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切换握持方位的侧手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35543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55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切换握持方位的侧手柄,侧手柄包括连接组件和手持组件,连接组件用于连接拍摄设备,手持组件位于连接组件的侧方,手持组件包括手持主体和转动件,转动件设置于手持主体内,转动件与连接组件连接,转动件与手持主体转动连接,以使连接组件能够绕手持主体转动。由于连接组件能够绕着手持主体转动,连接组件连接的拍摄设备能够自由设置于侧手柄的左侧或右侧,用户可根据使用状态调整拍摄设备的位置,使用省力;同时转动件设置在手持主体内部,整体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携带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摄影配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切换握持方位的侧手柄


技术介绍

1、传统的侧手柄一般设置有手持组件和连接组件,连接组件与手持组件连接,连接组件设置在手持组件的左侧或右侧,无法根据使用状态调整拍摄设备与侧手柄连接的左右位置,在不同的使用场合用户需要以不自然的姿态变换不同的握持手势以改变拍摄设备的拍摄角度,使用费力,体验感差。

2、例如cn215862794u公开了一种可收纳侧手柄,其包括手柄体和锁紧组件,锁紧组件展开后位于手柄体的左侧,无法根据使用状态调整拍摄设备与侧手柄连接的左右位置,当切换至其他使用场合时,用户需要用不自然的姿态变换不同的握持手势,以改变拍摄设备的拍摄角度,使用费力,体验感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可切换握持方位的侧手柄,以解决在不同的使用场合用户需要用不自然的姿态变换不同的握持手势,以改变拍摄设备的拍摄角度,使用费力,体验感差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可切换握持方位的侧手柄,包括:

4、手持组件,位于所述连接组件的侧方,所述手持组件包括手持主体和转动件,所述转动件设置于所述手持主体内,所述转动件与所述连接组件连接;所述转动件与所述手持主体转动连接,以使所述连接组件能够绕所述手持主体转动。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动件能够带动所述连接组件绕所述手持主体顺时针转动90度,以使所述侧手柄从第一握持姿态切换至第二握持姿态;所述转动件的侧面设置有与手指配合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设置于所述转动件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用于握持时放置手指;当所述侧手柄呈所述第一握持姿态时,所述第一凹槽外露于所述手持主体并与所述手持主体相对,所述第二凹槽隐藏于所述手持主体与所述转动件之间;当所述侧手柄切换至第二握持姿态时,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手持主体位于所述转动件的相对两侧并呈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皆外露于所述手持主体。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动件还能够带动所述连接组件绕所述手持主体继续顺时针转动90度,以使所述侧手柄从第二握持姿态切换至第三握持姿态;当所述侧手柄呈所述第三握持姿态时,所述第一凹槽隐藏于所述手持主体与所述转动件之间,所述第二凹槽外露于所述手持主体;其中,处于第一握持姿态的所述连接组件与处于所述处于第三握持姿态的所述连接组件关于所述手持主体呈镜像对称设置。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的数量为至少四个,至少四个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转动件的轴向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凹槽的数量与所述第一凹槽的数量对应且排布方式相互对应。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持主体背向所述转动件的一侧边缘设置有与拇指配合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用于握持时放置拇指。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手柄还包括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穿设于所述手持主体和所述转动件,以使所述转动件与所述手持主体转动连接。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持主体内部设置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的轴向平行于所述转动件的轴向,所述避让槽与所述转动件的转动相适应,以使所述转动件转动时不会与手持主体产生干涉。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杆和安装件,所述连接杆与所述转动件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头,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连接头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件连接,所述转动件内部设置有滑槽,所述连接杆穿设于所述滑槽且所述连接杆能够沿着所述滑槽轴向移动,所述连接头不凸出设置于所述转动件的侧面,以使所述转动件转动时所述连接头不会与所述手持主体产生干涉。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动件设置有第一收纳槽和第二收纳槽,所述第一收纳槽和第二收纳槽分别设置于所述滑槽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收纳槽用于收纳所述连接头,所述连接杆相对所述连接头另一侧的端面抵接于所述第二收纳槽底部,所述第二收纳槽用于收纳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二收纳槽抵接的部分杆体,同时限制所述连接头沿着所述连接杆轴向的移动,所述第一收纳槽和第二收纳槽共同作用以使所述连接头不凸出设置于所述转动件的侧面。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件包括安装旋钮和安装轴,所述安装旋钮设置于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转动件一端的杆体内部,所述安装轴设置于所述安装旋钮远离所述转动件的一端,所述安装轴贯穿于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转动件的一端并延伸至外侧,所述安装轴用于安装拍摄设备。

