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海上风力发电,具体为一种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的支撑结构及运行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迅速发展,新型能源如风能、潮汐能、太阳能作为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逐步被社会大众熟知,也已逐步进入社会的生产生活当中。由于传统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在加工制造过程中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且对自然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新型能源的开发已成为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风能作为新型能源中的一种,有着较大的发展潜力,根据其工作环境的不同,目前主要分为陆上风能与海上风能,由于海风较之陆风无环境因素限制、无障碍物的阻碍,因此其可利用程度更高。目前,风能的研究重心已由陆上风能逐步转为海上,海上风力发电机作为一种海上风能转化装置,其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
2、海上风力发电机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较之陆上风力发电机来说更为繁多复杂,作为海上风力发电机的工作基础,其平台的设计更是重中之重,平台的可靠与否,直接影响了风力发电机的工作效率。由于海上风能资源通常在离海岸较远的位置(约37千米至90千米)才较为丰富,通常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平台主体(1),所述平台主体(1)上安装有风力发电机(2),所述平台主体(1)通过多根泊缆线(5)与海床预设的锚点(6)连接,所述平台主体(1)内设有空腔结构以用于为平台提供浮力,所述平台主体(1)下方通过多根第一伸缩杆(3)悬吊连接有配重单元(4),所述第一伸缩杆(3)与平台主体(1)形成的多个连接点绕周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一伸缩杆(3)与配重单元(4)形成的多个连接点绕周向间隔分布,所述平台主体(1)上设有用于分别收放第一伸缩杆(3)的第一收缩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的支撑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平台主体(1),所述平台主体(1)上安装有风力发电机(2),所述平台主体(1)通过多根泊缆线(5)与海床预设的锚点(6)连接,所述平台主体(1)内设有空腔结构以用于为平台提供浮力,所述平台主体(1)下方通过多根第一伸缩杆(3)悬吊连接有配重单元(4),所述第一伸缩杆(3)与平台主体(1)形成的多个连接点绕周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一伸缩杆(3)与配重单元(4)形成的多个连接点绕周向间隔分布,所述平台主体(1)上设有用于分别收放第一伸缩杆(3)的第一收缩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单元(4)包括第一配重(41)、第二配重(42)和多根第二伸缩杆(43),所述第一配重(41)位于平台主体(1)和第二配重(42)之间,所述平台主体(1)与第一配重(41)通过第一伸缩杆(3)连接,所述第一配重(41)和第二配重(42)通过第二伸缩杆(43)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杆(43)与第一配重(41)形成的多个连接点绕周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二伸缩杆(43)与第二配重(42)形成的多个连接点绕周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一配重(41)上设有用于分别收放第二伸缩杆(43)的第二收缩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主体(1)包括立柱(11)和圆环浮筒(12),所述立柱(11)固定连接在圆环浮筒(12)上,所述风力发电机(2)固定连接在立柱(11)上,所述圆环浮筒(12)的中心孔用于收纳所述配重单元(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重(41)呈圆环状,所述圆环浮筒(12)中心孔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配重(41)的外径,所述第二配重(42)呈圆柱状,所述第一配重(41)中心孔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璐,秦明,杨阳,聂德邦,余洁,张险峰,雷肖,王武斌,赵雄,傅广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