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滤芯及净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94084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58
本技术涉及一种复合滤芯及净水系统,该复合滤芯包括:载体,具有互不连通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前置滤芯,位于第一腔室内,与第一腔室的间隙形成第一进水路;反渗透滤芯,位于第二腔室内,与第二腔室的间隙形成第二进水路;及后置滤芯,套设于反渗透滤芯内,且后置滤芯的进水端与反渗透滤芯的出水端连通;前置滤芯内设有第一出水路,第一出水路能够与第二进水路连通。本技术提供的复合滤芯不需要额外设置由塑料件制成的水路结构和水路隔断结构,这可以简化复合滤芯的结构,使载体内的空间更多地用于安装前置滤芯、反渗透滤芯和后置滤芯。换言之,这有利于提高前置滤芯、反渗透滤芯和后置滤芯的空间占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过滤,特别是涉及复合滤芯及净水系统


技术介绍

1、净水系统的滤芯是一种由多种滤芯组合而成的复合滤芯,该复合滤芯通常包括前置滤芯、反渗透滤芯和后置滤芯。

2、前置滤芯通常用于过滤大颗粒的杂质和异味,例如前置滤芯可以采用活性炭滤芯以去除水中的泥沙、氯气、异味等。

3、反渗透滤芯利用了反渗透作用:在高于溶液渗透压的作用下,依据一些物质不能透过反渗透膜而将这些物质和水分离开来。反渗透滤芯中反渗透膜的膜孔径非常小,因此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溶解盐类、胶体、微生物、有机物、颜色、味道、异味、重金属、氯气等污染物,在提供安全、干净的饮用水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了提供反渗透作用所需的高渗透压,反渗透滤芯通常搭配增压泵一起使用。

4、后置滤芯通常用于进一步提高水的口感和净化效果,例如纤维素滤芯可以去除细菌、病毒等微小颗粒。

5、在传统的净水系统中,复合滤芯采用由塑料件制成的水路结构和水路隔断结构,这些水路结构和水路隔断结构通常比较复杂,占用较多的空间,导致用于安装前置滤芯、反渗透滤芯和后置滤芯的空间减少。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水路结构和水路隔断结构占用空间较少的复合滤芯。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复合滤芯。该复合滤芯的水路结构和水路隔断结构占用的空间较少,提高了前置滤芯、反渗透滤芯、后置滤芯的空间占比。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复合滤芯,包括:载体,具有互不连通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前置滤芯,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内,与所述第一腔室的间隙形成第一进水路;反渗透滤芯,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内,与所述第二腔室的间隙形成第二进水路;及后置滤芯,套设于所述反渗透滤芯内,且所述后置滤芯的进水端与所述反渗透滤芯的出水端连通;所述前置滤芯内设有第一出水路,所述第一出水路能够与所述第二进水路连通。

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置滤芯与所述反渗透滤芯贴合套设。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载体包括隔板,所述隔板参与形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并将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隔开。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置滤芯可拆卸地固设于所述隔板;及/或,所述后置滤芯可拆卸地固设于所述隔板。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载体具有原水进口、粗滤水进口、废水出口、纯水出口;所述原水进口连通所述第一进水路;所述粗滤水进口连通所述第二进水路;所述废水出口连通所述第二腔室,用于排出废水;所述后置滤芯内设有第二出水路,所述第二出水路连通所述纯水出口。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着所述载体的长度方向,所述原水进口设置于所述载体的一端,所述粗滤水进口、废水出口、纯水出口均设置于载体的另一端。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载体包括前端盖、载体本体和后端盖,所述前端盖、所述后端盖分别设置于所述载体本体长度方向的两端,并且均与所述载体本体密封连接;所述原水进口设置于所述前端盖,所述粗滤水进口、废水出口、纯水出口均设置于所述后端盖。

10、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净水系统,该净水系统包括上述的复合滤芯。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净水系统还包括外接管路,所述外接管路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载体外,所述第一出水路、所述外接管路、所述第二进水路依次连通。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净水系统还包括增压泵,所述增压泵设置于所述外接管路。

13、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在本技术提供的复合滤芯中,第一进水路是利用前置滤芯和第一腔室之间的间隙形成的,第二进水路是利用反渗透滤芯和第二腔室之间的间隙形成的,这样便形成了前置滤芯和反渗透滤芯的进水路。并且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互不联通,因此,第一进水路和第二进水路被载体隔开,这样便实现了第一进水路和第二进水路之间的隔断。后置滤芯套设于反渗透滤芯内,并且后置滤芯的进水端与反渗透滤芯的出水端连通。由此,既形成了后置滤芯的进水路,又将第二进水路和后置滤芯的进水路隔断。综上,该复合滤芯不需要额外设置由塑料件制成的水路结构和水路隔断结构,由此,可以简化复合滤芯的结构,使载体内的空间更多地用于安装前置滤芯、反渗透滤芯和后置滤芯。换言之,这有利于提高前置滤芯、反渗透滤芯和后置滤芯的空间占比。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置滤芯(4)与所述反渗透滤芯(3)贴合套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1)包括隔板(141),所述隔板(141)参与形成第一腔室(11)和第二腔室(12)并将所述第一腔室(11)和所述第二腔室(12)隔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滤芯(2)可拆卸地固设于所述隔板(141);及/或,所述后置滤芯(4)可拆卸地固设于所述隔板(14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1)具有原水进口(131)、粗滤水进口(151)、废水出口(154)、纯水出口(156);所述原水进口(131)连通所述第一进水路(21);所述粗滤水进口(151)连通所述第二进水路(31);所述废水出口(154)连通所述第二腔室(12),用于排出废水;所述后置滤芯(4)内设有第二出水路(41),所述第二出水路(41)连通所述纯水出口(15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载体(1)的长度方向,所述原水进口(131)设置于所述载体(1)的一端,所述粗滤水进口(151)、废水出口(154)、纯水出口(156)均设置于载体(1)的另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1)包括前端盖(13)、载体本体(14)和后端盖(15),所述前端盖(13)、所述后端盖(15)分别设置于所述载体本体(14)长度方向的两端,并且均与所述载体本体(14)密封连接;所述前端盖(13)和所述载体本体(14)围出所述第一腔室(11),所述后端盖(15)和所述载体本体(14)围出所述第二腔室(12);所述原水进口(131)设置于所述前端盖(13),所述粗滤水进口(151)、废水出口(154)、纯水出口(156)均设置于所述后端盖(15)。

8.一种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7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滤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系统还包括外接管路,所述外接管路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载体(1)外,所述第一出水路(22)、所述外接管路、所述第二进水路(31)依次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系统还包括增压泵,所述增压泵设置于所述外接管路。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置滤芯(4)与所述反渗透滤芯(3)贴合套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1)包括隔板(141),所述隔板(141)参与形成第一腔室(11)和第二腔室(12)并将所述第一腔室(11)和所述第二腔室(12)隔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滤芯(2)可拆卸地固设于所述隔板(141);及/或,所述后置滤芯(4)可拆卸地固设于所述隔板(14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1)具有原水进口(131)、粗滤水进口(151)、废水出口(154)、纯水出口(156);所述原水进口(131)连通所述第一进水路(21);所述粗滤水进口(151)连通所述第二进水路(31);所述废水出口(154)连通所述第二腔室(12),用于排出废水;所述后置滤芯(4)内设有第二出水路(41),所述第二出水路(41)连通所述纯水出口(15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载体(1)的长度方向,所述原水进口(1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鸣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