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抗菌抗病毒聚氨酯皮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抗菌抗病毒聚氨酯皮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931835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菌抗病毒聚氨酯皮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抗菌抗病毒聚氨酯皮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含有二萘联苯杂环的聚氨酯的合成;2)配制聚氨酯合成革成型浆料;3)共价有机聚合物的合成;4)配制抗菌分散液;5)合成抗菌抗病毒聚氨酯皮革。所合成的共价有机聚合物对细菌和病毒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更易与带负电的细菌细胞表面结合,并且能够对细菌和病毒的繁殖产生抑制作用。所制备的合成皮革不仅抗菌防霉抗病毒性能好,且耐磨、耐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合成革,尤其涉及一种抗菌抗病毒聚氨酯皮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皮革,一般分为合成革和天然皮革,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吸湿性,已经涉及到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在服饰、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皮革主要成分为纤维,并富含蛋白质、脂肪等物质,为其在酸浸、植鞣、染色等工艺过程中生长繁殖的细菌、真菌以及霉菌提供了丰富的养分和生存环境,从而对人体皮肤和皮革的美观性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要想避免皮革滋生的各种微生物,就必须借助抗菌剂的应用,在减少细菌的同时,实现皮革的维修保养。

2、抗菌剂是抗菌材料的有效成分,根据其化学成分的不同,可分为天然抗菌剂、低分子有机抗菌剂、高分子有机抗菌剂、金属抗菌剂、光催化抗菌剂以及复合抗菌剂。不同类型的抗菌剂都具有特异的抗菌活性,在不同程度上,能够实现对细菌的抑制和消杀,应用于制革工业,将会迎来广阔前景。

3、天然抗菌剂,最早发现和最先使用的抗菌剂,来源于植物、动物以及微生物,是通过提取、分离等技术手段获得的具有抗菌活性的物质。虽然不同类型抗菌成分的抗菌机理有所差异,但其都是通过破坏细菌本体,进而实现对细菌的抑制和消杀。基于其具有优良的杀菌特性,近年在制革中的研究日益增加。低分子有机抗菌剂,以季铵盐、季鏻盐为主,均属阳离子化合物,可通过吸附细菌细胞膜表面的负离子、与巯基反应实现蛋白质的变性,进而破坏细胞膜,使胞内dna、rna等物质流失,导致细菌死亡。其中,季铵盐类衍生物包括单链季铵盐、双链季铵盐、双季铵盐、聚合季铵盐、混合季铵盐以及一些新型的季铵盐。虽然杀菌效果总体相近,但其抗菌活性也因烷基链的长短、抗菌基团的不同、抗菌基团的大小有所差异。低分子有机抗菌剂由于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比较容易合成,且对多种细菌都具有抗菌活性,因此,近年来,在制革工业中有所研究。高分子有机抗菌剂,是将抗菌基团的小分子物质通过接枝、单体均聚或共聚方式,以共价键的形式结合到目标聚合物中制备得到的。高分子化的有机抗菌剂由于分子质量较大,故正电荷密度也较大,因此,对微生物体内的磷脂、膜蛋白水解后的负离子产物更具吸引力,导致其抗菌性也大幅提升。金属抗菌剂,包括载体和抗菌活性成分,借助于物理吸附、离子交换、络合-被覆等方法,由ag、cu、zn等对应的金属氧化物和金属离子固定在无机载体材料上而制成。目前,常见的无机载体材料有沸石系、硅胶系、磷酸钙系、磷酸锆系以及硅酸盐系等。金属抗菌剂具有安全性高、抗菌性好、抗菌谱广、抗菌时间长等优点,研究发现,不同金属离子的抗菌活性顺序为:hg2+>ag+>cu2+>pb2+>co2+>zn2+>fe3+,相同金属离子的抗菌活性顺序与其价态有关,如ag3+>ag2+>ag+。由于ag、cu、zn等金属离子对人体毒副作用小,因此,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皮制品的抗菌研究,其中,金属以纳米材料的应用最为广泛。光催化抗菌剂理化性质稳定,尤其是其耐热性高、抗光腐蚀以及抗化学腐蚀性能优异,在制革工业方面应用突出,但其必须在有紫外光照射和有氧气或水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起到杀菌作用。光催化抗菌剂通过吸收外界的光电子能量等途径来激发抗菌剂表面的氧和水,形成具有强还原性、强氧化性的超氧负离子(o2-)和羟基自由基(·oh),再通过破坏病原微生物细胞的繁殖能力以及微生物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从而起到抑制、杀灭病原微生物的作用。不同类型的抗菌剂均有着特异的抗菌活性,为了克服某种抗菌剂抗菌活性差的缺点,采取多种抗菌剂的复配联用已成为近年来发展趋势。复合抗菌剂的抗菌效果大于单一菌种,具有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作用,能够对微生物细菌达到最佳的破坏效果。特别是对皮革滋生的细菌,其抗菌效果非常显著,已在皮革涂饰、皮衣抑菌等方面有所证实。目前,常见的复合抗菌剂主要包括无机/无机、有机/有机、无机/有机等的复配组合。

