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直流输电换流阀循环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直流输电换流阀循环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983747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流输电换流阀循环冷却装置,涉及换流阀技术领域,其包括管体冷却组件,其构成该循环冷却装置的主体结构,且其包括若干组呈水平状设置在直流输电换流阀间隙内的弯折换热管,弯折换热管的进水端与呈竖直状的进液管相连通,弯折换热管的出水端与呈竖直状的出液管相连通,进液管的管身上安装有循环泵机。通过设置有弯折换热管、进液管、出液管、冷却塔以及缓存池,构成一个完整的循环水系统,进而可实现对直流输电换流阀的循环冷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换流阀,具体为一种直流输电换流阀循环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1、直流输电系统能够长时间持续运行,需要一颗强大而又稳定的心脏,那就是整个直流工程最关键的设备——换流器,也称之为换流阀,换流阀的功能是:实现ac-dc或者dc-ac的变换,前者称为整流,后者称为逆变,这是最基本,也是直流输电系统最核心的功能,而换流阀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热量,因此需要配备一套冷却装置,而现有使用最为广泛的是水冷冷却装置,具有良好的冷却效果。

2、而对于现有专利号为cn215721682u所公开的一种直流换流阀冷却装置,其所针对的是输水管的内部会出现较多的水垢,若不及时清除的话会导致水垢留在输水管内部而堵住水口,从而导致冷却效果下降的问题,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冷却水是在管道内循环流动的,而对于流动的冷却水,却未能够进行进一步的利用,即冷却水流动过程中产生的水流动能未能充分利用,造成一定的能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直流输电换流阀循环冷却装置。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直流输电换流阀循环冷却装置,包括管体冷却组件,其构成该循环冷却装置的主体结构,且其包括若干组呈水平状设置在直流输电换流阀间隙内的弯折换热管,弯折换热管的进水端与呈竖直状的进液管相连通,弯折换热管的出水端与呈竖直状的出液管相连通,进液管的管身上安装有循环泵机。

3、优选地,还包括换热组件,其用于对弯折换热管内所输出带有热量的冷却水进行换热降温,并重新循环输送至弯折换热管,且其包括设置在直流输电换流阀远处的冷却塔以及与冷却塔输出端通过管道连通的缓存池,冷却塔的输入端与出液管相连通,缓存池的底端与进液管相连通。

4、优选地,还包括水动力散热组件,其设置有若干个并用于带动直流输电换流阀间隙处的空气流动,并连接在弯折换热管的管身一侧,且其包括与弯折换热管管身连接的水动力组件以及安装在水动力组件上方的风扇组件,风扇组件包括用于套设在水动力组件动力输出轴上的固定环以及环形分布连接在固定环上的扇叶。

5、优选地,还包括水动力发电组件,其连接在出液管的管身一侧,且其包括与出液管管身连接的水动力组件以及用于发电的发电机,发电机与水动力组件的动力输出轴之间通过皮带进行连接,且发电机与外设的蓄电设备电性连接。

6、优选地,水动力组件包括与弯折换热管以及出液管管壁相通并固定连接的动力外壳以及设置在动力外壳内的水动拨杆,动力外壳内竖直转动连接有作为动力输出轴的转轴,且转轴的轴身环形分布连接有水动拨杆。

7、优选地,弯折换热管设置有多个呈长直平行状的管身,且每段管身上均设置有多个风扇组件。

8、优选地,风扇组件还包括固定连接在动力外壳上呈十字状的连接撑杆,连接撑杆上连接有位于扇叶外侧的环形防护框。

9、优选地,环形防护框的上方罩设有一层防护网。

10、优选地,水动拨杆的前端设置为弧形凹槽状。

11、优选地,缓存池为露天式蓄水池,且缓存池底端与进液管的连通处设置有可拆卸过滤网。

1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直流输电换流阀循环冷却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3、1.通过设置有弯折换热管、进液管、出液管、冷却塔以及缓存池,构成一个完整的循环水系统,进而可实现对直流输电换流阀的循环冷却;

14、2.设置有风扇组件以及水动力组件,冷却水在弯折换热管以及出液管内的流动,能够带动弯折换热管处的水动力组件的水动拨杆转动,进而使转轴带动扇叶旋转,可在多个点位处带动空气流动,进而可进一步将直流输电换流阀所产生的热量带走;

