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一体化淤泥浓缩干化船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一体化淤泥浓缩干化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83272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体化淤泥浓缩干化船,具体涉及城市河道清淤技术领域,包括船体,所述船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架,所述第一架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浓缩机构,所述浓缩机构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导注机构,所述导注机构远离浓缩机构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混合机构,所述混合机构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架,所述第二架固定安装在船体上,所述混合机构远离导注机构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滤分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清淤船上设置浓缩机构、导注机构、混合机构和滤分机构,对泥浆进行残渣过滤、和絮凝药剂进行自动混合和对泥浆进行固液分离以及固液分类处理,提升城市河道清淤的施工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城市河道清淤,具体为一种一体化淤泥浓缩干化船


技术介绍

1、在城市河道生态清淤施工的过程中,往往利用清淤机械将河道底部的淤泥翻绞吸出,再将泥浆输送到干化压滤设备进行固液分离,最后将得到的干土作无害化处置或资源化利用;

2、城市河道由于淤泥中含垃圾杂物多,泥层薄,清淤施工过程中从河底清出的淤泥往往浓度较低,含水率超过97%,甚至超过99%,此浓度下的淤泥往往体量极大,输送时耗能较多,往往需要先进行浓缩;

3、现有的清淤施工工艺往往在河道中放置移动的清淤设备,同时在岸边某处设置固液分离工地,在固液分离工地设置泥浆池或浓缩设备。施工时利用清淤设备从河底吸取稀泥浆,随后利用清淤船上的泥浆泵将稀泥浆输送至固液分离工地上的泥浆池或浓缩设备,沉淀浓缩后将浓泥浆送入离心机或压滤机进行固液分离处理;随着城市化的进行,城市河道两侧土地开发充分,承担了各种城市功能,如修建住房、商业体、公园和绿地等,可用作沉淀、浓缩和固液分离施工的空地越来越少,极大影响城市河道清淤施工的正常进行,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一体化淤泥浓缩干化船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体化淤泥浓缩干化船,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一体化淤泥浓缩干化船,包括船体,所述船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架,所述第一架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浓缩机构,所述浓缩机构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导注机构,所述导注机构远离浓缩机构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混合机构,所述混合机构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架,所述第二架固定安装在船体上,所述混合机构远离导注机构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滤分机构。

3、优选地,所述浓缩机构包括过滤筒,所述过滤筒固定安装在第一架的顶端,所述过滤筒的底端一侧固定安装有导淤框,所述过滤筒的底端另一侧固定安装有导渣框,所述导淤框的顶端固定卡设有过滤板,所述导淤框、导渣框的相对侧顶部固定卡设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中部固定卡设有翻转轴,所述过滤筒中活动卡设有分隔板,所述翻转轴的顶部卡接在分隔板的底端中部,所述过滤筒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筒盖,所述筒盖靠近过滤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进淤管。

4、优选地,所述导注机构包括导淤斜框,所述导淤斜框固定安装在导淤框的底端,所述导淤斜框远离导淤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排淤框,所述导淤斜框的底端中部固定卡设有注药斜筒,所述注药斜筒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均匀分布的多个排药筒,所述排药筒固定卡接在导淤斜框的底部,所述排药筒靠近注药斜筒的内壁一侧固定卡设有限位环,所述排药筒远离注药斜筒的内壁一侧活动卡设有封柱,所述封柱的底端和限位环的顶端接触,所述封柱的顶端和排药筒内壁之间固定安装有弹簧,所述注药斜筒靠近封柱的一侧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多个排药孔,所述注药斜筒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均匀分布的多个导药支管,多个所述导药支管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导药总管。

5、优选地,所述导药总管的一端部固定安装有连接软管。

6、优选地,所述混合机构包括混合外筒,所述混合外筒固定安装在第二架上,所述混合外筒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入淤管,所述入淤管的端部和排淤框的端部固定安装,所述混合外筒的一侧中部固定卡设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的中部卡设有驱动管,所述驱动管的一端部延伸至混合外筒中,所述驱动管的一端部固定安装有混合支架,所述混合支架的端部固定安装有混合轴杆,所述混合外筒中活动卡设有挤压盘,所述混合轴杆活动贯穿挤压盘,所述挤压盘的中部固定卡设有第三轴承,所述驱动管的中部滑动卡设有内推轴杆,所述内推轴杆固定卡接在第三轴承的中部,所述内推轴杆远离驱动管的一端活动贯穿混合外筒,所述混合外筒远离第二轴承的一侧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排污阀。

