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储能集装箱的管路系统及安装方法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储能集装箱的管路系统及安装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936543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化学储能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储能集装箱的管路系统,包括液冷管路系统和消防管路系统,液冷管路系统包括两条主管路、第一分管路,主管路包括第一输送管,第一输送管一端与液冷机组连接,另一端延伸至电池舱长度方向的中部位置,并在另一端设置有两个第二输送管,两个第二输送管分别与第一分管路可拆卸连接,第二输送管和第一分管路连接处正对并靠近电池舱侧边对开门;消防管路系统包括三级消防管路子系统;两条主管路均正对电池舱和设备舱连接处用于安装管路的辅助门;舱级气消防管路和水消防管路均通过设置在设备舱与电池舱连接处的辅助门模块化装配到电池舱内。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减少维修次数,能够方便检查和维护,管路流量均匀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化学储能,具体涉及一种储能集装箱的管路系统及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1、目前的储能集装箱内安装有液冷管路系统和消防管路系统,分别用于对电池包散热和消防灭火,但是目前的液冷管路系统包括主管路和用于延长主管路的第一分管路,主管路上第一传递管中部与液冷机组连接,第一传递管沿电池舱宽度方向布设并靠近储能集装箱电池舱和设备舱连接处,第一传递管两端均连接有沿电池舱长度方向布设并位于电池簇外侧的第二传递管,第一传递管和第二传递管均由多节管子两两连接而成;目前的消防管路系统主要包括二级子消防系统,分别为pack级气消防管路和舱级气消防管路,pack级气消防管路和舱级气消防管路均由多节气管两两连接而成。

2、存在以下问题:1、主管路由多节管子两两连接而成,连接处即接头较多,易导致密封性差、安全性不高,出现泄漏的概率增大,而且主管路上第一传递管靠近储能集装箱电池舱和设备舱连接处,不方便检查和维修,目前在安装主管路前,储能集装箱电池舱内已经安装了立柱,主管路的多节管子需在储能集装箱内两两连接而成,导致安装时间长,装配效率低;2、第一传递管内的冷却液流量沿着第二传递管长度方向依次递减,使得靠近第一传递管的电池包内的冷却液流量大,远离第一传递管的电池包内的冷却液流量小,导致每个电池包内冷却液流量不均匀,散热效率有差异;3、舱级气消防管路和pack级气消防管路连接同一个高压二氧化碳消防气罐,当火情还未扑灭,消防气罐内气体消耗完时,无法再继续进行有效消防,而且由于在安装消防管路前,电池舱内已经安装了立柱,pack级气消防管路和舱级气消防管路分别对应的多节气管均需在储能集装箱内两两连接而成,导致安装时间长,装配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储能集装箱的管路系统,密封性好,安全性高,能够减少维修次数,能够方便检查和维护,管路流量均匀性好,能够确保电池舱内全方位有效消防,提高装配效率。

2、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储能集装箱的管路系统,包括液冷管路系统和消防管路系统,所述液冷管路系统包括两条分别用于出水和进水的一体式的主管路、用于延长主管路的第一分管路,两条所述主管路沿z方向上下错开设置,所述主管路包括第一输送管,所述第一输送管位于电池簇和电池舱底部之间,并且沿靠近电池舱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布设,一端与液冷机组连接,另一端延伸至电池舱长度方向的中部位置,并在另一端分别一体成型的设置有两个第二输送管,两个第二输送管分别与第一分管路可拆卸连接,所述主管路与第一分管路连接处仅有一个接头,所述第二输送管和第一分管路连接处正对并靠近电池舱侧边对开门;

3、所述消防管路系统包括三级消防管路子系统,分别为pack级气消防管路、舱级气消防管路和水消防管路,所述pack级气消防管路、舱级气消防管路和水消防管路均沿y方向设置;

4、两条所述主管路均正对电池舱和设备舱连接处用于安装管路的辅助门;

