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聚烯烃脱灰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聚烯烃脱灰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95458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0: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聚烯烃脱灰方法。所述方法采用低沸点双酮为螯合剂脱灰,包含以下步骤:将低沸点双酮、酚化合物和有机羧酸加入聚烯烃溶液中,与溶液中的金属离子进行螯合反应,生成络合物;含有络合物的聚烯烃溶液通过填充有多孔金属氧化物的吸附柱进行吸附处理,获得提纯后的聚烯烃溶液。该方法可以延长吸附剂填料的使用寿命,缩短吸附柱的更换周期,保证良好的螯合脱灰效果,又能确保引入的螯合剂可后续随溶剂脱除,不会残留于聚烯烃产品中对其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聚烯烃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烯烃脱灰方法


技术介绍

1、溶液聚合法是聚烯烃产品工业化的主要合成工艺,该方法均采用金属催化剂,因此会导致聚烯烃产品中存在部分金属残留,会对聚烯烃产品,特别是高端聚烯烃产品,如光学级别、电子级别和医疗级别聚烯烃产品的各项性能产生负面影响,极大程度限制了其在高端领域的应用。因此,如何快速高效脱除金属残留成为聚烯烃纯化领域的核心痛点。

2、螯合吸附法是聚烯烃工业化中主要的脱灰方法,具有工艺简单、吸附容量大、脱除效率高、干扰因素少和稳定性好等优点。螯合吸附法主要包括一步式螯合吸附法和两步式螯合吸附法,一步式螯合吸附法是采用负载型吸附填料进行产品脱灰,即将螯合剂负载于吸附填料上进行产品脱灰,例如专利cn1044415a、cn104587962a公开的聚烯烃吸附填料,该类吸附填料是由氧化铝载体和螯合剂材料通过浸渍、焙烧制得的固态填料,螯合剂的有效负载量较低,在应用于螯合吸附以脱除聚烯烃溶液中的金属离子时,螯合能力有限,使用寿命较短,需频繁的更换吸附柱中的吸附剂填料,不仅操作繁琐,而且造成氧化铝的成本浪费。两步式螯合吸附法是先进行金属离子与螯合剂的螯合反应,再进行吸附填料的吸附反应,例如专利cn114989331a公开的一种聚烯烃溶液螯合脱灰的方法,该方法通过三氮脒作螯合剂与金属离子发生络合反应,再经过吸附填料吸附,虽然脱灰效果较好,但其三氮脒为传统高沸点螯合剂,多余的螯合剂由于沸点过高存在难以脱除的问题,其残留于聚烯烃产品中会一定程度影响聚烯烃产品性能指标。

3、因此,亟需开发一种新型的聚烯烃溶液螯合吸附的脱灰方法,以延长吸附剂填料的使用寿命,缩短吸附柱的更换周期,保证良好的螯合脱灰效果,又能确保引入的螯合剂可后续随溶剂脱除,不会残留于聚烯烃产品中对其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出一种采用低沸点饱和双酮为螯合剂的聚烯烃脱灰方法,该方法可以延长吸附剂填料的使用寿命,缩短吸附柱的更换周期,保证良好的螯合脱灰效果,又能确保引入的螯合剂可后续随溶剂脱除,不会残留于聚烯烃产品中对其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聚烯烃脱灰方法,所述方法采用低沸点双酮为螯合剂脱灰,包含以下步骤:

4、s1:将低沸点双酮、酚化合物和有机羧酸加入聚烯烃溶液中,与溶液中的金属离子进行螯合反应,生成络合物;

5、s2:含有络合物的聚烯烃溶液通过填充有多孔金属氧化物的吸附柱进行吸附处理,获得提纯后的聚烯烃溶液。

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方案中,该方法采用低沸点双酮、有机羧酸和酚化合物作为螯合剂,与聚烯烃溶液中的金属离子进行螯合反应形成金属络合物,再进入吸附柱,通过多孔金属氧化物进行吸附去除。有机羧酸的引入一方面营造弱酸环境,使残留金属以离子形式存在,提高金属络合物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抑制双酮的氧化反应,提高螯合率。酚化合物的引入会提高双酮羰基的电负性,提高螯合效率。低沸点双酮不存在传统高沸点螯合剂难以脱除,残留于聚烯烃产品中影响产品性能的问题,多余双酮其可随溶剂一同脱除,不会对聚合物和工艺体系产生负面影响。经螯合反应后进入吸附柱,溶液中金属络合物的孤对电子会占用金属氧化物中金属原子的空轨道,进一步发生配位络合,同时,多孔金属氧化物的微孔结构也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因此,多孔金属氧化物可对其进行吸附去除。该方法由于是固液相混合吸附,相比于传统的固态结构吸附剂填料,具有吸附量大、螯合吸附速率快、金属脱除率高、吸附填料使用寿命长、成本低的优点,可广泛应用于聚烯烃产品脱灰领域。

