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粗糙度均匀的聚丙烯双向拉伸工艺及其设备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粗糙度均匀的聚丙烯双向拉伸工艺及其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39149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粗糙度均匀的聚丙烯双向拉伸工艺及其设备,属于电容膜加工技术领域。该粗糙度均匀的聚丙烯双向拉伸工艺及其设备,通过设置加热器和摩擦辊,在通过摩擦辊对聚乙烯材料进行摩擦辅助其拉伸时,需启动加热器和气泵,由于第二伸缩管与三通连接,且三通与第二转轴与摩擦辊连通,使得加热后的气体可以在进入摩擦辊内后通过摩擦辊表面的通孔排出,从而均匀的喷涂在聚乙烯材料的表面,在通过摩擦辊实现摩擦辅助拉伸的同时通过排放高温气体的方式进一步保障聚乙烯材料在脱离加热箱后的温度,避免因聚乙烯材料因温度过低而出现拉伸困难的情况,且避免多次拉伸硬度过高的聚乙烯材料而对该设备造成损伤的情况,保障了该设备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容膜加工,特别是一种粗糙度均匀的聚丙烯双向拉伸工艺及其设备


技术介绍

1、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只有进行超倍拉伸,才能使大分子取向,并促进应力诱导结晶,成品纤维的性能也就越好。所以,提高大分子取向和结晶度是保证成品性能的关键。

2、超倍拉伸一般在玻璃化温度以上进行,此时大分子的长链与链段可以同时获得取向。一方面,已经形成的结晶单元并不只是简单地顺着外力的作用方向,规则、整齐地排列,过程中往往会使原有晶片滑移、转动,甚至破坏,随后在新的平衡条件下,重新形成新的结晶结构,即,使原有折叠链结晶解体,改造成伸直链结晶,成为无定型区均匀分散在连续的伸直链结晶基质中的结构。随着拉伸倍数的增加和拉伸温度的提高,折叠链比例变少,伸直链变多,取向度提高。另一方面,晶片破坏后,分子链段数的增多和序态的改变,也使取向度提高,从而使结晶度提高,纤维的性能更好。

3、在将聚乙烯取出加热箱后,聚乙烯材料会出现快速冷却的情况,在实际加工的过程中聚乙烯材料由于温度降低则会出现分子之间连接紧密以及分子活性降低,导致在拉伸的过程中不仅容易出现断裂的情况,且强制拉伸也会导致设备出现损坏故障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2、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电容膜加工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

3、因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将聚乙烯取出加热箱后,聚乙烯材料会出现快速冷却的情况,在实际加工的过程中聚乙烯材料由于温度降低则会出现分子之间连接紧密以及分子活性降低,导致在拉伸的过程中不仅容易出现断裂的情况,且强制拉伸也会导致设备出现损坏故障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粗糙度均匀的聚丙烯双向拉伸工艺及其设备,包括,

5、机体机构,包括机体外壳、设置在机体外壳的四个拆卸支架、与拆卸支架连接的固定支架和拉伸辊,其中,拉伸辊与固定支架连接;以及,

6、拉伸机构,包括摆动机构、设置在摆动机构两侧的两个压力机构,与摆动机构顶部连接的连接机构、摩擦机构和传输机构,其中摩擦机构与连接机构连通;以及,

7、输气机构,包括加热组件、第一导管、与第一导管连接的进气管和进气罩、第二导管以及第二伸缩管,其中第二导管与加热组件连通。

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机体外壳的两侧分别与四个拆卸支架固定连接,且四个拆卸支架外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架,位于一方的两个固定支架与同一个拉伸辊连接,所述拉伸辊转动连接在固定支架的一侧。

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摆动机构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轴承相互套接,所述摆动机构的上方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机构,所述摆动机构通过两个连接机构与同一个摩擦机构相互卡接,所述摩擦机构的两侧分别与两个压力机构相互搭接,所述连接机构的另一侧与三通相连通,所述摆动机构的两侧分别与两个传输机构相连通;