5、所述舱级气消防管路和水消防管路均通过设置在设备舱与电池舱连接处的辅助门模块化装配到电池舱内。

6、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7、1、本专利技术的主管路为一体式,主管路没有接头,相比于有接头的,或者接头比较多的,能够防止接头处泄漏,能够减少维修次数,密封性好,安全性高;第一输送管和第二输送管一体成型,相比于第一输送管和第二输送管焊接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减少加工步骤,提高主管路自身质量;第一输送管整体靠近电池舱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一端与液冷机组连接,另一端靠近电池舱宽度方向的中心线,相比于常规的主管路,冷却液从液冷机组出来没有分流,而是到达电池舱中部再分流,能够提高管路流量均匀性,进而均匀地为电池舱内各电池包输送冷却液量,各电池包均能有效散热,而且此时主管路为一体式的,其密封性好,防止泄漏,减少维修次数的优点更为重要,进而也能减少操作人员维修工作量;主管路一体式和辅助门正对,相比于常规的设计,常规的主管路只能一节一节管路放进去,再相邻管路连接,能够减少管路的安装工作,能够一次性快速安装到电池舱内,提高安装效率;

8、2、本专利技术的主管路和第一分管路连接处仅有一个接头,且该接头正对并靠近电池舱侧边对开门,工作人员在电池舱侧边伸手进入电池舱内就能检修到,方便检查和维护,还方便工作人员平时观察,查看漏液情况;

9、3、本专利技术的消防管路系统为三级消防管路子系统,消防范围从小到大逐级消防,比如电池包内部、电池舱内部,消防力度从小到大逐级消防,比如电池包内气消防、电池舱内气消防、电池舱内水消防,逐级消防,能够保护电池舱内电池包和各器件,确保电池舱内全方位有效消防,具体的,比如当电池包失控,电池包内气消防无法控制时,启动电池舱内气消防,当电池舱内气消防启动之后还是无法有效控制火势情况,再启动电池舱内水消防。

10、4、本专利技术的模块化指一个储能集装箱安装主管路、舱级气消防管路和水消防管路时,舱级气消防管路为一个整体、水消防管路为一个整体,分别以整体的方式直接装配到电池舱内,常规的装配,由于电池舱内安装了立柱,舱级气消防管路必须绕开立柱,都是一节一节地放到电池舱内,再两两连接安装,本设计中舱级气消防管路和水消防管路分别与辅助门配合模块化装配到电池舱内,无需在电池舱内一节一节连接,方便安装,能够节省装配时间。

11、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主管路上的两个第二输送管分别位于第一输送管两侧且错开,两个所述第二输送管分别位于电池舱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上一列立柱两侧,并靠近电池舱侧边对开门。

12、有益效果:第二输送管位于第一输送管两侧,能够为电池舱两侧的电池簇同时提供进水或出水,两个第二输送管两侧且错开,即两个第二输送管之间有第一输送管的部分,这时,第一输送管和两个第二输送管配合,相比于常规的主管路在第一传递管上直接向两端分流,且为不可逆的分流,两个第二传递管获得的冷却液量有差异,本方案,第一输送管内的冷却液是源源不断的,就算有分流,由于两个输送管之间有第一输送管的部分,能确保两个第二输送管始终能够随时获得冷却液,使两个输送管获得的冷却液量是均匀的,使得电池舱内两侧的各电池簇上各电池包均能均匀地获取冷却液,有效散热,提高电池包的使用寿命;第二输送管位于上述立柱两侧,能够尽可能位于第一分管路中间,使第一分管路两端均匀获得冷却液,第二输送管一端靠近电池舱侧边对开门,能够在与第一分管路上的管子连接后,工作人员在电池舱侧边对开门外就能看到第二输送管与第一分管路的连接情况,方便工作人员检查和维护。

13、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分管路为t形,所述第一分管路包括第三输送管和第四输送管,所述第三输送管为t形,所述第三输送管和主管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三输送管一端和第四输送管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三输送管和主管路连接处、第三输送管和第四输送管连接处均靠近电池舱侧边对开门且与电池舱侧边对开门相对。