14、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15、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切换握持方位的侧手柄,侧手柄包括连接组件和手持组件,手持组件包括手持主体和转动件,由于连接组件能够绕着手持主体转动,以使连接组件连接的拍摄设备可自由设置于侧手柄的左侧或右侧,用户可根据使用状态调整拍摄设备的位置,使用省力;同时转动件设置在手持主体内部,整体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携带方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切换握持方位的侧手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能够带动所述连接组件绕所述手持主体顺时针转动90度,以使所述侧手柄从第一握持姿态切换至第二握持姿态;所述转动件的侧面设置有与手指配合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设置于所述转动件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用于握持时放置手指;当所述侧手柄呈所述第一握持姿态时,所述第一凹槽外露于所述手持主体并与所述手持主体相对,所述第二凹槽隐藏于所述手持主体与所述转动件之间;当所述侧手柄切换至第二握持姿态时,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手持主体位于所述转动件的相对两侧并呈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皆外露于所述手持主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还能够带动所述连接组件绕所述手持主体继续顺时针转动90度,以使所述侧手柄从第二握持姿态切换至第三握持姿态;当所述侧手柄呈所述第三握持姿态时,所述第一凹槽隐藏于所述手持主体与所述转动件之间,所述第二凹槽外露于所述手持主体;其中,处于第一握持姿态的所述连接组件与处于所述处于第三握持姿态的所述连接组件关于所述手持主体呈镜像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数量为至少四个,至少四个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转动件的轴向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凹槽的数量与所述第一凹槽的数量对应且排布方式相互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主体背向所述转动件的一侧边缘设置有与拇指配合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用于握持时放置拇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手柄还包括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穿设于所述手持主体和所述转动件,以使所述转动件与所述手持主体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主体内部设置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的轴向平行于所述转动件的轴向,所述避让槽与所述转动件的转动相适应,以使所述转动件转动时不会与手持主体产生干涉。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杆和安装件,所述连接杆与所述转动件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头,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连接头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件连接,所述转动件内部设置有滑槽,所述连接杆穿设于所述滑槽且所述连接杆能够沿着所述滑槽轴向移动,所述连接头不凸出设置于所述转动件的侧面,以使所述转动件转动时所述连接头不会与所述手持主体产生干涉。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侧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设置有第一收纳槽和第二收纳槽,所述第一收纳槽和第二收纳槽分别设置于所述滑槽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收纳槽用于收纳所述连接头,所述连接杆相对所述连接头另一侧的端面抵接于所述第二收纳槽底部,所述第二收纳槽用于收纳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二收纳槽抵接的部分杆体,同时限制所述连接头沿着所述连接杆轴向的移动,所述第一收纳槽和第二收纳槽共同作用以使所述连接头不凸出设置于所述转动件的侧面。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侧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包括安装旋钮和安装轴,所述安装旋钮设置于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转动件一端的杆体内部,所述安装轴设置于所述安装旋钮远离所述转动件的一端,所述安装轴贯穿于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转动件的一端并延伸至外侧,所述安装轴用于安装拍摄设备。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切换握持方位的侧手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能够带动所述连接组件绕所述手持主体顺时针转动90度,以使所述侧手柄从第一握持姿态切换至第二握持姿态;所述转动件的侧面设置有与手指配合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设置于所述转动件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用于握持时放置手指;当所述侧手柄呈所述第一握持姿态时,所述第一凹槽外露于所述手持主体并与所述手持主体相对,所述第二凹槽隐藏于所述手持主体与所述转动件之间;当所述侧手柄切换至第二握持姿态时,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手持主体位于所述转动件的相对两侧并呈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皆外露于所述手持主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还能够带动所述连接组件绕所述手持主体继续顺时针转动90度,以使所述侧手柄从第二握持姿态切换至第三握持姿态;当所述侧手柄呈所述第三握持姿态时,所述第一凹槽隐藏于所述手持主体与所述转动件之间,所述第二凹槽外露于所述手持主体;其中,处于第一握持姿态的所述连接组件与处于所述处于第三握持姿态的所述连接组件关于所述手持主体呈镜像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数量为至少四个,至少四个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转动件的轴向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凹槽的数量与所述第一凹槽的数量对应且排布方式相互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主体背向所述转动件的一侧边缘设置有与拇指配合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用于握持时放置拇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青青肖尤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优篮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