7、优选地,所述混合外筒靠近第二轴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辅助架,所述辅助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直线电缸,所述直线电缸的驱动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座,所述内推轴杆的一端部固定安装在固定座的底部。

8、优选地,所述驱动管远离混合支架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从动冠齿轮所述辅助架靠近从动冠齿轮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从动冠齿轮啮合连接。

9、优选地,所述辅助架的底部转动安装有辅助轴杆,所述辅助轴杆的一端部固定安装有第二齿轮,所述驱动管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啮合连接。

10、优选地,所述辅助轴杆远离第二齿轮的一端部固定安装有半冠齿轮,所述翻转轴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和半冠齿轮啮合连接。

11、优选地,所述滤分机构包括压滤外筒,所述压滤外筒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端部和第一排污阀的端部固定安装,所述压滤外筒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排液框,所述压滤外筒的底部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多个压滤穿孔,所述排液框固定卡接在船体上,所述压滤外筒中滑动卡设有压滤盘,所述压滤盘远离连接管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辅助横架,所述辅助横架远离压滤盘的一端活动贯穿压滤外筒的外侧,所述辅助横架远离压滤盘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辅助纵架,所述辅助纵架固定安装在内推轴杆远离驱动管的一端,所述压滤外筒靠近连接管的一侧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排污阀。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13、1.通过在清淤船上设置浓缩机构、导注机构、混合机构和滤分机构,对泥浆进行残渣过滤、和絮凝药剂进行自动混合和对泥浆进行固液分离以及固液分类处理,提升城市河道清淤的施工效果。

14、2.通过设置浓缩机构,配合使用混合机构,混合的同时控制翻转轴转动,带动分隔板转动,将留置在过滤板上的过滤残渣推入排渣区域,并通过导渣框排出,实现过滤残渣的自动排放。

