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载体桩施工,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化管内载体施工方法及数字化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载体桩是由桩身、复合载体、影响土体三部分构成的可等效为扩展基础受力的一种桩型,因复合载体的受力面积较大,当作抗压桩使用时具有明显的优势。其桩身一般为现浇混凝土结构或高强预应力预制桩,在施工时的区别在于现浇载体桩是在钢管护壁下施工,而预制载体桩则是在预制管桩护壁下施工;其中,复合载体是位于桩身底部、经深层填充料夯实的复合体。根据复合载体的施工方式不同,主要分为强夯法、静压法、旋压法等,其中强夯法以操作方式灵活、施工设备简便、施工效率高的优势成为当前的主流施工方式。
2、强夯法主要是通过提升重锤,借助重锤自由落体的冲击能量对桩孔内的填充料进行夯击挤密,目前比较先进的强夯法施工中,已经研发出了可以自动定量输送填充料、自动提锤夯击以及根据一击夯沉量判定下一施工步骤是向桩孔填料还是继续夯击的自动判定机制。
3、比如在公开号为cn113322928a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自动化桩身非挤土型载体桩多设备高效施工方法,其将夯锤与桩底标高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化管内载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化管内载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修正所述验夯高度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化管内载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提锤高度极值,在步骤S2中验算所述验夯高度时和步骤S3中验算所述实施高度时,当重锤抬升高度达所述提锤高度极值后,对应的所述一击标差依然未达所述验夯阈值范围,判定所述提锤高度极值为所述验夯高度或所述实施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化管内载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桩底标高(1)周侧土层的压缩模量小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化管内载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化管内载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修正所述验夯高度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化管内载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提锤高度极值,在步骤s2中验算所述验夯高度时和步骤s3中验算所述实施高度时,当重锤抬升高度达所述提锤高度极值后,对应的所述一击标差依然未达所述验夯阈值范围,判定所述提锤高度极值为所述验夯高度或所述实施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化管内载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桩底标高(1)周侧土层的压缩模量小于10mpa时,所述验夯阈值取值为-5cm~-20cm;当所述桩底标高(1)周侧土层的压缩模量大于等于10mpa时,所述验夯阈值为5cm~20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化管内载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标准量的计算公式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化管内载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在所述实施桩孔(22)中进行验夯时,将重锤抬升至所述验夯高度,检测重锤一击后的所述一击标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良荣,杨淇,
申请(专利权)人:中地鼎固湖北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