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缓冲带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34490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54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植物缓冲带结构,属于园林规划技术领域。本技术包括基底以及设置在基底上方的缓冲区结构,缓冲区结构上设置有隔离带,隔离带的内部开设有沟槽,基底远离河道的一侧固定设置有隔离座,隔离座的内部开设有蓄水腔,隔离带的内底部贯穿开设有通孔,通孔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导管,导管的末端延伸至蓄水腔的内部,隔离带的内底部正对于通孔的位置固定设置有滤水网罩,缓冲区结构的上方布设有喷淋装置,喷淋装置的输入端延伸至蓄水腔的内底部。本技术的隔离带上开设有沟槽,能够对自然环境中的雨水进行收集,实现了对自然存水的有效利用,降低市政用水的消耗,更加节省环保,减小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园林规划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植物缓冲带结构


技术介绍

1、植被缓冲带为坡度较缓的植被区,利用植被拦截及土壤下渗作用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并去除径流中的部分污染物,适用于居民区、公园、商业区或厂区、湖滨带,也可以设于城市道路两侧等不透水面周边。同时植物缓冲带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源,利于保护和增加野生植物和动物的多样性,促进生物生态平衡的维持。

2、植物缓冲带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生态工程措施,有效降低植物缓冲带的水土流失风险,并提高其生态保护效果。在植物缓冲带的日常维护中,需要定期对植被进行灌溉,由于现有的植物缓冲带主要由缓冲区构成,并不具有对自然环境中的水存续的能力,在日常维护期间会使用大量的市政用水予以灌溉,进而使得水资源消耗量大,不利于节能环保。

3、如何专利技术一种植物缓冲带结构来改善这些问题,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植物缓冲带结构,旨在改善上述问题。

2、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3、本技术提供一种植物缓冲带结构,包括基底以及设置在基底上方的缓冲区结构,所述缓冲区结构上设置有隔离带,所述隔离带的内部开设有沟槽,所述基底远离河道的一侧固定设置有隔离座,所述隔离座的内部开设有蓄水腔,所述隔离带的内底部贯穿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导管,所述导管的末端延伸至蓄水腔的内部,所述隔离带的内底部正对于通孔的位置固定设置有滤水网罩,所述缓冲区结构的上方布设有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的输入端延伸至蓄水腔的内底部。

4、优选的,所述缓冲区结构包括设置在基底上方的第一缓冲区、第二缓冲区以及第三缓冲区,所述第一缓冲区、第二缓冲区、第三缓冲区由隔离座到河道方向依次排列,所述第一缓冲区、第二缓冲区、第三缓冲区远离隔离座的一边均固定设置有所述隔离带。

5、优选的,所述隔离带的顶端设置有用于盖合沟槽顶端开口的盖板,所述盖板上贯穿开设有若干个漏水孔。

6、优选的,每个所述隔离带的内底部均设置有所述通孔,且通孔均通过导管连通蓄水腔的内部,每个所述通孔的顶端均固定设置有所述滤水网罩。

7、优选的,所述喷淋装置包括布设在第一缓冲区、第二缓冲区、第三缓冲区上方的喷淋支管,所述喷淋支管输入端固定连接有布水管,所述布水管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入端连接有抽水管,所述抽水管的输入端延伸至蓄水腔的内底部。

8、优选的,所述隔离带靠近河道的一侧贯穿开设有若干个溢流孔,所述溢流孔的内底端高于滤水网罩的顶端。

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缓冲区结构、隔离带、导管、滤水网罩、蓄水腔、喷淋装置之间的配合使用,隔离带上开设有沟槽,能够对自然环境中的雨水进行收集,通过导管可将雨水导入到蓄水腔中存续,实现对雨水的有效收集。而通过水泵可将蓄水腔中的存水抽出并直接灌溉在缓冲区结构上,实现了对自然存水的有效利用,降低市政用水的消耗,更加节省环保,减小维护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植物缓冲带结构,包括基底(1)以及设置在基底(1)上方的缓冲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区结构上设置有隔离带(6),所述隔离带(6)的内部开设有沟槽(7),所述基底(1)远离河道(5)的一侧固定设置有隔离座(11),所述隔离座(11)的内部开设有蓄水腔(12),所述隔离带(6)的内底部贯穿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导管(9),所述导管(9)的末端延伸至蓄水腔(12)的内部,所述隔离带(6)的内底部正对于通孔的位置固定设置有滤水网罩(10),所述缓冲区结构的上方布设有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的输入端延伸至蓄水腔(12)的内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缓冲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区结构包括设置在基底(1)上方的第一缓冲区(2)、第二缓冲区(3)以及第三缓冲区(4),所述第一缓冲区(2)、第二缓冲区(3)、第三缓冲区(4)由隔离座(11)到河道(5)方向依次排列,所述第一缓冲区(2)、第二缓冲区(3)、第三缓冲区(4)远离隔离座(11)的一边均固定设置有所述隔离带(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植物缓冲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带(6)的顶端设置有用于盖合沟槽(7)顶端开口的盖板(8),所述盖板(8)上贯穿开设有若干个漏水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植物缓冲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隔离带(6)的内底部均设置有所述通孔,且通孔均通过导管(9)连通蓄水腔(12)的内部,每个所述通孔的顶端均固定设置有所述滤水网罩(1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植物缓冲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装置包括布设在第一缓冲区(2)、第二缓冲区(3)、第三缓冲区(4)上方的喷淋支管(14),所述喷淋支管(14)输入端固定连接有布水管(13),所述布水管(13)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入端连接有抽水管(15),所述抽水管(15)的输入端延伸至蓄水腔(12)的内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缓冲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带(6)靠近河道(5)的一侧贯穿开设有若干个溢流孔(16),所述溢流孔(16)的内底端高于滤水网罩(10)的顶端。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植物缓冲带结构,包括基底(1)以及设置在基底(1)上方的缓冲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区结构上设置有隔离带(6),所述隔离带(6)的内部开设有沟槽(7),所述基底(1)远离河道(5)的一侧固定设置有隔离座(11),所述隔离座(11)的内部开设有蓄水腔(12),所述隔离带(6)的内底部贯穿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导管(9),所述导管(9)的末端延伸至蓄水腔(12)的内部,所述隔离带(6)的内底部正对于通孔的位置固定设置有滤水网罩(10),所述缓冲区结构的上方布设有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的输入端延伸至蓄水腔(12)的内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缓冲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区结构包括设置在基底(1)上方的第一缓冲区(2)、第二缓冲区(3)以及第三缓冲区(4),所述第一缓冲区(2)、第二缓冲区(3)、第三缓冲区(4)由隔离座(11)到河道(5)方向依次排列,所述第一缓冲区(2)、第二缓冲区(3)、第三缓冲区(4)远离隔离座(11)的一边均固定设置有所述隔离带(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静沈飞王刚汤雪艳董涛袁淼赵雨薇于梦瀛张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方朔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