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出风结构及风扇制造技术_技高网

出风结构及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60453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0:38
本申请涉及一种出风结构及风扇,包括机头及面板组件,机头包括第一壳体及风机,风机设于第一壳体内,出风滤网具有中心区域及围设于中心区域外周的出风区域,风机通过出风区域出风,面板组件装配于中心区域,其中,面板组件包括显示操作面板及围设于显示操作面板外周的末端雾气出口,出风结构在机头内且具有导雾气通道,导雾气通道的一端与末端雾气出口连通。如此,本申请提供的出风结构,能够利用面板组件分区域设计,把显示操作面板与用于出雾的末端雾气出口成化设计,用户无需弯腰操控,而且可以直接与人眼对视,操作体验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家用风扇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出风结构及风扇


技术介绍

1、具有加湿功能的风扇,能够在风机吹风的同时,通过加湿结构提供雾气,通过风机的吹风将雾气扩散到使用环境中,以方便用户的各种使用需求。

2、然而,现有具有加湿功能的风扇,其操作显示区域一般是设置在机头顶部或者机身上,当操作显示放置在机身时,需要弯腰操控,同时还要兼顾走雾通道结构,会导致机身外观形体很笨重,而当操作显示放置在机头顶部时,又很难清晰看见显示内容,体验不佳,从而影响用户体验感。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本申请针对传统具有加湿功能的风扇操作显示区域的设置造成用户体验感降低问题,提出一种出风结构及风扇,该出风结构及风扇具有结构设置合理且用户体验感较好的技术效果。

2、一种出风结构,包括:

3、机头,包括第一壳体及风机,所述风机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一壳体具有出风滤网,所述出风滤网具有中心区域及围设于所述中心区域外周的出风区域,所述风机通过所述出风区域出风;

4、面板组件,装配于所述中心区域;

5、其中,所述面板组件包括显示操作面板及围设于所述显示操作面板外周的末端雾气出口,所述出风结构在所述机头内且具有导雾气通道,所述导雾气通道的一端与所述末端雾气出口连通。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面板组件包括出雾盖及显示控制件;所述出雾盖固定于所述中心区域且具有所述末端雾气出口及所述显示操作面板,所述显示操作面板具有显示区及按钮区;所述显示控制件装配于所述出雾盖内且用于对应控制所述显示区及所述按钮区。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雾盖包括环设于所述显示操作面板外周的第二壳体,所述显示操作面板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出风滤网固定;且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显示操作面板的外周之间形成所述末端雾气出口。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雾盖还包括对接部及导流部,所述对接部及导流部均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显示操作面板之间;所述导流部的一端与所述导雾气通道连通,所述导流部连通与所述对接部与所述末端雾气出口之间,且所述导流部内的气流流动方向与所述对接部内的气流流动方向相交。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末端雾气出口与所述显示操作面板朝向同一侧。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头包括环绕于所述风机周向的风道件,所述出风滤网设于所述风道件的轴向一侧;

11、所述显示操作面板沿所述风道件的轴向相对所述风道件凸出设置。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风结构包括导风件,所述导风件设于所述风道件内,所述导风件包括相交连接的第一导流段和第二导流段,所述第一导流段和所述第二导流段连通形成所述导雾气通道;

13、所述第一导流段远离所述第二导流段的一端形成与所述导雾气通道连通的第一进雾口,所述第二导流段远离所述第一导流段的一端具有与所述导雾气通道连通的出雾口,所述出雾口与所述末端雾气出口连通。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风道件的轴向,所述第二导流段设于所述出风滤网与所述风机之间,且所述第二导流段与所述出风滤网抵接。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风结构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支撑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周向外侧,且所述机头可相对所述支撑件摆动;

16、所述支撑件内设有进雾气通道,且所述进雾气通道的一端通过所述机头与所述支撑件的连接位置与所述导雾气通道连通。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部及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径向两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连接且用于与外部结构固定;

18、所述进雾气通道的形成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内,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径向上,所述第一支撑件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进雾口;

19、所述导雾气通道包括两个,所述第二进雾口与所述导雾气通道一一对应连通,且每个所述导雾气通道均与所述末端雾气出口连通。

20、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风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所述的出风结构及底座;所述风扇还包括加湿结构,所述加湿结构设于所述底座上且与所述导雾气通道连通。

21、上述出风结构,风机通过第一壳体的出风区域出风,并通过中心区域的面板组件末端雾气出口出雾,实现出风的同时出雾,出雾视觉效果高,且,在中心区域的面板组件上设置显示操作面板,可以直接与人眼对视,操作体验佳,且整机空间体积利用率高,末端雾气出口与显示操作面板集成化设计,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组件(20)包括出雾盖(21)及显示控制件(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雾盖(21)包括环设于所述显示操作面板(211)外周的第二壳体(216),所述显示操作面板(211)与所述第二壳体(216)连接,所述第二壳体(216)与所述出风滤网(112)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雾盖(21)还包括对接部(218)及导流部(217),所述对接部(218)及所述导流部(217)均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216)与所述显示操作面板(211)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末端雾气出口(212)与所述显示操作面板(211)朝向同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10)包括环绕于所述风机(12)周向的风道件(111),所述出风滤网(112)设于所述风道件(111)的轴向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结构(100)包括导风件(30),所述导风件(30)设于所述风道件(111)内,所述导风件(30)包括相交连接的第一导流段(311)和第二导流段(312),所述第一导流段(311)和所述第二导流段(312)连通形成所述导雾气通道(3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风道件(111)的轴向,所述第二导流段(312)设于所述出风滤网(112)与所述风机(12)之间,且所述第二导流段(312)与所述出风滤网(112)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结构(100)还包括支撑件(40),所述支撑件(40)支撑于所述第一壳体(11)的周向外侧,且所述机头(10)可相对所述支撑件(40)摆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40)包括第一支撑部(41)及第二支撑部(42),所述第一支撑部(41)与所述第一壳体(11)的径向两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42)与所述第一支撑部(41)连接且用于与外部结构固定;

11.一种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1-10任一项所述的出风结构(100)及底座(20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组件(20)包括出雾盖(21)及显示控制件(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雾盖(21)包括环设于所述显示操作面板(211)外周的第二壳体(216),所述显示操作面板(211)与所述第二壳体(216)连接,所述第二壳体(216)与所述出风滤网(112)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雾盖(21)还包括对接部(218)及导流部(217),所述对接部(218)及所述导流部(217)均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216)与所述显示操作面板(211)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末端雾气出口(212)与所述显示操作面板(211)朝向同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10)包括环绕于所述风机(12)周向的风道件(111),所述出风滤网(112)设于所述风道件(111)的轴向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结构(1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宏俊陈宇强胡健兴宋嘉豪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