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载有纳米材料的纤维素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98135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负载有纳米材料的纤维素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复合材料领域。该制备方法通过将产生纳米材料的微生物和产生细菌纤维素的微生物进行共培养,在两类微生物生长代谢过程中,实现纳米材料与纤维素的同步合成、负载和组装,具有绿色环保和耗时短等优势;且该方法更有利于纳米材料的负载,其在纤维素材料的3D结构中分布的更加均匀,稳定性得到显著提升,同时,也能提高纤维素膜的表面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复合材料领域,具体而言,涉及负载有纳米材料的纤维素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细菌纤维素是由某些细菌通过一系列代谢活动产生的多糖聚合物,具有生物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渗透性、表面亲水性等特点,在医学、食品和光电材料等领域具有应用前景。细菌纤维素膜是由细菌运动吐丝产生的具有三维超微细网状结构的细菌纤维素聚合形成的薄膜。

2、通过在细菌纤维素基底上引入其他物质,如纳米材料、聚合物、金属离子等,可以赋予材料更多的功能和特性。其中,纳米材料是指在至少一个维度上尺寸在纳米级别的材料,一些常见的纳米材料包括纳米颗粒(nps)、纳米线、纳米薄片、纳米管和纳米多孔材料等。它具有纳米级尺寸和大比表面积,许多具有催化能力,根据元素组成和颗粒结构可包括(紫外/可见/红外)光催化能力、芬顿/类芬顿反应催化能力、氧还原反应催化能力、过硫酸盐活化能力等。

3、细菌纤维素材料功能化需要多个步骤和特定的操作条件,涉及到纤维素和功能化材料的分别提取、功能化修饰、复合等过程,涉及多个工艺参数的控制,条件要求高,过程中又往往使用大量酸、碱、有机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将能够产生纳米材料的细菌1和能够产生细菌纤维素的细菌2进行共培养或将所述细菌1和所述细菌2进行分步共培养,以获得负载有纳米材料的纤维素复合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共培养和/或所述分步共培养采用的培养基的组分包括:碳源、氮源、硫源和金属离子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的组分还包括:Na2HPO4·7H2O、KH2PO4、NaCl、酵母提取物、一水柠檬酸、(NH4)2SO4、FeSO、MnSO、ZnCl、CuCl、(NH)MoO、CoCl...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将能够产生纳米材料的细菌1和能够产生细菌纤维素的细菌2进行共培养或将所述细菌1和所述细菌2进行分步共培养,以获得负载有纳米材料的纤维素复合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共培养和/或所述分步共培养采用的培养基的组分包括:碳源、氮源、硫源和金属离子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的组分还包括:na2hpo4·7h2o、kh2po4、nacl、酵母提取物、一水柠檬酸、(nh4)2so4、feso、mnso、zncl、cucl、(nh)moo、cocl和hepes缓冲剂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共培养和/或所述分步共培养的培养条件包括:温度为20~30℃;

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璨马海涛江黎越谢代超罗瑕李沛汉徐绯邱忠平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