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防控近视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76875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24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防控近视灯,其包括外壳、主灯、红外灯和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外壳上设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位于所述第一腔体的中心,所述主灯包括导光片、柔光片和灯带,所述导光片和所述柔光片从上至下依次安装在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灯带绕设在所述导光片的外周,所述导光片和所述柔光片上均设有与所述第二腔体配合的通孔,所述红外灯安装在所述第二腔体上;采用本技术,将红外灯和台灯结合成一体,一灯两用,既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当做读写台灯使用,又能够作为红光哺光灯使用,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方便普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灯具,具体涉及一种可防控近视灯


技术介绍

1、红光弱视哺光仪将640纳米的红光内置于仪器内部的两个密封罐道内,使用时使用者将眼睛对准两个密封通道并直视红光,通过红光直接照射眼底,从而达到治疗和缓解近视的目的;然而,这种仪器价格昂贵,购买门槛非常高,不利于迅速普及,且需要使用者每天早晚两次抽出专门的时间进行治疗,每次3到5分钟,由于大多数使用者均为学生,如果家长监督不到位,学生自己很难坚持,对很多住校学生来说,根本无法实现,此外,激光强光照射眼底,对部分正在发育中的青少年儿童,具有一定的副作用,长期使用对于眼睛健康有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防控近视灯,能够解决现有技术对于难以普及以及使用不便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可防控近视灯,其包括外壳、主灯、红外灯和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外壳上设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位于所述第一腔体的中心,所述主灯包括导光片、柔光片和灯带,所述导光片和所述柔光片从上至下依次安装在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灯带绕设在所述导光片的外周,所述导光片和所述柔光片上均设有与所述第二腔体配合的通孔,所述红外灯安装在所述第二腔体上。

4、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红外灯包括红光灯板、反射灯杯和透镜,所述红光灯板、所述反射灯和所述透镜依次安装在所述第二腔体内,其中,所述红光灯板设置在所述反射灯杯上。

5、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还包括用于调节红光焦距的调节机构。

6、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旋钮、转轴和固定罩,所述第二腔体上延伸有上连接端和下连接端,所述固定罩与所述下连接端连接,所述透镜夹设在所述下连接端和所述固定罩之间,所述旋钮与所述上连接端螺纹连接,所述转轴的一端与所述旋钮连接,所述转轴的另一端与所述反射灯杯连接。

7、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导光片与所述外壳之间设有散热器,所述散热器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腔体配合的通孔。

8、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外壳包括上外壳和下外壳,所述上外壳和下外壳可拆卸连接,所述上连接端和所述下连接端均设置在所述上外壳上,所述下外壳为圆环状。

9、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调节支架、第二连接件和底座,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转动连接。

10、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调节支架至少包括两个调节杆,相邻的两个所述调节杆之间转动连接。

11、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底座上设有开关,所述开关通过开关电路与所述灯带和所述红光灯板电连接。

12、实施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防控近视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13、在日常使用台灯时,打开红外灯,就能够实现补光,无需额外抽出时间,且使用场景没有限制,方便使用;此外,由于灯带设置在导光片的外周,当光线射到导光片上的各个导光点时,反射光会往各个角度扩散,导光片能够破坏反射条件并将光线由导光片的底面射出,通过各种疏密、大小不一的导光点,能够使得导光片均匀发光,从而提高光的利用率,同时,柔光片能够使得光线更加柔和,从而保护眼睛;采用本技术,将红外灯和台灯结合成一体,一灯两用,既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当做读写台灯使用,又能够作为红光哺光灯使用,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方便普及。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防控近视灯,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主灯、红外灯和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外壳上设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位于所述第一腔体的中心,所述主灯包括导光片、柔光片和灯带,所述导光片和所述柔光片从上至下依次安装在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灯带绕设在所述导光片的外周,所述导光片和所述柔光片上均设有与所述第二腔体配合的通孔,所述红外灯安装在所述第二腔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防控近视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灯包括红光灯板、反射灯杯和透镜,所述红光灯板、所述反射灯和所述透镜依次安装在所述第二腔体内,其中,所述红光灯板设置在所述反射灯杯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防控近视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调节红光焦距的调节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防控近视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旋钮、转轴和固定罩,所述第二腔体上延伸有上连接端和下连接端,所述固定罩与所述下连接端连接,所述透镜夹设在所述下连接端和所述固定罩之间,所述旋钮与所述上连接端螺纹连接,所述转轴的一端与所述旋钮连接,所述转轴的另一端与所述反射灯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防控近视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片与所述外壳之间设有散热器,所述散热器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腔体配合的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防控近视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上外壳和下外壳,所述上外壳和下外壳可拆卸连接,所述上连接端和所述下连接端均设置在所述上外壳上,所述下外壳为圆环状。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防控近视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调节支架、第二连接件和底座,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转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防控近视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支架至少包括两个调节杆,相邻的两个所述调节杆之间转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防控近视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有开关,所述开关通过开关电路与所述灯带和所述红光灯板电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防控近视灯,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主灯、红外灯和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外壳上设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位于所述第一腔体的中心,所述主灯包括导光片、柔光片和灯带,所述导光片和所述柔光片从上至下依次安装在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灯带绕设在所述导光片的外周,所述导光片和所述柔光片上均设有与所述第二腔体配合的通孔,所述红外灯安装在所述第二腔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防控近视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灯包括红光灯板、反射灯杯和透镜,所述红光灯板、所述反射灯和所述透镜依次安装在所述第二腔体内,其中,所述红光灯板设置在所述反射灯杯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防控近视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调节红光焦距的调节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防控近视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旋钮、转轴和固定罩,所述第二腔体上延伸有上连接端和下连接端,所述固定罩与所述下连接端连接,所述透镜夹设在所述下连接端和所述固定罩之间,所述旋钮与所述上连接端螺纹连接,所述转轴的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军桥
申请(专利权)人:鹤山市明可达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