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饮用水源中藻类去除的工艺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饮用水源中藻类去除的工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967405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0: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饮用水源中藻类去除的工艺方法,包括本底调查、污染负荷分析、污染削减分析、净化水体改善底质、生物调节、长效运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的河道处理方案具有吸附、截留污染物、污染物沉淀、集中处理、增加点源污染净化带、保护下游河流湿地功能、防止有毒有害物质扩散的优点,还可以有效地控制和去除水体中的藻类,提高饮用水源的水质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处理,尤其涉及一种饮用水源中藻类去除的工艺方法


技术介绍

1、城市化进程中的污水排放、农业面源污染以及工业废水等因素会导致河流和湖泊遭受了严重的污染和富营养化问题。同时,城市水系和景观的混凝土衬砌建造方式,使得水体的自净能力受到限制,导致水体迅速退化。其中,藻类问题尤为突出,水体中大量的藻类生长会引发藻华现象,导致水质恶化和产生难闻的臭味。此外,饮用水源地也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威胁着饮水安全。目前,缺乏高效、经济的河湖治理技术,迫切需要一种能够有效去除水体中藻类的处理方法。

2、常见的处理方式有物理处理:物理处理方法可用于去除水体中的浮游藻类和藻华。常见的物理处理方法包括机械过滤、沉淀、絮凝和吸附等技术。例如,利用滤网、滤材和沉淀池等设备,将藻类物质从水体中截留和沉淀下来。此外,光照、超声波和高压水等物理手段也可以用于破坏藻类细胞结构,促进藻类的沉降和去除。化学处理:化学处理方法可用于控制藻类的生长和繁殖。常见的化学处理方法包括添加氧化剂、杀藻剂、絮凝剂和抗生素等物质。通过添加适量的化学剂,抑制藻类的光合作用、破坏藻类细胞结构或抑制藻类生长的关键过程,从而达到去除藻类的目的。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方法利用生物体对藻类的吸收、降解和竞争等作用,来控制和去除藻类。常见的生物处理方法包括利用浮游植物、水生植物、微生物和浮游动物等生物体。例如,通过引入适量的浮游植物和水生植物,可以有效竞争和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盐,限制藻类的生长。同时,一些特定的微生物也可以通过降解藻类的有机物质,减少藻类生物量。

3、公开号为cn100384757c的专利涉及一种防治饮用水源地富营养化水华的方法,将物理遮光与生态浮岛技术相结合,将饮用水源地划分成几个区域,利用生态浮岛区对污染水进行初步净化,去除大颗粒悬浮物质,并通过浮岛植物和吸附基质的作用去除部分氮、磷,同时消减风浪;利用第一级生态透水坝通过渗流作用引导经初步处理的水源水进入生态遮光区,同时利用生长于透水坝之上的湿生植物去除部分氮、磷;利用生态遮光区去除水中有害藻类,同时利用漂浮生长于遮光材料表面的水生植物去除剩余氮、磷;利用第二级生态透水坝通过渗流作用引导经净化的水源水进入水质稳定区;利用天然水体的自净作用在水质稳定区对水源水水质进行调理,稳定化以获得优质的水源水,供城镇自来水厂取用。但是该专利技术的藻类去除效果有限,并且藻类易复发。

4、通过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和技术手段,并结合水体污染程度和特定情况,可以有效地控制和去除水体中的藻类,提高饮用水源的水质安全。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处理方法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技术可行性、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以实现高效、经济和可持续的河湖治理。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饮用水源中藻类去除的工艺方法。

2、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饮用水源中藻类去除的工艺方法步骤如下:

4、1)本底调查:对目标河湖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了解其水质现状、污染源及污染物类型、分布和负荷情况,为后续工艺设计提供准确的数据依据;

5、2)污染负荷分析:根据本底调查结果,对污染源进行细致的分析,评估不同污染源对水体的负荷贡献,以确定重点治理对象和治理措施;

6、3)污染削减分析:基于污染负荷分析结果,采用不同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对污染源进行治理,减少其对水体的负荷排放,加强工业排放管理、改善农业面源污染控制;

7、4)净化水体改善底质:通过污染拦截、深度处理、生物调控,污染拦截为在河口设置污染拦截设施;深度处理对水体进行进一步的净化和调控,去除溶解性污染物、减少营养盐,提高水体的水质;生物调控为通过微生物降解、水生动植物群落恢复;

8、5)生物调节:生物多样性、生物量调控和生物链调控,通过保护和增加生物多样性,调控生物种群的数量和结构,以及优化生物链关系;

9、6)长效运行:运行维护,对治理设施进行日常的运行维护工作,清理漂浮物、植物修剪;投放益生菌、微生物监测;鱼类养护、植被管理;定期监测水质指标,确保水质达标。

10、所述步骤4)中污染拦截为先将污水采用河口预处理,再采用设备加强处理,所述河口预处理选用浮石、石英石按照重量比1:2~4配制而成。

11、所述步骤4)中深度处理为再采用工程深度处理,得到净化后的水;所述工程深度处理系统为将河水加入到沉淀池中进行初级沉淀,然后再通过石墨烯拦网过滤处理,再采用磁场灭藻,最后岩石层、银铜组合深度灭藻,得到净化后的水。

