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营养土搅拌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972595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21
本技术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有机营养土搅拌输送装置,搅拌箱与机架固定且下部固定有绞龙箱,双绞龙送料组件设于绞龙箱内,输送组件Ⅰ的输送带Ⅰ沿长度方向延伸并设于搅拌箱下方,前导板固定在搅拌箱面向输送带Ⅰ送料方向的前进端两侧并形成开口逐渐收拢的“八”字形结构,驱动装置固定于搅拌箱后端的机架上且输出轴与绞龙送料组件转轴连接,绞龙箱上端外沿倾斜固定有与搅拌箱内壁固定密封连接的斜导板。本技术在搅拌箱设置绞龙箱容纳双绞龙送料组件,既便于双绞龙送料组件布置及高效搅拌,且便于后期维护更换,而且在搅拌箱前端设置前导板可减少碎屑掉落和扬尘,具有结构简单、混合均匀、搅拌效率高、使用成本低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农业机械,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简单、混合均匀、搅拌效率高、使用成本低的有机营养土搅拌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1、有机营养土是指几种不同的生物有机物按比例混合后,在多种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经高温好氧阶段和低温阶段充分发酵后再调配而成的有机质成品,广泛应用于花卉、蔬菜、绿植及果树的种植。有机营养土虽然在堆料前或暂存前一般都经过了粉碎混合,但由于其含有一定水分,因此在堆料发酵或暂存后依旧容易发生沉淀和结块,这不仅容易导致包装成袋后发生有机物混合不均而影响质量,而且结块的有机营养土也难以保证其透气性能,为此需要在包装前对有机营养土再次进行搅拌混合并输送至包装设备。

2、此外,现有的有机营养土为了保证具有良好的疏松透气性,一般在其中增加诸如树叶、秸秆等粗纤维质材料,但由于粗纤维质材料的纤维较长、韧性好及本身较轻,目前传统的立式直板桨叶搅拌及重力落料结构不仅效率低,并且较轻的粗纤维质材料还容易浮在表层导致混合均匀性不足。为此,现有技术中还有采用立式螺旋叶片搅拌结构,虽然通过螺旋叶片能够改善材料分层导致的混合均匀性不足的问题,但也存在粗纤维质材料容易缠绕在螺旋叶片轴上的问题,而且立式重力落料结构也难以有效解决材料分层问题,因此只适合单一材料或比重相近材料的搅拌混合。为了提高送料效率及混合均匀性,现有技术中多采用绞龙送料结构,但单绞龙送料结构由于能耗高、长纤维容易缠绕在绞龙上,且比重较小的粗纤维材料容易飘浮在绞龙上方而无法形成有效的输送导致效率较差,因此也不适于有机营养土的输送。因此,目前对于轻质及纤维物料的混合和输送多采用双绞龙结构,但现有的双绞龙结构多直接设置在搅拌箱内侧的底部,虽然相较立式搅拌结构及单绞龙结构的混合均匀性更好,而且长纤维也不容易缠绕在绞龙上,但由于搅拌箱多还兼做存料箱使用,因此一般为倒梯形结构,从而导致双绞龙结构两侧的空隙为从上而下逐渐减小的“v”形结构,这不仅会导致外侧的有机营养土难以参与混合而影响混合均匀性,而且由于双绞龙结构附近的壁板因为磨损速度较快,导致磨损破洞后需要补焊维修,但焊接后表面平整度较差,并且还容易导致壁板应力集中,从而使得混合均匀性和使用寿命均不高,而整体更换搅拌箱的成本又较高,导致使用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混合均匀、搅拌效率高、使用成本低的有机营养土搅拌输送装置。

