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船舶除锈,特别是涉及了一种船舶表面除锈装置。
技术介绍
1、当整船下水并在海洋中航行一段时间之后,船体外壳表面极易因电化学腐蚀与海洋生物腐蚀而发生锈蚀;即使采用隔离防腐、电化学防腐也无法阻止这一事件的发生;当腐蚀现象已经发生时,应及时对船体表面进行修复,即表面除锈与二次防腐处理。
2、如中国技术专利(cn218110346u)公开了一种船舶表面除锈装置,其中记载了:“由于采用的是碗型钢丝刷进行除锈,除锈时无需采用喷料、水、除锈剂等消耗品,节约资源,符合绿色发展与碳中和的基本国情;由于采用的是碗型钢刷除锈,除锈速度更快,除锈面积更广,除锈效率更高;由于采用的是碗型钢刷除锈,除锈质量更高,除锈后表面粗糙度更高,且不会产生闪锈,更适用于后续涂装工艺”,并提出了:“人工除锈效率低、除锈质量差,化学除锈成本较高,且对作业环境的要求也较高,其一般只能在车间内操作,不适用于船坞作业,此外,化学除锈过程中,尚未腐蚀的钢材也会被酸腐蚀,易对船舶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而且化学除锈所产生的废水属于危险废物,危废物的处理难度和处理成本极高,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船舶表面除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高空作业平台(1),所述高空作业平台(1)的一端固定有第一外架(2),所述第一外架(2)远离高空作业平台(1)的一端固定有第二外架(3),所述高空作业平台(1)的内侧还固定有抽滤机(4),所述高空作业平台(1)的内侧且位于抽滤机(4)的一侧固定有配电箱(5),所述抽滤机(4)与配电箱(5)电性连接,所述抽滤机(4)的抽气口固定有气管(6),所述气管(6)远离抽滤机(4)的一端贯穿第一外架(2)并固定有固定罩(7),所述固定罩(7)位于第一外架(2)内侧并与第一外架(2)固定,所述固定罩(7)远离气管(6)一端的内侧固定有固定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舶表面除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高空作业平台(1),所述高空作业平台(1)的一端固定有第一外架(2),所述第一外架(2)远离高空作业平台(1)的一端固定有第二外架(3),所述高空作业平台(1)的内侧还固定有抽滤机(4),所述高空作业平台(1)的内侧且位于抽滤机(4)的一侧固定有配电箱(5),所述抽滤机(4)与配电箱(5)电性连接,所述抽滤机(4)的抽气口固定有气管(6),所述气管(6)远离抽滤机(4)的一端贯穿第一外架(2)并固定有固定罩(7),所述固定罩(7)位于第一外架(2)内侧并与第一外架(2)固定,所述固定罩(7)远离气管(6)一端的内侧固定有固定板(8),所述固定板(8)与第二外架(3)之间设置有处理组件,所述高空作业平台(1)的内侧且位于抽滤机(4)与第一外架(2)之间固定有防护架(23),所述高空作业平台(1)的内部且位于防护架(23)的下端开设有操作槽,所述防护架(23)的内侧且位于高空作业平台(1)的下端设置有收集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表面除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组件包括第一中空支筒(14),所述固定板(8)内部的中心处转动连接有第一中空支筒(14),所述固定板(8)的内部且位于第一中空支筒(14)的外侧均匀转动连接有多个第二中空支筒(15),所述第一中空支筒(14)和第二中空支筒(15)远离固定板(8)的一端均固定有碗型钢丝刷座(16),每个所述碗型钢丝刷座(16)的外侧均固定有碗型钢丝刷体(17),所述第一中空支筒(14)靠近固定板(8)一端的外侧固定有第一平齿轮(18),所述固定板(8)的内部且位于第一中空支筒(14)的上端还固定有第一电机(19),所述第一电机(19)的输出端固定有第二平齿轮(20),所述第二平齿轮(20)与第一平齿轮(18)啮合连接,所述第一中空支筒(14)远离固定板(8)一端的外侧固定有第三平齿轮(21),所述第三平齿轮(21)位于第二外架(3)内侧,每个所述第二中空支筒(15)的外侧且位于第三平齿轮(21)的外侧均固定有第四平齿轮(22),所述第三平齿轮(21)分别与多个第四平齿轮(22)啮合连接,所述第一电机(19)与配电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贤彬,肖永江,翟曙光,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东和船舶修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