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钢带压延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8496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29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双钢带压延设备,包括机架、第一钢带模组、位于第一钢带模组下方的第二钢带模组以及控制器,第一钢带模组包括第一固定辊、第一移动辊以及第一钢带,第一移动辊的两端分别滑动设置在机架上并分别与两个第一张紧驱动件连接,第二钢带模组包括第二固定辊、第二移动辊以及第二钢带,第二移动辊的两端分别滑动设置在机架上并分别与两个第二张紧驱动件连接,还包括第一纠偏模组、第二纠偏模组、第一钢带加热模组以及第二钢带加热模组;第一纠偏模组包括两个第一纠偏传感器;第二纠偏模组包括两个第二纠偏传感器。本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锂电池制造,具体的是涉及一种双钢带压延设备


技术介绍

1、现有用于生产干法电极膜片的双钢带压延设备,其通常采用两个第一张紧气缸、两个第二张紧气缸分别对第一钢带、位于第一钢带下方的第二钢带进行张紧,以通过第一钢带和第二钢带能够对投放到第二钢带上的电极粉料进行挤压从而得到电极膜片。由于第一钢带和第二钢带在挤压电极粉料的过程中,通常会存在第一钢带、第二钢带受力不均匀,以及第一钢带、第二钢带在制造过程中其两侧的强度韧性等存在差异,导致第一钢带、第二钢带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出现跑偏。当第一钢带、第二钢带出现跑偏的情况时,通常需要对设备进行停机操作,然后再手动调整第一钢带、第二钢带的偏移,该种方式降低了生产效率,增加了生产成本。同时该设备通常只在第二钢带的内侧设置加热器,以实现对投放到第二钢带上的电极粉料进行加热,该种方式容易出现加热不充分的情况,使得电极粉料中的粘接剂不能充分活化,影响了电极膜片的质量,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效率、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双钢带压延设备,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2、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双钢带压延设备,包括机架、第一钢带模组、位于所述第一钢带模组下方的第二钢带模组以及控制器,所述第一钢带模组包括第一固定辊、第一移动辊以及套设在所述第一固定辊和第一移动辊外周的第一钢带,所述第一固定辊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移动辊的两端分别滑动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并分别与两个第一张紧驱动件连接,所述两个第一张紧驱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并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二钢带模组包括第二固定辊、第二移动辊以及套设在所述第二固定辊和第二移动辊外周的第二钢带,所述第二固定辊的两端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二移动辊的两端分别滑动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并分别与两个第二张紧驱动件连接,所述两个第二张紧驱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并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二钢带的内侧设有加热器,还包括第一纠偏模组、第二纠偏模组、第一钢带加热模组以及第二钢带加热模组;所述第一纠偏模组包括两个第一纠偏传感器,所述两个第一纠偏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两个第一纠偏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并呈相对设置,所述两个第一纠偏传感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钢带的上方,且分别与所述第一钢带的两侧对应;所述第二纠偏模组包括两个第二纠偏传感器,所述两个第二纠偏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两个第二纠偏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并呈相对设置,所述两个第二纠偏传感器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钢带的上方且位于所述第一钢带的下方,所述两个第二纠偏传感器分别与所述第二钢带的两侧对应;所述第一钢带加热模组设置在所述第一移动辊的远离所述第一固定辊的一侧,所述第二钢带加热模组设置在所述第二移动辊的远离所述第二固定辊的一侧。

4、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张紧驱动件和第二张紧驱动件均为一气缸、气液增压缸、液压缸或电缸。

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张紧驱动件与第一电气比例阀连接,所述第一电气比例阀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并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张紧驱动件与第二电气比例阀连接,所述第二电气比例阀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并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张紧驱动件与第一电控比例阀连接,所述第一电控比例阀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并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张紧驱动件与第二电控比例阀连接,所述第二电控比例阀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并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移动辊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第一移动轴承座滑动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两个第一张紧驱动件的输出轴的末端分别与所述两个第一移动轴承座连接。

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移动辊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第二移动轴承座滑动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两个第二张紧驱动件的输出轴的末端分别与所述两个第二移动轴承座连接。

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钢带加热模组包括第一加热罩和若干第一加热管,所述第一加热罩环绕在所述第一移动辊的外周,所述第一加热罩的靠近所述第一移动辊的一侧开口并与所述第一钢带不接触,所述第一加热罩内设有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环绕所述第一移动辊的外周设置,所述若干第一加热管沿所述第一安装部的周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部内,所述若干第一加热管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1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钢带加热模组包括第二加热罩和若干第二加热管,所述第二加热罩环绕在所述第二移动辊的外周,所述第二加热罩的靠近所述第二移动辊的一侧开口并与所述第二钢带不接触,所述第二加热罩内设有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环绕所述第二移动辊的外周设置,所述若干第二加热管沿所述第二安装部的周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部内,所述若干第二加热管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1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两个第一纠偏传感器分别通过两个第一安装板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两个第二纠偏传感器分别通过两个第二安装板设置在所述机架上。