15、3.还设置有发电机,出液管处的水动力组件的水动拨杆转动,进而使转轴转动以带动发电机进行发电,实现对能量的充分利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流输电换流阀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冷却组件,其构成该循环冷却装置的主体结构,且其包括若干组呈水平状设置在直流输电换流阀间隙内的弯折换热管(1),所述弯折换热管(1)的进水端与呈竖直状的进液管(2)相连通,所述弯折换热管(1)的出水端与呈竖直状的出液管(3)相连通,所述进液管(2)的管身上安装有循环泵机(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流输电换流阀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换热组件,其用于对弯折换热管(1)内所输出带有热量的冷却水进行换热降温,并重新循环输送至弯折换热管(1),且其包括设置在直流输电换流阀远处的冷却塔(4)以及与所述冷却塔(4)输出端通过管道连通的缓存池(5),所述冷却塔(4)的输入端与出液管(3)相连通,所述缓存池(5)的底端与进液管(2)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直流输电换流阀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动力散热组件,其设置有若干个并用于带动直流输电换流阀间隙处的空气流动,并连接在所述弯折换热管(1)的管身一侧,且其包括与所述弯折换热管(1)管身连接的水动力组件(8)以及安装在所述水动力组件(8)上方的风扇组件(7),所述风扇组件(7)包括用于套设在水动力组件(8)动力输出轴上的固定环(73)以及环形分布连接在所述固定环(73)上的扇叶(7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直流输电换流阀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动力发电组件,其连接在所述出液管(3)的管身一侧,且其包括与所述出液管(3)管身连接的水动力组件(8)以及用于发电的发电机(9),所述发电机(9)与水动力组件(8)的动力输出轴之间通过皮带进行连接,且所述发电机(9)与外设的蓄电设备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直流输电换流阀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动力组件(8)包括与弯折换热管(1)以及出液管(3)管壁相通并固定连接的动力外壳(81)以及设置在所述动力外壳(81)内的水动拨杆(83),所述动力外壳(81)内竖直转动连接有作为动力输出轴的转轴(82),且所述转轴(82)的轴身环形分布连接有水动拨杆(8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直流输电换流阀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换热管(1)设置有多个呈长直平行状的管身,且每段管身上均设置有多个风扇组件(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直流输电换流阀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组件(7)还包括固定连接在动力外壳(81)上呈十字状的连接撑杆(72),所述连接撑杆(72)上连接有位于扇叶(74)外侧的环形防护框(7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直流输电换流阀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防护框(71)的上方罩设有一层防护网。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直流输电换流阀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动拨杆(83)的前端设置为弧形凹槽状。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直流输电换流阀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存池(5)为露天式蓄水池,且所述缓存池(5)底端与进液管(2)的连通处设置有可拆卸过滤网。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流输电换流阀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冷却组件,其构成该循环冷却装置的主体结构,且其包括若干组呈水平状设置在直流输电换流阀间隙内的弯折换热管(1),所述弯折换热管(1)的进水端与呈竖直状的进液管(2)相连通,所述弯折换热管(1)的出水端与呈竖直状的出液管(3)相连通,所述进液管(2)的管身上安装有循环泵机(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流输电换流阀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换热组件,其用于对弯折换热管(1)内所输出带有热量的冷却水进行换热降温,并重新循环输送至弯折换热管(1),且其包括设置在直流输电换流阀远处的冷却塔(4)以及与所述冷却塔(4)输出端通过管道连通的缓存池(5),所述冷却塔(4)的输入端与出液管(3)相连通,所述缓存池(5)的底端与进液管(2)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直流输电换流阀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动力散热组件,其设置有若干个并用于带动直流输电换流阀间隙处的空气流动,并连接在所述弯折换热管(1)的管身一侧,且其包括与所述弯折换热管(1)管身连接的水动力组件(8)以及安装在所述水动力组件(8)上方的风扇组件(7),所述风扇组件(7)包括用于套设在水动力组件(8)动力输出轴上的固定环(73)以及环形分布连接在所述固定环(73)上的扇叶(7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直流输电换流阀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动力发电组件,其连接在所述出液管(3)的管身一侧,且其包括与所述出液管(3)管身连接的水动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凯宁向东李静怡陶修哲伍昆吴旭周凡赵诗雅付俊雄石硕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直流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