2、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包括机架、搅拌箱、双绞龙送料组件、前导板、输送组件ⅰ、驱动装置,所述搅拌箱为倒梯形长条结构且外围与竖直的机架固定连接,所述搅拌箱的下部固定设置有沿长度方向延伸且上端敞口的框形结构绞龙箱,所述绞龙箱的底端设置有出料口ⅰ,所述双绞龙送料组件沿长度方向旋转设置于绞龙箱内且转轴贯穿搅拌箱的侧壁,所述输送组件ⅰ的输送带ⅰ沿长度方向延伸并设置于搅拌箱的下方,所述前导板固定设置在搅拌箱面向输送带ⅰ送料方向的前进端两侧并形成开口逐渐收拢的“八”字形结构,所述驱动装置固定设置于搅拌箱后端的机架上且输出轴与绞龙送料组件的转轴连接,所述绞龙箱的上端外沿倾斜固定设置有与搅拌箱内壁固定密封连接的斜导板。

3、进一步的,所述搅拌箱的顶端固定设置有向上延伸且呈“匚”形结构的挡板,所述挡板的底端分别与搅拌箱的前侧壁、后侧壁及沿长度方向的一边侧壁固定连接。

4、进一步的,所述绞龙箱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前后两端设置有垂直于输送带ⅰ送料方向的端壁板,所述双绞龙送料组件的转轴旋转设置在端壁板上且转轴的后端贯穿端壁板,所述绞龙箱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两侧壁为直板或外凸的弧形板。

5、进一步的,所述绞龙箱的底部的出料口ⅰ设置于双绞龙送料组件的中部下方,所述绞龙箱的出料口ⅰ为沿长度方向延伸的长条形通孔;或者出料口ⅰ设置于绞龙箱沿输送带ⅰ送料方向前进端的通孔,所述绞龙箱的底端沿输送带ⅰ的送料方向逐渐倾斜降低。

6、进一步的,所述双绞龙送料组件包括转轴ⅰ、转轴ⅱ,所述转轴ⅰ上固定设置有螺旋叶片ⅰ,所述转轴ⅱ上固定设置有螺旋叶片ⅱ,所述转轴ⅰ上的螺旋叶片ⅰ与转轴ⅱ上的螺旋叶片ⅱ旋向相反且交错设置。

7、进一步的,所述转轴ⅰ及转轴ⅱ的一端均贯穿搅拌箱的侧壁且分别同轴固定设置有主动轮、从动轮,所述转轴ⅰ或转轴ⅱ与驱动装置的输出轴连接,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形成传动副。

8、进一步的,所述输送组件ⅰ在搅拌箱的下方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沿输送带ⅰ延伸的侧导板,所述侧导板与输送带ⅰ的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搅拌箱下方两侧的侧导板呈倒“八”字形且底端内侧收拢在输送带ⅰ的内侧上方。

9、进一步的,所述搅拌箱面向输送带ⅰ送料方向的后端下部固定设置有向下延伸至输送带ⅰ的柔性挡料条。

10、进一步的,所述输送带ⅰ自搅拌箱一侧向另一侧倾斜向上设置,所述输送带ⅰ在远离搅拌箱的一侧下方设置有立式粉碎机,所述立式粉碎机的进料口设置于输送带ⅰ出料端的下方,所述立式粉碎机在输送带ⅰ的相对侧可拆卸的设置有导料槽,所述导料槽倾斜向下设置且最高端设置于输送带ⅰ出料端与立式粉碎机的进料口之间。

11、进一步的,所述立式粉碎机对应输送带ⅰ的一侧还设置有输送组件ⅱ,所述输送组件ⅱ的输送带ⅱ前进端设置于立式粉碎机的出料口ⅱ下方并倾斜向上延伸,所述导料槽的最低端设置于输送带ⅱ的上方。

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13、1、本技术通过在搅拌箱下部固定设置绞龙箱以容纳双绞龙送料组件,不仅独立设置且结构规则的绞龙箱便于双绞龙送料组件的布置,而且规则的绞龙箱及可行的结构优化,可减小双绞龙送料组件外侧的间隙,从而减轻乃至避免外侧无法搅拌导致混合不均匀的问题,并且独立设置的绞龙箱还便于使用磨损后的维护更换,从而可显著减少使用成本。