10、所述第一轴承卡接在机体外壳内,所述传输机构的下方和压力机构的底部均与机体外壳内壁的下方固定连接。

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摆动机构包括密封外壳,所述密封外壳内滑动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下方与密封板的上方固定连接,所述密封板的下方与限位杆搭接,所述限位杆固定连接在密封外壳内壁的两侧,所述活动板的上方开设有活动槽;

12、所述密封外壳的下方与第一转轴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的上方与两个连接机构固定连接,所述密封外壳的两侧分别与两个压力机构搭接,所述密封外壳的两侧分别与两个传输机构相连通。

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支架板,所述支架板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内套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开设有气孔;

14、所述支架板固定连接在活动板上方,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通过套筒与三通相连通,所述第二转轴的另一端与摩擦机构相连通。

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摩擦机构包括摩擦辊,所述摩擦辊外开设有若干个通孔;

16、所述摩擦辊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转轴相连通;

17、所述压力机构包括滑套,所述滑套内滑动连接有滑板,所述滑套和滑板均为弧形,所述滑板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推板;

18、所述滑套的下方与机体外壳内壁的下方固定连接,所述推板的另一侧与密封外壳搭接。

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传输机构包括第一伸缩管,所述第一伸缩管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第一伸缩管的底端分别与两个连接套相连通,且两个连接套分别与四个传输管相连通,所述伸缩管为弧形;

20、所述第一伸缩管的顶端与密封外壳相连通,所述传输管的另一端与滑套相连通。

2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加热组件的进气口与第一导管相连通,所述第一导管分别与四个进气管相连通,位于一侧的两个进气管与同一个进气罩相连通,所述加热组件的排气口与第二导管相连通,所述第二导管的另一端第二伸缩管相连通,所述第二伸缩管为多节伸缩管;

22、所述第二伸缩管的另一端与三通的一端相连通,所述加热组件与机体外壳内壁的下方固定连接。

2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加热组件包括气泵,所述气泵的排气口与加热器相连通;

24、所述气泵的进气口与第一导管相连通,所述加热器的排气口与第二导管相连通。

25、一种粗糙度均匀的聚丙烯双向拉伸工艺,包括以下拉伸步骤:

26、s1、在使用该拉伸设备时,需将拆卸支架、固定支架以及拉伸辊进行组装,组装完毕后将加热完毕的聚乙烯材料固定在拉伸辊外,再将固定支架通过拆卸支架固定在机体外壳外,随后将聚乙烯材料穿过机体外壳的上方将其固定于另一侧的拉伸辊外即可;

27、s2、通过外置驱动器带动第一转轴旋转,使得第一转轴向左旋转°后复位并向右旋转°,使得第一转轴上方的摆动机构处于持续左右摆动的状态,当密封外壳向左摆动时则会挤压左侧的推板,使得左侧推板推动滑板将滑套内的气体通过传输管和第一伸缩管注入密封外壳内,使得密封外壳内气压升高并推动活动板上移,此时,随着密封外壳的摆动幅度增大则进入密封外壳内部气体则会越多,且由于摆动状态下的活动板高度会低于密封外壳处于垂直状态的高度,但气体的进入则会推动活动板上移,使得密封外壳在左右摆动的过程中,密封板可以始终保持水平高度;

