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沟散热测试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93515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54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缆沟散热测试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构建变电站出线电缆沟的三维多物理场耦合仿真模型;根据三维多物理场耦合仿真模型,获取电缆沟盖板间缝隙和沟内电缆载流能力间的第一关联信息,根据第一关联信息,确定电缆沟盖板间的缝隙参数;根据三维多物理场耦合仿真模型,获取电缆沟盖板孔洞和沟内电缆载流能力间的第二关联信息,根据第二关联信息,确定电缆沟盖板的孔洞参数;根据缝隙参数和孔洞参数,获取变电站出线电缆沟的散热测试结果。基于仿真模型进行散热测试,无需外加设备或填充介质,测试工作量小,适用性好,采用本方法能够大幅降低变电站出线电缆沟散热改进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缆沟散热测试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技术介绍

1、基于对运营维护便利和传输性能稳定的考虑,变电站出线电缆常采用电缆沟敷设方式。对于变电站出线电缆沟而言,其内部电缆回路数往往较多引起沟内整体发热量较高,且电缆大多密集堆积于电缆沟底部导致电缆间的互热效应明显。另外,沟内电缆散热主要依靠热对流和热辐射的方式,变电站出线电缆沟内部空间密闭狭小造成沟内空气流速缓慢,且由于电缆群采用堆叠的方式只有外部的电缆能够跟沟内的空气进行有效换热,因此,敷设于变电站出线电缆沟内的电缆群通过热对流的方式跟外部环境间的换热效率较低。综合考虑发热和散热的影响,沟内电缆运行温度往往较高,这导致变电站出线电缆沟成为整条电缆线路的热瓶颈点之一,存在较高的过热风险,严重时甚至可能诱发火灾。因此,如何有效降低变电站出线电缆沟内的热点温度成为提高电缆线路运行安全性过程中亟待解决的痛点问题,降低变电站出线电缆沟内的热点温度能够提升沟内电缆的载荷能力进而提高电缆资产利用率。

2、传统技术中,针对集群敷设电缆的载流能力提升措施主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缆沟散热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变电站出线电缆沟内电场、温度场和流体场间耦合作用的分析结果,构建所述变电站出线电缆沟的三维多物理场耦合仿真模型,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三维多物理场耦合仿真模型,获取电缆沟盖板间缝隙和沟内电缆载流能力间的第一关联信息,根据所述第一关联信息,确定电缆沟盖板间的缝隙参数,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三维多物理场耦合仿真模型,获取电缆沟盖板孔洞和沟内电缆载流能力间的第二关联信息,根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沟散热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变电站出线电缆沟内电场、温度场和流体场间耦合作用的分析结果,构建所述变电站出线电缆沟的三维多物理场耦合仿真模型,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三维多物理场耦合仿真模型,获取电缆沟盖板间缝隙和沟内电缆载流能力间的第一关联信息,根据所述第一关联信息,确定电缆沟盖板间的缝隙参数,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三维多物理场耦合仿真模型,获取电缆沟盖板孔洞和沟内电缆载流能力间的第二关联信息,根据所述第二关联信息,确定电缆沟盖板的孔洞参数,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霖徽雷超平夏铭聪童家鹏吴其洛何淇彰贾鹏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