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稳定性水封自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96432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0: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安全稳定性水封自循环系统,涉及排渣的技术领域,包括水槽、设置在水槽内的第一补水管路、与水槽连接的第二补水管路、与水槽连接第三补水管路、设置在水槽一侧的溢流水池、设置在溢流水池内的第二液位计、设置在溢流水池一侧的沉淀池、与沉淀池连接的贮水池以及回流管;检测组件,包括设置在水槽上的第一液位计、设置在第二补水管路上的第一气动门、通过第一气动门、第二气动门及三个第一液位计的设置,实现了水槽内水位降低时的自动补水,使得水位能被稳定控制而保证了锅炉水封的可靠性,通过回流管的设置,使得沉底池流入贮水池的水流通顺畅稳定同时起到良好的过滤作用,并在杂物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自动清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排渣的,尤其涉及一种安全稳定性水封自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1、在现有的火力发电厂中,锅炉内产生的炉渣从底部排入捞渣机内,由捞渣机水槽中的水对炉渣进行降温后再利用链条输送至渣仓。为了避免排渣过程中空气进入锅炉内,锅炉底部会没入到捞渣机的水槽中,由捞渣机的水槽水面形成水密封以隔绝空气。由于炉渣温度很高,在排渣的瞬间会造成捞渣机水槽内的水产生蒸发同时煤渣被刮板捞出后会带走一部分水,导致水位下降,一段时间后会造成水密封失效。

2、因此,为了保证水密封的可靠性,常规的手段是设置一根带手动控制阀的补水管路,通过保证手动控制阀始终打开来对捞渣机内的水槽进行补水,若水槽内的水满则溢流至溢流水槽内,再经沉淀池、贮水池、污水池设备至冷渣水回水管路进行回流,沉淀池沉淀好的水经过管道排入贮水池,然而沉淀池内容易飘入异物,在流入贮水池内时易堵塞管道,不及时清理会导致沉淀池内的沉淀水溢流,也会使贮水池内水无法及时补充,不能保持水槽内水及时形成水密封。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现有安全稳定性水封自循环系统存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安全稳定性水封自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稳定性水封自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补水管路(301)上设置有第一手动控制阀(308)。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稳定性水封自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位计(401)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第一液位计(401)均与第二补水管路(302)串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稳定性水封自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补水管路(302)上设置有第二手动控制阀(309),所述第二补水管路(302)管径大于第三补水管路(303)的管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稳定性水封自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稳定性水封自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补水管路(301)上设置有第一手动控制阀(308)。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稳定性水封自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位计(401)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第一液位计(401)均与第二补水管路(302)串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稳定性水封自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补水管路(302)上设置有第二手动控制阀(309),所述第二补水管路(302)管径大于第三补水管路(303)的管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稳定性水封自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动门(402)位于第二手动控制阀(309)出水端后方。

6.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安全稳定性水封自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补水管路(303)上设置有第二手动控制阀(309),所述第二气动门(403)设置在第三手动控制阀(404)出水端后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全稳定性水封自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贮水池(307)通过管道与水槽(20)连接,所述沉淀池(306)的水位高与贮水池水位(307)。

8.如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安全稳定性水封自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管(100)包括离心泵(101)、设置在离心泵(101)一端的进水口(102)、设置在离心泵(101)远离进水口(102)一端的排水口(1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洋郭雷李捍华陈金丹李肖肖熊志成潘瑞丰林佳美周海敏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浙江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玉环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