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设有限位组件。

4、进一步,所述水冷管的数量不少于两个,且均匀分布在底板的上方。

5、进一步,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开设有散热口,所述散热口的长度与水冷管的长度相适配。

6、进一步,所述连接套的数量为四个,且均匀分布在底板上表面的四角处。

7、进一步,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固定在底板上表面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上表面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水冷管放置于放置槽内,所述支撑座的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下表面开设有连接槽。

8、进一步,所述放置槽的数量与水冷管的数量相等,且位置一一对应,所述连接槽与放置槽的数量相等,且位置一一对应。

9、进一步,所述换水机构包括与水冷管左侧连通的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的另一端连通有第一连通管,所述第一连通管的外侧连通有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的外侧连通有进水阀,所述水冷管的右侧连通有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的另一端连通有第二连通管,所述第二连通管的外侧连通有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二出水管的外侧连通有出水阀。

10、进一步,所述第二进水管的数量与水冷管的数量相等,且位置一一对应,所述第二进水管均匀分布在第一连通管的外侧。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1、该新能源汽车电池组水冷板,通过转块的配合,可以带动螺纹杆转动,从而带动螺纹杆在连接套的内侧转动并移动,通过螺纹杆的移动,可以带动防护板移动,从而便于对防护板进行拆卸和安装,通过防护板的配合,可以对水冷管进行防护,从而防止水冷管受损,通过限位组件的配合,可以对水冷管进行支撑和限位,从而避免水冷管的位置发生偏移。

13、2、该新能源汽车电池组水冷板,通过第二进水管的配合,可以将冷却水通入到第一连通管内,从而由第一连通管将冷却水通入第一进水管内,通过第一进水管的配合,可以将冷却水通入水冷管内,从而对电池组进行散热,通过第一出水管的配合,可以将吸收完热量的冷却水通入到第二连通管内,从而由第二连通管将冷却水通入到第二出水管,方便对冷却水进行更换。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水冷板,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设有安装机构(2),用于对电池组的水冷设备进行安装,所述底板(1)的上方设有水冷管(3),所述水冷管(3)的左侧设有换水机构(4),用于对吸收完热量的冷却水进行流动更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水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管(3)的数量不少于两个,且均匀分布在底板(1)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水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开设有散热口,所述散热口的长度与水冷管(3)的长度相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水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201)的数量为四个,且均匀分布在底板(1)上表面的四角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水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固定在底板(1)上表面的支撑座(206),所述支撑座(206)的上表面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水冷管(3)放置于放置槽内,所述支撑座(206)的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有连接板(207),所述连接板(207)的下表面开设有连接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水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槽的数量与水冷管(3)的数量相等,且位置一一对应,所述连接槽与放置槽的数量相等,且位置一一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水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水机构(4)包括与水冷管(3)左侧连通的第一进水管(401),所述第一进水管(401)的另一端连通有第一连通管(402),所述第一连通管(402)的外侧连通有第二进水管(403),所述第二进水管(403)的外侧连通有进水阀,所述水冷管(3)的右侧连通有第一出水管(404),所述第一出水管(404)的另一端连通有第二连通管(405),所述第二连通管(405)的外侧连通有第二出水管(406),所述第二出水管(406)的外侧连通有出水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水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水管(403)的数量与水冷管(3)的数量相等,且位置一一对应,所述第二进水管(403)均匀分布在第一连通管(402)的外侧。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水冷板,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设有安装机构(2),用于对电池组的水冷设备进行安装,所述底板(1)的上方设有水冷管(3),所述水冷管(3)的左侧设有换水机构(4),用于对吸收完热量的冷却水进行流动更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水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管(3)的数量不少于两个,且均匀分布在底板(1)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水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开设有散热口,所述散热口的长度与水冷管(3)的长度相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水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201)的数量为四个,且均匀分布在底板(1)上表面的四角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水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固定在底板(1)上表面的支撑座(206),所述支撑座(206)的上表面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水冷管(3)放置于放置槽内,所述支撑座(206)的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有连接板(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学春
申请(专利权)人:杨学春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