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基光学观测小行星的轨道确定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97625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地基光学观测小行星的轨道确定方法及系统,包括步骤S1:采集太阳系内被测小行星的相关参数,建立小行星运动的受摄动力学模型并构建小行星的运动微分方程;所述参数包括小行星的受力参数;步骤S2:建立并统一坐标系;所述坐标系包括地固坐标系和太阳系质心坐标系;步骤S3:处理被测小行星的相关参数,得到运动微分方程的解,迭代求解观测初始时刻的轨道。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在无先验信息下的小行星轨道确定方法,该方法可适用诸多类型未知目标,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小行星的轨道计算对深空探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以更好地支撑近地小行星的防御与打击,能够广泛应用于深空探测小行星监测技术领域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深空探测小行星监测,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地基光学观测小行星的轨道确定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1、小行星轨道确定技术是指通过观测和分析小行星在空间中的运动,确定其精确的轨道参数和位置信息的技术手段和方法。这些技术对于小行星研究和探测任务至关重要,可以精确地预测小行星的轨道、位置和状态,从而确保探测器能够准确地接近、着陆、采样小行星或对有威胁的小行星实行打击等。

2、目前小行星轨道确定的研究较少,多数研究聚焦于探测阶段,而没有形成类似于卫星一样的编目体系,来对其空间位置、运动特性进行系统的管理。因此有必要基于现阶段成熟的观测手段提出一种适用于小行星轨道确定的方法,并进行验证测试。

3、文献1[王新涛,郑建华,李明涛,小行星天基光学监测信噪比分析,2021(12)]针对小行星天基光学监测中的可见性问题,基于辐射度传输理论,引入黄道光和银道光亮度模型,建立了小行星天基光学监测的信噪比模型,未涉及对小行星的轨道计算。

4、文献2[吴伟仁,龚自正,唐玉华等,近地小行星撞击风险应对战略研究,中国工程科学2022(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地基光学观测小行星的轨道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地基光学观测小行星的轨道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统一观测台站的坐标系与观测目标的坐标系,基于最新的天球中间极协议、洛伦兹变换和相对论效应将地基台站的位置从地固坐标系转换到太阳系质心坐标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地基光学观测小行星的轨道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受摄动力学模型对多种摄动因素进行考量;所述摄动因素包括中心天体摄动和太阳系内大天体引力摄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地基光学观测小行星的轨道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地基光学观测小行星的轨道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地基光学观测小行星的轨道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统一观测台站的坐标系与观测目标的坐标系,基于最新的天球中间极协议、洛伦兹变换和相对论效应将地基台站的位置从地固坐标系转换到太阳系质心坐标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地基光学观测小行星的轨道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受摄动力学模型对多种摄动因素进行考量;所述摄动因素包括中心天体摄动和太阳系内大天体引力摄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地基光学观测小行星的轨道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包括以下子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地基光学观测小行星的轨道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3中,将测量几何关系中的观测距离项消去,保留观测指向:

6.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瑞王晴晴刘良凤郭玲玲汪少林欧阳铭史亚菲王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