28、s3、在通过摩擦辊对聚乙烯材料进行摩擦辅助其拉伸时,需启动加热器和气泵,使得气泵抽取气体的同时将气体注入加热器内,经过加热后的气体则会沿着第二导管传输至第二伸缩管内,由于第二伸缩管与三通连接,且三通与第二转轴与摩擦辊连通,使得加热后的气体可以在进入摩擦辊内后通过摩擦辊表面的通孔排出,从而均匀的喷涂在聚乙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粗糙度均匀的聚丙烯双向拉伸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粗糙度均匀的聚丙烯双向拉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外壳(101)的两侧分别与四个拆卸支架(102)固定连接,且四个拆卸支架(102)外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架(103),位于一方的两个固定支架(103)与同一个拉伸辊(104)连接,所述拉伸辊(104)转动连接在固定支架(103)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粗糙度均匀的聚丙烯双向拉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机构(203)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202),所述第一转轴(20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轴承(201)相互套接,所述摆动机构(203)的上方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机构(204),所述摆动机构(203)通过两个连接机构(204)与同一个摩擦机构(205)相互卡接,所述摩擦机构(205)的两侧分别与两个压力机构(206)相互搭接,所述连接机构(204)的另一侧与三通(207)相连通,所述摆动机构(203)的两侧分别与两个传输机构(208)相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粗糙度均匀的聚丙烯双向拉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机构(203)包括密封外壳(203a),所述密封外壳(203a)内滑动连接有活动板(203b),所述活动板(203b)的下方与密封板(203c)的上方固定连接,所述密封板(203c)的下方与限位杆(203d)搭接,所述限位杆(203d)固定连接在密封外壳(203a)内壁的两侧,所述活动板(203b)的上方开设有活动槽(203e);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粗糙度均匀的聚丙烯双向拉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204)包括支架板(204a),所述支架板(204a)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204b),所述第二轴承(204b)内套接有第二转轴(204c),所述第二转轴(204c)的一端开设有气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粗糙度均匀的聚丙烯双向拉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机构(205)包括摩擦辊(205a),所述摩擦辊(205a)外开设有若干个通孔(205b);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粗糙度均匀的聚丙烯双向拉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机构(208)包括第一伸缩管(208a),所述第一伸缩管(208a)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第一伸缩管(208a)的底端分别与两个连接套(208b)相连通,且两个连接套(208b)分别与四个传输管(208c)相连通,所述伸缩管为弧形;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粗糙度均匀的聚丙烯双向拉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301)的进气口与第一导管(302)相连通,所述第一导管(302)分别与四个进气管(303)相连通,位于一侧的两个进气管(303)与同一个进气罩(304)相连通,所述加热组件(301)的排气口与第二导管(305)相连通,所述第二导管(305)的另一端第二伸缩管(306)相连通,所述第二伸缩管(306)为多节伸缩管;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粗糙度均匀的聚丙烯双向拉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301)包括气泵(301a),所述气泵(301a)的排气口与加热器(301b)相连通;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粗糙度均匀的聚丙烯双向拉伸设备,一种粗糙度均匀的聚丙烯双向拉伸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拉伸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粗糙度均匀的聚丙烯双向拉伸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粗糙度均匀的聚丙烯双向拉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外壳(101)的两侧分别与四个拆卸支架(102)固定连接,且四个拆卸支架(102)外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架(103),位于一方的两个固定支架(103)与同一个拉伸辊(104)连接,所述拉伸辊(104)转动连接在固定支架(103)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粗糙度均匀的聚丙烯双向拉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机构(203)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202),所述第一转轴(20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轴承(201)相互套接,所述摆动机构(203)的上方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机构(204),所述摆动机构(203)通过两个连接机构(204)与同一个摩擦机构(205)相互卡接,所述摩擦机构(205)的两侧分别与两个压力机构(206)相互搭接,所述连接机构(204)的另一侧与三通(207)相连通,所述摆动机构(203)的两侧分别与两个传输机构(208)相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粗糙度均匀的聚丙烯双向拉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机构(203)包括密封外壳(203a),所述密封外壳(203a)内滑动连接有活动板(203b),所述活动板(203b)的下方与密封板(203c)的上方固定连接,所述密封板(203c)的下方与限位杆(203d)搭接,所述限位杆(203d)固定连接在密封外壳(203a)内壁的两侧,所述活动板(203b)的上方开设有活动槽(203e);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粗糙度均匀的聚丙烯双向拉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顺印毛华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南洋华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