14、2、本技术在绞龙箱的上端外沿倾斜设置与搅拌箱内壁固定密封连接的斜导板,通过斜导板既可以避免搅拌箱内的物料在绞龙箱上端连接面形成堆积影响均匀性,而且斜导板还能避免物料从绞龙箱与搅拌箱的连接面空隙处掉落,从而进一步增强有机营养土的均匀性和减少扬尘。并且通过在搅拌箱的送料前进端设置开口逐渐收拢的“八”字形结构的前导板,还可有效减少有机营养土碎屑的掉落和扬尘。

15、3、本技术的双绞龙送料组件利用旋向相反的两螺旋叶片将料箱内的有机营养土朝向出料口ⅰ移动,不仅可通过控制转速实现混合程度及送料速度的调整,而双绞龙送料组件之间及与料箱之间还可形成粉碎空间,使得经旋向相反的螺旋叶片拉扯及挤压作用即可避免长纤维缠绕在绞龙上形成堵塞,还能实现粉碎效果,且还能通过不断的相互向下挤压及搅动将有机营养土推挤滑向下料口,从而提高送料的效率。

16、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混合均匀、搅拌效率高、使用成本低的特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机营养土搅拌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搅拌箱(2)、双绞龙送料组件(3)、前导板(4)、输送组件Ⅰ(5)、驱动装置(6),所述搅拌箱(2)为倒梯形长条结构且外围与竖直的机架(1)固定连接,所述搅拌箱(2)的下部固定设置有沿长度方向延伸且上端敞口的框形结构绞龙箱(7),所述绞龙箱(7)的底端设置有出料口Ⅰ(702),所述双绞龙送料组件(3)沿长度方向旋转设置于绞龙箱(7)内且转轴贯穿搅拌箱(2)的侧壁,所述输送组件Ⅰ(5)的输送带Ⅰ(501)沿长度方向延伸并设置于搅拌箱(2)的下方,所述前导板(4)固定设置在搅拌箱(2)面向输送带Ⅰ(501)送料方向的前进端两侧并形成开口逐渐收拢的“八”字形结构,所述驱动装置(6)固定设置于搅拌箱(2)后端的机架(1)上且输出轴与绞龙送料组件(3)的转轴连接,所述绞龙箱(7)的上端外沿倾斜固定设置有与搅拌箱(2)内壁固定密封连接的斜导板(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有机营养土搅拌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箱(2)的顶端固定设置有向上延伸且呈“匚”形结构的挡板(9),所述挡板(9)的底端分别与搅拌箱(2)的前侧壁、后侧壁及沿长度方向的一边侧壁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有机营养土搅拌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绞龙箱(7)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前后两端设置有垂直于输送带Ⅰ(501)送料方向的端壁板(701),所述双绞龙送料组件(3)的转轴旋转设置在端壁板(701)上且转轴的后端贯穿端壁板(701),所述绞龙箱(7)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两侧壁为直板或外凸的弧形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有机营养土搅拌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绞龙箱(7)的底部的出料口Ⅰ(702)设置于双绞龙送料组件(3)的中部下方,所述绞龙箱(7)的出料口Ⅰ(702)为沿长度方向延伸的长条形通孔;或者出料口Ⅰ(702)设置于绞龙箱(7)沿输送带Ⅰ(501)送料方向前进端的通孔,所述绞龙箱(7)的底端沿输送带Ⅰ(501)的送料方向逐渐倾斜降低。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有机营养土搅拌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绞龙送料组件(3)包括转轴Ⅰ(301)、转轴Ⅱ(302),所述转轴Ⅰ(301)上固定设置有螺旋叶片Ⅰ(303),所述转轴Ⅱ(302)上固定设置有螺旋叶片Ⅱ(304),所述转轴Ⅰ(301)上的螺旋叶片Ⅰ(303)与转轴Ⅱ(302)上的螺旋叶片Ⅱ(304)旋向相反且交错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有机营养土搅拌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Ⅰ(301)及转轴Ⅱ(302)的一端均贯穿搅拌箱(2)的侧壁且分别同轴固定设置有主动轮、从动轮,所述转轴Ⅰ(301)或转轴Ⅱ(302)与驱动装置(6)的输出轴连接,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形成传动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有机营养土搅拌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组件Ⅰ(5)在搅拌箱(2)的下方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沿输送带Ⅰ(501)延伸的侧导板(502),所述侧导板(502)与输送带Ⅰ(501)的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搅拌箱(2)下方两侧的侧导板(502)呈倒“八”字形且底端内侧收拢在输送带Ⅰ(501)的内侧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有机营养土搅拌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箱(2)面向输送带Ⅰ(501)送料方向的后端下部固定设置有向下延伸至输送带Ⅰ(501)的柔性挡料条(10)。