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均受压工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36436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55
本申请涉及工件加工技术的领域,提供一种平均受压工装结构,其包括放置平台、压盖和夹持机构;所述放置平台用于放置工件,所述压盖用于与所述工件的非加工部贴合;所述夹持机构连接于所述放置平台,所述夹持机构的输出端抵接于所述压盖背离所述工件的表面。本申请具有在加工工件的过程中,既对工件形成稳定的夹持,又减少工件发生的形变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工件加工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平均受压工装结构


技术介绍

1、工件的表面包括加工部与非加工部,对加工部进行加工时,通常利用气缸驱动夹持块抵接于非加工部,以对工件进行夹持固定。

2、然而对于有些工件来说,非加工部较为薄弱。使用夹持块夹持时,若夹持力较小,则夹持不稳定;若加持力较大,则非加工部容易变形,因而需要一种工装结构,在加工工件时对工件形成稳定的夹持,同时减少工件发生的形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在加工工件的过程中,既对工件形成稳定的夹持,又减少工件发生的形变,本申请提供一种平均受压工装结构。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平均受压工装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平均受压工装结构,包括放置平台、压盖和夹持机构;所述放置平台用于放置工件,所述压盖用于与所述工件的非加工部贴合;所述夹持机构连接于所述放置平台,所述夹持机构的输出端抵接于所述压盖背离所述工件的表面。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工工件时,放置于安装平台上,之后将压盖放置于工件的待加工的表面上,并利用夹持组件将压盖压设于工件,使得夹持组件对工件的夹持力通过压盖传递至工件,从而增加工件的非加工部的受力面积与受力均匀性,在对工件形成稳定夹持的同时,降低夹持时工件的非加工部变形的风险。

5、可选的,所述放置平台设置有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所述第二限位板均沿所述工件的高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所述第二限位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所述第二限位板分别用于供所述工件相互背离的两表面抵接。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放置工件时,将工件放置于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之间,利用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对工件形成限位,降低工件晃动的风险,在此基础上,可适当减小夹持组件的夹持力,在确保稳定夹持工件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工件发生形变的风险。

7、可选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多个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气缸、夹持头和连接件;所述第一气缸连接于所述放置平台,所述夹持头的端部铰接于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端,另一端用于抵接所述压盖;所述连接件的一端铰接于所述放置平台,另一端铰接于所述夹持头的中部;多个所述夹持组件分设于所述压盖的四角位置处。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压盖进行夹持或撤去夹持力的过程中,利用第一气缸带动夹持头转动,夹持头转动时对空间的避让需求较小,适用于零件较为密集的设备,同时也便于取放压盖。

9、可选的,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多个旋转下压气缸,多个所述旋转下压气缸分设于所述压盖的两侧,所述旋转下压气缸的输出端用于与所述压盖的中部位置抵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利用夹持组件对压盖进行初步夹持与压设后,利用旋转下压气缸,在压盖的中部位置处进行二次压设,使得压盖贴合于工件,提高夹持效果。

11、可选的,所述压盖的两端均设置有提手。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操作人员取放压盖。

13、可选的,所述放置平台连接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压盖,所述第一气缸用于驱动所述压盖沿所述放置平台的高度方向移动。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二气缸带动压盖沿放置平台的高度方向移动,夹持工件时,将压盖方便平稳地放置于工件上,便于操作的同时,进一步降低工件变形的风险。

15、可选的,所述第一限位板滑移连接于所述放置平台,所述第一限位板相向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限位板的方向滑移;所述放置平台设置有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限位板相对于所述放置平台滑移。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在取放工件时,通过移动第一限位板增大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之间的距离,便于取放工件,同时也降低工件被第一限位板剐蹭的风险;另一方面,使得放置平台适配于不同尺寸的工件,提高工装结构的使用灵活性。

17、可选的,所述第一限位板面向所述第二限位板的表面与所述第二限位板面向所述第一限位板的表面均设置有海绵薄垫,所述海绵薄垫用于供所述工件的表面抵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海绵薄垫对工件形成一定的保护,降低工件被剐蹭的风险。