4、聚氨酯合成革是将聚氨酯树脂形成的涂层与基布结合获得的一种外观、性能与天然皮革较为接近的塑料制品,然而,聚氨酯合成革在穿用过程中极易为微生物(细菌和霉菌)所侵蚀,这在温度和湿度较高的情况下尤其严重。这种微生物的破坏作用一般可以归咎于三方面的因素:首先,合成革基布中的天然纤维成分是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源;其次,聚氨酯树脂(特别是聚酯型聚氨酯树脂)在微生物酶的催化作用下很容易水解;另外,添加于树脂浆料中的各种助剂,如:光稳定剂、填料、蜡剂等,也可以为微生物利用和分解。当环境条件适宜时,细菌和霉菌会大量繁殖,使聚氨酯合成革发霉变质,这不仅会影响成革的外观(色泽度、光泽度等),而且还会降低其力学性能和电性能,缩短产品的使用寿命。

5、专利cn111875775 b公开了一种制备抗菌聚氨酯树脂及聚氨酯合成革的方法,采用含有活性端基的抗生素作为扩链剂,并以芳香族二异氰酸酯为反应原料,经低温(60-80℃)聚合制得抗菌聚氨酯树脂,进一步优选阿莫西林及亚胺培南作为抗菌扩链剂,其具有的叔胺基可以提升低温反应速度,其具有的羧基可以进一步提升抗菌率,进一步选用单官能团活性的咪唑类抗菌剂作为封端剂,增加了分子链上的抗菌点位分布可控性,其不同的抗菌机理有效的提升了材料多类菌种抗菌性。本专利技术的抗菌聚氨酯树脂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进一步地,采用抗菌聚氨酯制备抗菌合成革。该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聚氨酯抗菌材料的抗菌耐久性和优异的广谱抗菌性。

6、专利cn109778556 a公开了一种抗菌防霉水性聚氨酯合成革及其制备方法,在不使用溶剂的条件下制备抗菌防霉制剂;将抗菌防霉制剂通过搅拌分散于水性聚氨酯乳液中制备成具有抗菌防霉功能的水性聚氨酯涂饰层,然后将其通过滚筒铺设在基布层上从而制备成合成革。该专利技术中,采用的抗菌防霉制剂在不使用有机溶剂的情况下能在水性聚氨酯中有较好分散性,从而增加了抗菌防霉剂在合成革中的耐析出性能,使制成抗菌防霉水性聚氨酯合成革,具有较好的长效抗菌防霉效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霉菌都具有杀灭和抑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延长合成革的储存周期和使用寿命,且制备工艺简便,绿色环保,适合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7、为了赋予聚氨酯合成革良好的抗菌防霉性,一般通过在涂层中外添加抗菌防霉剂的方法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合成革生产中常用的抗菌防霉剂多为小分子化合物,如:富马酸二甲酯、对硝基酚、三丁基氯化锡等。这些小分子抗菌防霉剂的短期杀菌效果优异,但它们都存在毒性较大、耐热性差、易迁移、使用寿命短等不足。另外,合成革工业中常用抗菌防霉剂(如以上提到的富马酸二甲酯、对硝基酚、三丁基氯化锡等)在毒性、耐热性/耐迁移性差的问题,这必然会影响合成革的生态等级,合成革抗菌抗病毒功能的持久性也不能得到保障。因此,研发出一种能够抗菌抗病毒且耐热、稳定性佳的合成革见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耐热、稳定性佳的抗菌抗病毒聚氨酯皮革及其制备方法。

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

3、共价有机聚合物作为一种有机多孔材料常常被设计成由二维或三维的共价键扩展而形成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菌抗病毒聚氨酯皮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皮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所述的流平剂为丙烯酸酯类流平剂、有机硅类流平剂、有机氟类流平剂中的一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皮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所述的消泡剂为矿物油类消泡剂、有机硅类消泡剂中的一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皮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所述的高分子黏度调节剂为聚氧乙烯类增稠剂、聚丙烯酸类增稠剂中的一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皮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6所述的涂覆厚度为100~300μ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皮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7所述的聚氨酯胶黏剂为多异氰酸酯胶黏剂、含异氰酸酯基的聚氨酯胶黏剂、含羟基聚氨酯胶黏剂和聚氨酯树脂胶黏剂中的一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皮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7所述的涂覆厚度为50~200μm。

8.一种抗菌抗病毒聚氨酯皮革,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而成。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抗病毒聚氨酯皮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皮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所述的流平剂为丙烯酸酯类流平剂、有机硅类流平剂、有机氟类流平剂中的一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皮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所述的消泡剂为矿物油类消泡剂、有机硅类消泡剂中的一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皮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所述的高分子黏度调节剂为聚氧乙烯类增稠剂、聚丙烯酸类增稠剂中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畅飞庄惠芳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泰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