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声换能器,特别涉及发声单元。
技术介绍
1、发声单元作为将电能转变为声能的常用电声换能器件,其在声放系统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2、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消费类电子产品,尤其是ar/vr等大型穿戴电子设备,在外观上轻薄化及性能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声模组作为此类产品的一个重要组成单元,在其性能、尺寸等方面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3、为进一步提升磁钢的利用率,提供更强的驱动力,进而提升发声单元的灵敏度,增加响度,市面上出现了多音圈并排的方案,然而,在多音圈发声单元中,每个音圈对应的驱动力会受结构差异以及制程工艺影响,还有整个振动系统存在一些非对称的模态,这致使多音圈发声单元容易出现音圈振动不同步的问题,从而导致失真、频响低、滚振等影响发声单元音质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音圈同步性好的多音圈发声单元。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发声单元,包括:
3、多个音圈;
4、补强板,所述补强板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音圈之间,所述补强板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音圈。
5、进一步地,所述补强板包括平板部,所述平板部的两端分别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音圈。
6、进一步地,所述补强板还包括侧板部,所述平板部的至少一侧连接有所述侧板部。
7、进一步地,所述补强板还包括端板部,所述平板部的至少一端连接有所述端板部,所述端板部与所述音圈连接固定。
< ...【技术保护点】
1.发声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板还包括侧板部,所述平板部的至少一侧连接有所述侧板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板还包括端板部,所述平板部的至少一端连接有所述端板部,所述端板部与所述音圈连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振膜组件,所述音圈连接在所述振膜组件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声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部与所述振膜组件连接,或者,所述平板部远离所述振膜组件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声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膜组件包括相连的音膜与球顶,所述音膜包括由内向外依次相连的环状内固定部、环状折环部及环状外固定部,所述环状内固定部的中空区域具有对应于所述音圈的侧边设置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端部连接所述环状内固定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单元,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音圈之间具有一个或多个所述补强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板对应于所述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板上设有减重孔槽。
...【技术特征摘要】
1.发声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板还包括侧板部,所述平板部的至少一侧连接有所述侧板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板还包括端板部,所述平板部的至少一端连接有所述端板部,所述端板部与所述音圈连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振膜组件,所述音圈连接在所述振膜组件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声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部与所述振膜组件连接,或者,所述平板部远离所述振膜组件设置。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嘉平,许飞龙,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维仕声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