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案中,s1所述聚烯烃溶液为聚合反应后获得的含有溶剂的聚烯烃反应液;优选地,所述聚烯烃为环烯烃共聚物、环烯烃均聚物、聚烯烃弹性体、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三元乙丙橡胶、丁苯橡胶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溶剂为甲苯、甲基环己烷、环己烷、正己烷、十氢萘、异构烷烃中的一种或多种;

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案中,s1所述低沸点双酮为c4-c9双酮,优选丁二酮、2,3-戊二酮、2,4-戊二酮、2,3-己二酮、2,4-己二酮、3,4-己二酮、2,3-庚二酮、2,6-庚二酮、3,5-庚二酮、2,3-辛二酮、2,4-壬烷二酮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低沸点双酮的加入量以摩尔量计,为聚烯烃溶液中金属离子含量的1-20倍,优选1-10倍,更优选3-5倍。

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案中,s1所述酚化合物包含苯酚、甲酚、氨基酚、硝基酚、萘酚、氯酚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苯酚、甲酚、氨基酚、硝基酚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苯酚;优选地,所述苯酚的加入量以摩尔量计,为聚烯烃溶液中金属离子含量的1-10倍,优选1-6倍,更优选2-4倍。

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案中,s1所述有机羧酸为c1-c9有机羧酸,优选甲酸、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己酸、壬酸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有机羧酸的加入量以摩尔量计,为聚烯烃溶液中金属离子含量的1-20倍,优选1-10倍,更优选3-5倍。

11、示例的,s1中聚烯烃溶液在加入低沸点双酮和苯酚之前,加入有机羧酸,使溶液中的金属离子保持离子状态便于螯合,同时抑制双酮的氧化反应。

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案中,s1螯合反应的温度100-300℃,优选150-300℃;反应压力1-10mpag,优选2-4mpag;反应时间1-10min,优选2-5min。

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案中,s2所述多孔金属氧化物为iiia-iva族和/或ib-viiib族金属氧化物,优选氧化铝、氧化锌、氧化铜、氧化铬、氧化镁、氧化钙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多孔金属氧化物的比表面积为100-600m2/g,优选200-400m2/g;优选地,所述多孔金属氧化物的孔容为0.1-3m3/g,优选0.5-1.5m3/g;优选地,所述多孔金属氧化物的平均孔径为0.1-10nm,优选1-5nm。

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案中,s2中吸附温度100-300℃,优选150-300℃,压力为常压。

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案中,s2中吸附处理的停留时间为1-30min,优选2-5min。

16、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烯烃脱灰方法的用途。

17、一种聚烯烃脱灰方法的用途,所述方法为上述的方法,所述方法用于聚烯烃产品残留金属脱除。

18、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烯烃。

19、一种聚烯烃,所述聚烯烃采用上述方法脱灰纯化得到,所述聚烯烃为环烯烃共聚物、环烯烃均聚物、聚烯烃弹性体、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三元乙丙橡胶、丁苯橡胶中的一种。

20、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的积极效果在于:

21、(1)低沸点双酮作为螯合剂,残留金属脱除率高,多余双酮可随溶剂一同脱除,不会对聚合物和工艺体系产生负面影响。

2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烯烃脱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采用低沸点双酮为螯合剂脱灰,包含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1所述聚烯烃溶液为聚合反应后获得的含有溶剂的聚烯烃反应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1所述低沸点双酮为C4-C9双酮,优选丁二酮、2,3-戊二酮、2,4-戊二酮、2,3-己二酮、2,4-己二酮、3,4-己二酮、2,3-庚二酮、2,6-庚二酮、3,5-庚二酮、2,3-辛二酮、2,4-壬烷二酮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2所述多孔金属氧化物为IIIA-IVA族和/或IB-VIIIB族金属氧化物,优选氧化铝、氧化锌、氧化铜、氧化铬、氧化镁、氧化钙中的一种或多种;

5.一种聚烯烃脱灰方法的用途,所述方法为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用于聚烯烃产品残留金属脱除。

6.一种聚烯烃,所述聚烯烃采用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方法脱灰纯化得到,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为环烯烃共聚物、环烯烃均聚物、聚烯烃弹性体、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三元乙丙橡胶、丁苯橡胶中的一种。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烯烃脱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采用低沸点双酮为螯合剂脱灰,包含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1所述聚烯烃溶液为聚合反应后获得的含有溶剂的聚烯烃反应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1所述低沸点双酮为c4-c9双酮,优选丁二酮、2,3-戊二酮、2,4-戊二酮、2,3-己二酮、2,4-己二酮、3,4-己二酮、2,3-庚二酮、2,6-庚二酮、3,5-庚二酮、2,3-辛二酮、2,4-壬烷二酮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原石正喜黄明路郭华张彦雨王磊
申请(专利权)人: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