15、3.通过设置导注机构,过滤泥浆导入导淤斜框中的同时,使凝药剂和持续疏导的过滤泥浆进行均匀接触,便于后续过滤泥浆、絮凝药剂的混合反应。

16、4.通过设置混合机构,配合使用滤分机构,内推轴杆在驱动管的中部进行水平移动时,带动辅助纵架、辅助横架和压滤盘进行同步移动,加速絮凝完成的浓泥浆通过第一排污阀自动排出,通过连接管导入压滤外筒中,便于后续对浓泥浆进行压滤。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体化淤泥浓缩干化船,包括船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架(11),所述第一架(1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浓缩机构(2),所述浓缩机构(2)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导注机构(3),所述导注机构(3)远离浓缩机构(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混合机构(4),所述混合机构(4)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架(12),所述第二架(12)固定安装在船体(1)上,所述混合机构(4)远离导注机构(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滤分机构(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淤泥浓缩干化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浓缩机构(2)包括过滤筒(21),所述过滤筒(21)固定安装在第一架(11)的顶端,所述过滤筒(21)的底端一侧固定安装有导淤框(22),所述过滤筒(21)的底端另一侧固定安装有导渣框(23),所述导淤框(22)的顶端固定卡设有过滤板(24),所述导淤框(22)、导渣框(23)的相对侧顶部固定卡设有第一轴承(25),所述第一轴承(25)的中部固定卡设有翻转轴(26),所述过滤筒(21)中活动卡设有分隔板(27),所述翻转轴(26)的顶部卡接在分隔板(27)的底端中部,所述过滤筒(2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筒盖(211),所述筒盖(211)靠近过滤板(2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进淤管(2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淤泥浓缩干化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注机构(3)包括导淤斜框(31),所述导淤斜框(31)固定安装在导淤框(22)的底端,所述导淤斜框(31)远离导淤框(2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排淤框(32),所述导淤斜框(31)的底端中部固定卡设有注药斜筒(33),所述注药斜筒(3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均匀分布的多个排药筒(34),所述排药筒(34)固定卡接在导淤斜框(31)的底部,所述排药筒(34)靠近注药斜筒(33)的内壁一侧固定卡设有限位环(341),所述排药筒(34)远离注药斜筒(33)的内壁一侧活动卡设有封柱(342),所述封柱(342)的底端和限位环(341)的顶端接触,所述封柱(342)的顶端和排药筒(34)内壁之间固定安装有弹簧(343),所述注药斜筒(33)靠近封柱(342)的一侧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多个排药孔(301),所述注药斜筒(3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均匀分布的多个导药支管(35),多个所述导药支管(35)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导药总管(3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淤泥浓缩干化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药总管(36)的一端部固定安装有连接软管(36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淤泥浓缩干化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机构(4)包括混合外筒(41),所述混合外筒(41)固定安装在第二架(12)上,所述混合外筒(4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入淤管(411),所述入淤管(411)的端部和排淤框(32)的端部固定安装,所述混合外筒(41)的一侧中部固定卡设有第二轴承(412),所述第二轴承(412)的中部卡设有驱动管(42),所述驱动管(42)的一端部延伸至混合外筒(41)中,所述驱动管(42)的一端部固定安装有混合支架(43),所述混合支架(43)的端部固定安装有混合轴杆(44),所述混合外筒(41)中活动卡设有挤压盘(45),所述混合轴杆(44)活动贯穿挤压盘(45),所述挤压盘(45)的中部固定卡设有第三轴承(451),所述驱动管(42)的中部滑动卡设有内推轴杆(46),所述内推轴杆(46)固定卡接在第三轴承(451)的中部,所述内推轴杆(46)远离驱动管(42)的一端活动贯穿混合外筒(41),所述混合外筒(41)远离第二轴承(412)的一侧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排污阀(41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淤泥浓缩干化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外筒(41)靠近第二轴承(41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辅助架(48),所述辅助架(48)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直线电缸(47),所述直线电缸(47)的驱动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座(471),所述内推轴杆(46)的一端部固定安装在固定座(471)的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淤泥浓缩干化船,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管(42)远离混合支架(4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从动冠齿轮(49)所述辅助架(48)靠近从动冠齿轮(49)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491),所述驱动电机(491)的驱动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492),所述第一齿轮(492)和从动冠齿轮(49)啮合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淤泥浓缩干化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架(48)的底部转动安装有辅助轴杆(410),所述辅助轴杆(410)的一端部固定安装有第二齿轮(4101),所述驱动管(42)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三齿轮(410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淤泥浓缩干化船,包括船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架(11),所述第一架(1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浓缩机构(2),所述浓缩机构(2)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导注机构(3),所述导注机构(3)远离浓缩机构(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混合机构(4),所述混合机构(4)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架(12),所述第二架(12)固定安装在船体(1)上,所述混合机构(4)远离导注机构(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滤分机构(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淤泥浓缩干化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浓缩机构(2)包括过滤筒(21),所述过滤筒(21)固定安装在第一架(11)的顶端,所述过滤筒(21)的底端一侧固定安装有导淤框(22),所述过滤筒(21)的底端另一侧固定安装有导渣框(23),所述导淤框(22)的顶端固定卡设有过滤板(24),所述导淤框(22)、导渣框(23)的相对侧顶部固定卡设有第一轴承(25),所述第一轴承(25)的中部固定卡设有翻转轴(26),所述过滤筒(21)中活动卡设有分隔板(27),所述翻转轴(26)的顶部卡接在分隔板(27)的底端中部,所述过滤筒(2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筒盖(211),所述筒盖(211)靠近过滤板(2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进淤管(2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淤泥浓缩干化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注机构(3)包括导淤斜框(31),所述导淤斜框(31)固定安装在导淤框(22)的底端,所述导淤斜框(31)远离导淤框(2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排淤框(32),所述导淤斜框(31)的底端中部固定卡设有注药斜筒(33),所述注药斜筒(3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均匀分布的多个排药筒(34),所述排药筒(34)固定卡接在导淤斜框(31)的底部,所述排药筒(34)靠近注药斜筒(33)的内壁一侧固定卡设有限位环(341),所述排药筒(34)远离注药斜筒(33)的内壁一侧活动卡设有封柱(342),所述封柱(342)的底端和限位环(341)的顶端接触,所述封柱(342)的顶端和排药筒(34)内壁之间固定安装有弹簧(343),所述注药斜筒(33)靠近封柱(342)的一侧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多个排药孔(301),所述注药斜筒(3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均匀分布的多个导药支管(35),多个所述导药支管(35)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导药总管(3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淤泥浓缩干化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药总管(36)的一端部固定安装有连接软管(36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淤泥浓缩干化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机构(4)包括混合外筒(41),所述混合外筒(41)固定安装在第二架(12)上,所述混合外筒(4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入淤管(411),所述入淤管(411)的端部和排淤框(32)的端部固定安装,所述混合外筒(41)的一侧中部固定卡设有第二轴承(412),所述第二轴承(412)的中部卡设有驱动管(42),所述驱动管(42)的一端部延伸至混合外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伯儒黄晓锋汪萍方宇飞李忠孙威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晟昌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