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浇带支撑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93621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后浇带支撑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包括棒状钢筋,所述棒状钢筋的弧形外壁上套设有钢筋架,所述棒状钢筋与钢筋架之间套设有锁定钢丝,所述钢筋架呈正方形设置,并且所述棒状钢筋的数量设置有四组,四组所述棒状钢筋分别设置在锁定钢丝的四个顶角处。通过设置有定型机构,以在两组钢筋笼之间设置有多组正三角和倒三角结构,以使得上主杆、下主杆一和下主杆二以及下副杆、上副杆一以及上副杆二在套设完成后在两组钢筋笼上保持稳定性,进而使得后浇带浇筑完成后提升后浇带自身结构的抗压性能,并且一定程度上的提高后浇带内部的钢筋结构对混凝土的抓持力,保证后浇带的抗拉抗剪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具体为一种后浇带支撑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超长建筑也逐渐增多,而为了保证建筑物的建设以及后续使用的安全,在进行建筑物的施工设计时会考虑到建设后浇带,而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出现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进而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建设的。

2、现有的后浇带支撑装置在进行建设时,其内部与普通混凝土结构相似,采用模板封闭,并在其中架设相应的钢筋架,最终通过浇筑混凝土的形式进行建设,一般后浇带在建设时处于两侧施工结束后的一定时间之后,从而能够在建设完成时对建筑物的混凝土结构起到良好的抗拉伸抗裂性能,保证建筑物的整体安全性。

3、但是上述设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钢筋架在后浇带支撑装置内部只起到对后浇带成型的辅助定型效果,而由于后浇带的建设延后性,使得其与两侧的建筑之间容易出现分层的现象,而后浇带需要承担起两侧不同的抗扭力,这就容易使得后浇带出现断裂或者形变的可能,进而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鉴于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浇带支撑装置,包括棒状钢筋(1),所述棒状钢筋(1)的弧形外壁上套设有钢筋架(3),所述棒状钢筋(1)与钢筋架(3)之间套设有锁定钢丝(2),所述钢筋架(3)呈正方形设置,并且所述棒状钢筋(1)的数量设置有四组,四组所述棒状钢筋(1)分别设置在锁定钢丝(2)的四个顶角处,所述四组棒状钢筋(1)与钢筋架(3)组成钢筋笼,所述钢筋笼的数量设置有两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组钢筋笼之间设置有定型机构,所述定型机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浇带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棒状钢筋(1)与锁定钢丝(2)在进行连接时采用焊接方式进行固定,并且所述锁定钢丝(2)采用细钢丝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浇带支撑装置,包括棒状钢筋(1),所述棒状钢筋(1)的弧形外壁上套设有钢筋架(3),所述棒状钢筋(1)与钢筋架(3)之间套设有锁定钢丝(2),所述钢筋架(3)呈正方形设置,并且所述棒状钢筋(1)的数量设置有四组,四组所述棒状钢筋(1)分别设置在锁定钢丝(2)的四个顶角处,所述四组棒状钢筋(1)与钢筋架(3)组成钢筋笼,所述钢筋笼的数量设置有两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组钢筋笼之间设置有定型机构,所述定型机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浇带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棒状钢筋(1)与锁定钢丝(2)在进行连接时采用焊接方式进行固定,并且所述锁定钢丝(2)采用细钢丝制成,所述锁定钢丝(2)由多根细钢丝绕卷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浇带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主杆(4)设置在两组钢筋笼之间的中轴线处,并且所述钢拉索(5)与两组钢筋笼相互靠近一侧的顶部棒状钢筋(1)贴紧,所述钢拉索(5)采用抗拉伸强度高的钢丝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浇带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主杆(4)、下主杆一(7)、下主杆二(8)以及钢拉索(5)的数量设置有两组,且两组上主杆(4)、下主杆一(7)、下主杆二(8)以及钢拉索(5)以上主杆(4)的中轴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浇带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套索(11)的底部顶角与钢拉索(5)的顶部顶角设置在同一平面内,并且所述钢拉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东辉张海涛龙亮王骏高海岗奚华勇彭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南京水务环保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