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外无电缆井下电驱采油工具管柱及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94866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0: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管外无电缆井下电驱采油工具管柱及使用方法,其中,采油工具管柱包括油管柱、连接件、流道转换接头、隔离筒、电缆悬挂器、单相电插头、井下过液电机和井下泵,先将电缆悬挂器在井外组装好,使用状态下,电缆悬挂器下入所述油管柱中,所述保护套筒与所述隔离筒连接,所述保护套筒、所述隔离筒和所述流道转换接头形成密封绝缘腔室,所述导电筒与所述单相电插头连接,电缆设置于油管柱的内部,管柱的的截面是规则的圆形,可以实现密封,从而可以带压作业,提高了油气井的产量;而且,油管柱的外部没有电缆,在管柱下入过程中,电缆不会因磕碰而损伤,提高了管柱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外无电缆井下电驱采油工具管柱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1、目前,井下无杆采油技术中,电潜离心泵、电潜柱塞泵和电潜螺杆泵等电驱无杆举升下入主要有两种工艺:一、将电缆绑在油管外面,从井口入井一直到电机接线端,每根油管接箍外部都安装保护卡,但在实际应用当中,电缆起下过程中效率低,且经常磕碰,在斜井、定向井中问题更加严重,电缆消耗严重;二、从井口开始电缆从油管内部下入,到泵出口位置时,电缆穿越到外部,固定在泵、保护器以及其他工具外部,一直到电机接线端,这种结构虽然减少了电缆磕碰,但是在机组串位置还是需要将电缆穿越到机组外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专利技术人发现:上述两种结构都至少有一部分电缆在管柱串外部,截面不是规则的圆形,无法达到较好密封效果,造成无法实现高压井的带压作业,导致油气井的产量较低。

2、鉴于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管外无电缆井下电驱采油工具管柱以解决或部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管外无电缆井下电驱采油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外无电缆井下电驱采油工具管柱,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管柱、连接件、流道转换接头、隔离筒、电缆悬挂器、单相电插头、井下过液电机和井下泵,其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转换接头的中心设置有盲孔,所述流道转换接头的侧壁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沿所述盲孔贯穿至所述流道转换接头的外壁,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盲孔形成所述流体通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倾斜设置,且靠近所述盲孔一端低于远离所述盲孔一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护套和连接套,所述护套的两端分别所述油管柱和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外无电缆井下电驱采油工具管柱,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管柱、连接件、流道转换接头、隔离筒、电缆悬挂器、单相电插头、井下过液电机和井下泵,其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转换接头的中心设置有盲孔,所述流道转换接头的侧壁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沿所述盲孔贯穿至所述流道转换接头的外壁,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盲孔形成所述流体通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倾斜设置,且靠近所述盲孔一端低于远离所述盲孔一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护套和连接套,所述护套的两端分别所述油管柱和所述连接套连接,所述连接套与所述流道转换接头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为空心筒体,所述连接套靠近所述第一通孔的部分与所述流道转换接头的下端连接,所述连接套远离所述第一通孔的部分与所述流道转换接头的上端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筒和穿过所述连接筒的第一单相连接电缆,所述连接筒与所述支撑体连接,所述第一单相连接电缆分别所述电缆和所述导电筒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忠献黄守志明尔扬张立新魏松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