12、所述石墨烯拦网过滤为固载石墨烯过滤,是将石墨烯与金属基材铜按照质量比1~3:2~4复合形成了石墨烯基金属网膜。

13、所述磁场灭藻采用的磁处理器:dc-18型dam磁处理器,磁感应强度170~190mt,流量4~6t/h,l425mm。

14、所述岩石层采用的是青金石:方解石:碳钠铝石:赤铁矿按照质量比1:1~3:2~4:1~3混合而成。

15、所述银铜组合每升水中含亿万分之二毫克的银离子,每升水中含亿万分之二毫克的铜离子。

16、优选的,所述饮用水源中藻类去除的工艺方法的步骤4)中在银铜组合深度灭藻后采用吸附材料进行水处理。

17、所述吸附材料进行水处理的工艺如下:吸附材料和污染水按照重量比1:800~1200的比例混合,搅拌污染水,静置40~80min,处理完毕。

18、所述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如下,以重量份计:

19、将4~6份活性炭经30~50份80~90℃的1~3mol/l硝酸浸渍处理1~8次,用水洗涤1~3次,得到预处理活性炭;将0.2~0.3份四氯羟铝锆和0.2~0.4份4-甲酰基-2-羟基苯甲酸溶解于20~40份n-甲基吡咯烷酮和1~3份2~4mol/l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制备得到前驱体溶液;然后将预处理活性炭加入前驱体溶液中浸渍4~6h,取出得到功能化材料;将功能化材料置于80~120份0.5~2mol/l氯化铜水溶液中,室温搅拌1~3h,在真空烘箱中70~90℃干燥5~20h,得到吸附材料。

20、在本专利技术所述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中,各物质的作用如下:

21、活性炭是吸附材料的基础,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通过经过硝酸水溶液浸渍处理和水洗涤,预处理活性炭可以去除杂质和提高其表面活性,增加吸附材料的吸附容量。

22、硝酸用于活性炭的浸渍处理。硝酸在高温下可以促进活性炭表面的化学反应,增加活性炭的活性位点,提高吸附材料的吸附性能。

23、四氯羟铝锆是制备吸附材料的前驱体之一。它与4-甲酰基-2-羟基苯甲酸发生反应,形成功能化材料的配合物。四氯羟铝锆可以提供金属离子,参与到吸附材料的形成过程中。

24、4-甲酰基-2-羟基苯甲酸:4-甲酰基-2-羟基苯甲酸是吸附材料的功能性配体。它与四氯羟铝锆发生配位反应,形成功能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饮用水源中藻类去除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饮用水源中藻类去除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污染拦截为先将污水采用河口预处理,再采用设备加强处理,所述河口预处理选用浮石、石英石按照重量比1:2~4配制而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饮用水源中藻类去除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深度处理为再采用工程深度处理,得到净化后的水;所述工程深度处理系统为将河水加入到沉淀池中进行初级沉淀,然后再通过石墨烯拦网过滤处理,再采用磁场灭藻,最后岩石层、银铜组合深度灭藻,得到净化后的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饮用水源中藻类去除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拦网过滤为固载石墨烯过滤,是将石墨烯与金属基材铜按照质量比1~3:2~4复合形成石墨烯基金属网膜。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饮用水源中藻类去除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场灭藻采用的磁处理器:DC-18型DAM磁处理器,磁感应强度170~190mT,流量4~6t/h,L425mm。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饮用水源中藻类去除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岩石层采用的是青金石:方解石:碳钠铝石:赤铁矿按照质量比1:1~3:2~4:1~3混合而成。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饮用水源中藻类去除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银铜组合每升水中含亿万分之二毫克的银离子,每升水中含亿万分之二毫克的铜离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饮用水源中藻类去除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饮用水源中藻类去除的工艺方法的步骤4)中在银铜组合深度灭藻后采用吸附材料进行水处理。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饮用水源中藻类去除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材料进行水处理的工艺如下:吸附材料和污染水按照重量比1:800~1200的比例混合,搅拌污染水,静置40~80min,处理完毕。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饮用水源中藻类去除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如下,以重量份计: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饮用水源中藻类去除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饮用水源中藻类去除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污染拦截为先将污水采用河口预处理,再采用设备加强处理,所述河口预处理选用浮石、石英石按照重量比1:2~4配制而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饮用水源中藻类去除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深度处理为再采用工程深度处理,得到净化后的水;所述工程深度处理系统为将河水加入到沉淀池中进行初级沉淀,然后再通过石墨烯拦网过滤处理,再采用磁场灭藻,最后岩石层、银铜组合深度灭藻,得到净化后的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饮用水源中藻类去除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拦网过滤为固载石墨烯过滤,是将石墨烯与金属基材铜按照质量比1~3:2~4复合形成石墨烯基金属网膜。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饮用水源中藻类去除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场灭藻采用的磁处理器:dc-18型dam磁处理器,磁感应强度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长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太和洁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