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预制板的模具及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39815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57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制备预制板的模具及设备,涉及建筑领域,制备预制板的模具包括内模具以及外模具,所述外模具设置在所述内模具的外周,所述外模具和所述内模具在制备所述预制板时相连,外模具的内表面与内模具的外表面抵接,所述外模具的顶部边缘上设置有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第一把手与第二把手对应设置,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分别与外模具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把手上设置有第一紧扣件,第一紧扣件与第一把手活动连接,第二把手上设置有第二紧扣件,第二紧扣件与第二把手活动连接,第一紧扣件与第二紧扣件能够分别与内模具的外边缘的内表面抵接;本技术制备预制板的模具能够保证模具在使用过程中不变形,提高预制板的生产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备预制板的模具及设备


技术介绍

1、预制板是20世纪早期建筑当中用的楼板,是建筑工程中要用到的模件或板块;由于预制板是通过在预制场生产加工成型以形成混凝土预制件,随后运到施工现场进行安装,因此叫预制板,而预制板往往需要通过相应的模具制备来满足承重、排水、维修等一系列要求。

2、公开号为cn202137834u的中国技术专利中一种水泥预制板的成型模具公开了成型模具由铁制外侧板围成一封闭体,其横截面为长方形,外侧板中相对设置的两较长外侧板上对应位置处各设有一圆孔,但是,现有的模具在浇筑过程中可能受挤压而导致模具变形甚至损坏,导致预制板最终成型的形状也随着模具的变形而变形,无法保证模具在使用过程中不变形,影响预制板的生产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为了解决现有的制备预制板的模具无法保证模具在使用过程中不变形,影响预制板的生产质量的问题,本技术的其中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预制板的模具,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2、一种制备预制板的模具,包括:内模具以及外模具,所述外模具设置在所述内模具的外周,所述外模具和所述内模具在制备所述预制板时相连,所述外模具的内表面与所述内模具的外表面抵接,所述外模具的顶部边缘上设置有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所述第一把手与所述第二把手对应设置,所述第一把手和所述第二把手分别与所述外模具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把手上设置有第一紧扣件,所述第一紧扣件与所述第一把手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把手上设置有第二紧扣件,所述第二紧扣件与所述第二把手活动连接,所述第一紧扣件与所述第二紧扣件能够分别与所述内模具的外边缘的内表面抵接。

3、进一步地,所述内模具包括第一成型框、第二成型框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成型框连接,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一成型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成型框连接,所述第一紧扣件与所述第二紧扣件能够分别与所述连接部的外边缘的内表面抵接。

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成型框包括第一长边模、第一短边模、第二长边模以及第二短边模,所述第一长边模、第一短边模、第二长边模以及第二短边模依次围合封闭连接。

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长边模、所述第一短边模、所述第二长边模以及所述第二短边模的端部依次通过拉力螺栓连接。

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成型框包括第三长边模、第三短边模、第四长边模以及第四短边模,所述第三长边模、第三短边模、第四长边模以及第四短边模依次围合封闭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长边模、所述第三短边模、所述第四长边模以及所述第四短边模的端部依次通过拉力螺栓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成型框和所述第二成型框内均设置有第一定位架和第二定位架。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架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定位件,所述第二定位架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定位件。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把手和所述第二把手的形状和大小相同。

11、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备。

12、一种设备,包括模台以及如上述的制备预制板的模具,所述模台上设置有定位线,所述外模具根据所述定位线进行安装,所述内模具设置在所述外模具内,所述外模具包围所述内模具。

13、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制备预制板的模具通过设置有内模具和外模具,外模具的顶部边缘上设置有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第一把手与第二把手对应设置,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与外模具活动连接;第一把手上设置有第一紧扣件,第一紧扣件与第一把手活动连接,第二把手上设置有第二紧扣件,第二紧扣件与第二把手活动连接,第一紧扣件与第二紧扣件能够分别与内模具的外边缘的内表面抵接,当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往靠近内模具的方向转动到达内模具的外边缘的内表面时,将第一紧扣件和第二紧扣件往下翻出,使第一紧扣件和第二紧扣件与内模具的外边缘的内表面抵接,限制住内模具的位置在外模具内,由于外模具的内表面与内模具的外表面抵接,能够进一步固定内模具的位置,保证内模具在使用过程中不变形,提高预制板的生产质量,同时,外模具的设置起到了保护内模具的作用,提高内模具的使用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备预制板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模具(1)以及外模具(2),所述外模具(2)设置在所述内模具(1)的外周,所述外模具(2)和所述内模具(1)在制备所述预制板时相连,所述外模具(2)的内表面与所述内模具(1)的外表面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预制板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具(1)包括第一成型框(11)、第二成型框(12)和连接部(13),所述连接部(1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成型框(11)连接,所述连接部(13)远离所述第一成型框(1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成型框(12)连接,所述第一紧扣件(211)与所述第二紧扣件(221)能够分别与所述连接部(13)的外边缘的内表面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预制板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型框(11)包括第一长边模(111)、第一短边模(112)、第二长边模(113)以及第二短边模(114),所述第一长边模(111)、第一短边模(112)、第二长边模(113)以及第二短边模(114)依次围合封闭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预制板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长边模(111)、所述第一短边模(112)、所述第二长边模(113)以及所述第二短边模(114)的端部依次通过拉力螺栓(16)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预制板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成型框(12)包括第三长边模(121)、第三短边模(122)、第四长边模(123)以及第四短边模(124),所述第三长边模(121)、第三短边模(122)、第四长边模(123)以及第四短边模(124)依次围合封闭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预制板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长边模(121)、所述第三短边模(122)、所述第四长边模(123)以及所述第四短边模(124)的端部依次通过拉力螺栓(16)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预制板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型框(11)和所述第二成型框(12)内均设置有第一定位架(14)和第二定位架(1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预制板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架(14)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定位件(141),所述第二定位架(15)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定位件(15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预制板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把手(21)和所述第二把手(22)的形状和大小相同。

10.一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台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制备预制板的模具,所述模台上设置有定位线,所述外模具(2)根据所述定位线进行安装,所述内模具(1)设置在所述外模具(2)内,所述外模具(2)包围所述内模具(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备预制板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模具(1)以及外模具(2),所述外模具(2)设置在所述内模具(1)的外周,所述外模具(2)和所述内模具(1)在制备所述预制板时相连,所述外模具(2)的内表面与所述内模具(1)的外表面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预制板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具(1)包括第一成型框(11)、第二成型框(12)和连接部(13),所述连接部(1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成型框(11)连接,所述连接部(13)远离所述第一成型框(1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成型框(12)连接,所述第一紧扣件(211)与所述第二紧扣件(221)能够分别与所述连接部(13)的外边缘的内表面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预制板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型框(11)包括第一长边模(111)、第一短边模(112)、第二长边模(113)以及第二短边模(114),所述第一长边模(111)、第一短边模(112)、第二长边模(113)以及第二短边模(114)依次围合封闭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预制板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长边模(111)、所述第一短边模(112)、所述第二长边模(113)以及所述第二短边模(114)的端部依次通过拉力螺栓(16)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预制板的模具,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权浩黄赟张建华黄莉萍谷吴何刚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建装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