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设置的两个第一纠偏传感器可实现检测第一钢带是否跑偏,通过两个第二纠偏传感器可实现检测第二钢带是否跑偏,从而通过控制器可实现对两个第一张紧驱动件、两个第二张紧驱动件形成闭环控制,可避免第一钢带、第二钢带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出现跑偏的情况,相对现有技术,不需要进行停机操作以及手动纠偏操作,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通过设置的第一钢带加热模组、第二钢带加热模组可分别对第一钢带和第二钢带进行加热,从而可实现对电极粉料进行充分加热,从而可使得电极粉料中的粘接剂能够充分活化,保证了电极膜片的质量,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钢带压延设备,包括机架、第一钢带模组、位于所述第一钢带模组下方的第二钢带模组以及控制器,所述第一钢带模组包括第一固定辊、第一移动辊以及套设在所述第一固定辊和第一移动辊外周的第一钢带,所述第一固定辊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移动辊的两端分别滑动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并分别与两个第一张紧驱动件连接,所述两个第一张紧驱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并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二钢带模组包括第二固定辊、第二移动辊以及套设在所述第二固定辊和第二移动辊外周的第二钢带,所述第二固定辊的两端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二移动辊的两端分别滑动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并分别与两个第二张紧驱动件连接,所述两个第二张紧驱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并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二钢带的内侧设有加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纠偏模组、第二纠偏模组、第一钢带加热模组以及第二钢带加热模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钢带压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张紧驱动件和第二张紧驱动件均为一气缸、气液增压缸、液压缸或电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钢带压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张紧驱动件与第一电气比例阀连接,所述第一电气比例阀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并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张紧驱动件与第二电气比例阀连接,所述第二电气比例阀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并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钢带压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张紧驱动件与第一电控比例阀连接,所述第一电控比例阀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并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张紧驱动件与第二电控比例阀连接,所述第二电控比例阀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并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钢带压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辊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第一移动轴承座滑动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两个第一张紧驱动件的输出轴的末端分别与所述两个第一移动轴承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钢带压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动辊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第二移动轴承座滑动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两个第二张紧驱动件的输出轴的末端分别与所述两个第二移动轴承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钢带压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带加热模组包括第一加热罩和若干第一加热管,所述第一加热罩环绕在所述第一移动辊的外周,所述第一加热罩的靠近所述第一移动辊的一侧开口并与所述第一钢带不接触,所述第一加热罩内设有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环绕所述第一移动辊的外周设置,所述若干第一加热管沿所述第一安装部的周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部内,所述若干第一加热管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钢带压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钢带加热模组包括第二加热罩和若干第二加热管,所述第二加热罩环绕在所述第二移动辊的外周,所述第二加热罩的靠近所述第二移动辊的一侧开口并与所述第二钢带不接触,所述第二加热罩内设有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环绕所述第二移动辊的外周设置,所述若干第二加热管沿所述第二安装部的周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部内,所述若干第二加热管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钢带压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第一纠偏传感器分别通过两个第一安装板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两个第二纠偏传感器分别通过两个第二安装板设置在所述机架上。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钢带压延设备,包括机架、第一钢带模组、位于所述第一钢带模组下方的第二钢带模组以及控制器,所述第一钢带模组包括第一固定辊、第一移动辊以及套设在所述第一固定辊和第一移动辊外周的第一钢带,所述第一固定辊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移动辊的两端分别滑动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并分别与两个第一张紧驱动件连接,所述两个第一张紧驱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并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二钢带模组包括第二固定辊、第二移动辊以及套设在所述第二固定辊和第二移动辊外周的第二钢带,所述第二固定辊的两端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二移动辊的两端分别滑动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并分别与两个第二张紧驱动件连接,所述两个第二张紧驱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并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二钢带的内侧设有加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纠偏模组、第二纠偏模组、第一钢带加热模组以及第二钢带加热模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钢带压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张紧驱动件和第二张紧驱动件均为一气缸、气液增压缸、液压缸或电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钢带压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张紧驱动件与第一电气比例阀连接,所述第一电气比例阀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并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张紧驱动件与第二电气比例阀连接,所述第二电气比例阀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并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钢带压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张紧驱动件与第一电控比例阀连接,所述第一电控比例阀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并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张紧驱动件与第二电控比例阀连接,所述第二电控比例阀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并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嘉兵许龙日陈明孙东岳周研张冬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新嘉拓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