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梁板,具体涉及一种叠合板组合梁板结构及组合梁板体系。
技术介绍
1、传统叠合板组合梁板体系,包括钢梁、预制板和后浇层,钢梁一般采用单一的工字形钢梁或箱型钢梁等截面形式;预制板分别搭接于钢梁的上翼缘两侧,预制板上端和侧面通过后浇层所覆盖连接,从而实现结构的整体性,并通过抗剪连接件的使用,提高构件的抗剪强度。该组合结构兼具钢材的抗拉性能和混凝土抗压性能,能够较大程度上地发挥材料的各项性能。
2、但其制造过程中,通常在实际区域实施过程中,因而存在着大量的现场湿作业,加长了施工的工期;其钢材和混凝土间连接强度不足,降低了整体组合梁板体系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或至少部分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通常在实际区域实施时,因而存在着大量的现场湿作业,加长了施工的工期;其钢材和混凝土间连接强度不足,降低了整体组合梁板体系的可靠性。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工业化程度高、提高施工效率以及较大程度提高构件整体性的组合梁板体系。
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叠合板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叠合板组合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板组合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同层设置的所述上连接板(21)间设置有上搭接缝(23),所述后浇层适于填充上搭接缝(23);和/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合板组合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搭接缝(23)沿宽度方向配置有两个间隔设置的上连接板(21),两个所述上连接板(21)间通过多个上搭接钢筋(25)相连,多个所述上搭接钢筋(25)沿水平方向相间隔设置在所述上搭接缝(23)内,所述上搭接钢筋(25)的至少一端延伸至所述上连接板(21)内固定设置;
4.根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叠合板组合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板组合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同层设置的所述上连接板(21)间设置有上搭接缝(23),所述后浇层适于填充上搭接缝(23);和/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合板组合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搭接缝(23)沿宽度方向配置有两个间隔设置的上连接板(21),两个所述上连接板(21)间通过多个上搭接钢筋(25)相连,多个所述上搭接钢筋(25)沿水平方向相间隔设置在所述上搭接缝(23)内,所述上搭接钢筋(25)的至少一端延伸至所述上连接板(21)内固定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叠合板组合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浇层的截面设置为十字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叠合板组合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翼(11)固定连接有若干相间隔设置的抗剪锚固筋(3),所述抗剪锚固筋(3)沿高度方向延伸分布,所述抗剪锚固筋(3)一端连接在所述凹槽(111)内,所述抗剪锚固筋(3)另一端和所述上搭接钢筋(25)固定相连,所述抗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虹燕,黄子辰,熊明祥,杨蕊菡,李春,刘路通,周占普,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