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有机营养土搅拌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Ⅰ(501)自搅拌箱(2)一侧向另一侧倾斜向上设置,所述输送带Ⅰ(501)在远离搅拌箱(2)的一侧下方设置有立式粉碎机(11),所述立式粉碎机(11)的进料口设置于输送带Ⅰ(501)出料端的下方,所述立式粉碎机(11)在输送带Ⅰ(501)的相对侧可拆卸的设置有导料槽(12),所述导料槽(12)倾斜向下设置且最高端设置于输送带Ⅰ(501)出料端与立式粉碎机(11)的进料口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有机营养土搅拌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粉碎机(11)对应输送带Ⅰ(501)的一侧还设置有输送组件Ⅱ(13),所述输送组件Ⅱ(13)的输送带Ⅱ(131)前进端设置于立式粉碎机(11)的出料口Ⅱ下方并倾斜向上延伸,所述导料槽(12)的最低端设置于输送带Ⅱ(131)的上方。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营养土搅拌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搅拌箱(2)、双绞龙送料组件(3)、前导板(4)、输送组件ⅰ(5)、驱动装置(6),所述搅拌箱(2)为倒梯形长条结构且外围与竖直的机架(1)固定连接,所述搅拌箱(2)的下部固定设置有沿长度方向延伸且上端敞口的框形结构绞龙箱(7),所述绞龙箱(7)的底端设置有出料口ⅰ(702),所述双绞龙送料组件(3)沿长度方向旋转设置于绞龙箱(7)内且转轴贯穿搅拌箱(2)的侧壁,所述输送组件ⅰ(5)的输送带ⅰ(501)沿长度方向延伸并设置于搅拌箱(2)的下方,所述前导板(4)固定设置在搅拌箱(2)面向输送带ⅰ(501)送料方向的前进端两侧并形成开口逐渐收拢的“八”字形结构,所述驱动装置(6)固定设置于搅拌箱(2)后端的机架(1)上且输出轴与绞龙送料组件(3)的转轴连接,所述绞龙箱(7)的上端外沿倾斜固定设置有与搅拌箱(2)内壁固定密封连接的斜导板(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有机营养土搅拌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箱(2)的顶端固定设置有向上延伸且呈“匚”形结构的挡板(9),所述挡板(9)的底端分别与搅拌箱(2)的前侧壁、后侧壁及沿长度方向的一边侧壁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有机营养土搅拌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绞龙箱(7)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前后两端设置有垂直于输送带ⅰ(501)送料方向的端壁板(701),所述双绞龙送料组件(3)的转轴旋转设置在端壁板(701)上且转轴的后端贯穿端壁板(701),所述绞龙箱(7)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两侧壁为直板或外凸的弧形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有机营养土搅拌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绞龙箱(7)的底部的出料口ⅰ(702)设置于双绞龙送料组件(3)的中部下方,所述绞龙箱(7)的出料口ⅰ(702)为沿长度方向延伸的长条形通孔;或者出料口ⅰ(702)设置于绞龙箱(7)沿输送带ⅰ(501)送料方向前进端的通孔,所述绞龙箱(7)的底端沿输送带ⅰ(501)的送料方向逐渐倾斜降低。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有机营养土搅拌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绞龙送料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智马子林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万样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