19、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0、1.通过设置压盖,在对工件进行夹持时,先将压盖放置于工件表面,然后利用夹持组件对压盖进行夹持,从而增加工件的受力面积,使得工件的非加工部的受力较为均匀,从而降低工件发生变形的风险;

21、2.利用夹持组件在压盖的四角位置处形成夹持,利用旋转下压气缸对压盖的中部位置处形成夹持,利用夹持组件进行第一次夹持,利用旋转下压气缸进行二次夹持,确保工件的夹持稳定性;

22、3.第一限位板滑移连接于放置平台,一方面便于工件的取放,另一方面适配于不同大小的工件,提高工装结构的使用灵活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平均受压工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放置平台(1)、压盖(2)和夹持机构(3);所述放置平台(1)用于放置工件(4),所述压盖(2)用于与所述工件(4)的非加工部贴合;所述夹持机构(3)连接于所述放置平台(1),所述夹持机构(3)的输出端抵接于所述压盖(2)背离所述放置平台(1)的表面;所述放置平台(1)连接有第二气缸(14),所述第二气缸(14)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压盖(2),所述第二气缸(14)用于驱动所述压盖(2)沿所述放置平台(1)的高度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均受压工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平台(1)设置有第一限位板(11)和第二限位板(12),所述第一限位板(11)与所述第二限位板(12)均沿所述工件(4)的高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限位板(11)与所述第二限位板(12)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限位板(11)与所述第二限位板(12)分别用于供所述工件(4)相互背离的两表面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均受压工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3)包括多个夹持组件(32),所述夹持组件(32)包括第一气缸(321)、夹持头(322)和连接件(323);所述第一气缸(321)连接于所述放置平台(1),所述夹持头(322)的端部铰接于所述第一气缸(321)的输出端,另一端用于抵接所述压盖(2);所述连接件(323)的一端铰接于所述放置平台(1),另一端铰接于所述夹持头(322)的中部;多个所述夹持组件(32)分设于所述压盖(2)的四角位置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平均受压工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3)还包括多个旋转下压气缸(31),多个所述旋转下压气缸(31)分设于所述压盖(2)的两侧,所述旋转下压气缸(31)的输出端用于与所述压盖(2)的中部位置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均受压工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盖(2)的两端均设置有提手(21)。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平均受压工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板(11)滑移连接于所述放置平台(1),所述第一限位板(11)向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限位板(12)的方向滑移;所述放置平台(1)设置有第三气缸(13),所述第三气缸(13)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限位板(11)相对于所述放置平台(1)滑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平均受压工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板(11)面向所述第二限位板(12)的表面与所述第二限位板(12)面向所述第一限位板(11)的表面均设置有海绵薄垫(111),所述海绵薄垫(111)用于供所述工件(4)的表面抵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均受压工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放置平台(1)、压盖(2)和夹持机构(3);所述放置平台(1)用于放置工件(4),所述压盖(2)用于与所述工件(4)的非加工部贴合;所述夹持机构(3)连接于所述放置平台(1),所述夹持机构(3)的输出端抵接于所述压盖(2)背离所述放置平台(1)的表面;所述放置平台(1)连接有第二气缸(14),所述第二气缸(14)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压盖(2),所述第二气缸(14)用于驱动所述压盖(2)沿所述放置平台(1)的高度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均受压工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平台(1)设置有第一限位板(11)和第二限位板(12),所述第一限位板(11)与所述第二限位板(12)均沿所述工件(4)的高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限位板(11)与所述第二限位板(12)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限位板(11)与所述第二限位板(12)分别用于供所述工件(4)相互背离的两表面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均受压工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3)包括多个夹持组件(32),所述夹持组件(32)包括第一气缸(321)、夹持头(322)和连接件(323);所述第一气缸(321)连接于所述放置平台(1),所述夹持头(322)的端部铰接于所述第一气缸(3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大赛张建涛黄秋桂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恩耀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