14、有益效果:1、第三输送管为t形,确保第三输送管和主管路连接的一段为直线,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储能集装箱的管路系统,包括液冷管路系统和消防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管路系统包括两条分别用于出水和进水的一体式的主管路、用于延长主管路的第一分管路,两条所述主管路沿Z方向上下错开设置,所述主管路包括第一输送管,所述第一输送管位于电池簇和电池舱底部之间,并且沿靠近电池舱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布设,一端与液冷机组连接,另一端延伸至电池舱长度方向的中部位置,并在另一端分别一体成型的设置有两个第二输送管,两个第二输送管分别与第一分管路可拆卸连接,所述主管路与第一分管路连接处仅有一个接头,所述第二输送管和第一分管路连接处正对并靠近电池舱侧边对开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集装箱的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路上的两个第二输送管分别位于第一输送管两侧且错开,两个所述第二输送管分别位于电池舱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上一列立柱两侧,并靠近电池舱侧边对开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储能集装箱的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管路为T形,所述第一分管路包括第三输送管和第四输送管,所述第三输送管为T形,所述第三输送管和主管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三输送管一端和第四输送管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三输送管和主管路连接处、第三输送管和第四输送管连接处均靠近电池舱侧边对开门且与电池舱侧边对开门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集装箱的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输送管与第四输送管连接的一端均分别设有第一连接筒、第二连接筒,所述第一连接筒、第二连接筒端部均设有环形的限位环,两个所述限位环贴合时,两个所述限位环外周卡接有锁紧件,所述锁紧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均设有弧形的凹槽,所述限位环可卡入凹槽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一端铰接,另一端螺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集装箱的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舱级气消防管路和PACK级气消防管路均包括多节气管,相邻所述气管之间螺纹连接有管接头,所述气管带有外螺纹一段的长度大于管接头带有内螺纹一段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集装箱的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PACK级气消防管路包括第一连接管、分别位于第一连接管两端且同侧的第二连接管、多根沿Y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和舱级气消防管路均与消防气罐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沿Y方向设置,所述第二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管与电池包连接,并位于电池舱侧边和电池舱内最外侧立柱之间,所述第二连接管与第三连接管连接处均位于电池簇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集装箱的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舱级气消防管路为一字型,所述舱级气消防管路靠近电池舱宽度方向的中心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集装箱的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消防管路为一字型,所述水消防管路靠近电池舱宽度方向的中心线。

9.一种储能集装箱的管路系统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8所述的储能集装箱的管路系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能集装箱的管路系统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内容: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能集装箱的管路系统,包括液冷管路系统和消防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管路系统包括两条分别用于出水和进水的一体式的主管路、用于延长主管路的第一分管路,两条所述主管路沿z方向上下错开设置,所述主管路包括第一输送管,所述第一输送管位于电池簇和电池舱底部之间,并且沿靠近电池舱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布设,一端与液冷机组连接,另一端延伸至电池舱长度方向的中部位置,并在另一端分别一体成型的设置有两个第二输送管,两个第二输送管分别与第一分管路可拆卸连接,所述主管路与第一分管路连接处仅有一个接头,所述第二输送管和第一分管路连接处正对并靠近电池舱侧边对开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集装箱的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路上的两个第二输送管分别位于第一输送管两侧且错开,两个所述第二输送管分别位于电池舱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上一列立柱两侧,并靠近电池舱侧边对开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储能集装箱的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管路为t形,所述第一分管路包括第三输送管和第四输送管,所述第三输送管为t形,所述第三输送管和主管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三输送管一端和第四输送管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三输送管和主管路连接处、第三输送管和第四输送管连接处均靠近电池舱侧边对开门且与电池舱侧边对开门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集装箱的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输送管与第四输送管连接的一端均分别设有第一连接筒、第二连接筒,所述第一连接筒、第二连接筒端部均设有环形的限位环,两个所述限位环贴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轩冯守旺李德胜刘博
申请(专利权)人:清安储能技术重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