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航空航天特殊参数测量,尤其涉及一种维形烧蚀材料多参数测量方法。
技术介绍
1、航天器进入大气层时,其表面温度非常高,机体承受严重的气动加热,烧蚀热防护层作为热防护结构中的重要一环,必须掌握热防护层的烧蚀速率和烧蚀量。如果在飞行过程中烧蚀热防护层被烧穿,气动加热会造成航天器表面温度过高,从而导致航天器损毁或是造成航天器内部温度过高,仪器不能正常工作。
2、可重复使用航天器等需要在飞行过程中保持气动外形,需要烧蚀材料在烧蚀相变过程中保持其外形和强度,这种烧蚀材料被称为维形烧蚀材料。维形烧蚀材料在材料烧蚀碳化过程中及完全碳化后材料的外形尺寸及强度几乎不发生变化,因此,传统的铺线式检测技术依靠烧蚀材料冲刷破坏内埋敏感元件来测量烧蚀量的方法和内埋电阻线通过电阻线熔断测量烧蚀量的方法,均无法测量维形烧蚀材料的烧蚀量。
3、因此,亟需一种维形烧蚀材料测量方法解决现有烧蚀材料测量方法无法测量维形烧蚀材料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的分析,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维形烧蚀材料多参数测量方法,至少解决以下技术问题之一:1、现有烧蚀材料测量方法在维形烧蚀材料测量上具有局限性,无法获得维形烧蚀材料的烧蚀程度;2、维形烧蚀材料分层温度及烧蚀量无法同时测量;3、维形烧蚀材料分层温度的测量容易受到环境温度及材料烧蚀碳化后导电性变化的影响导致分层温度测量精度较低。
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维
4、步骤1:准备测试所用维形烧蚀材料多参数传感器和采集装置;
5、步骤2:在待测部件防热层设置传感器安装孔;
6、步骤3:将传感器包括烧蚀基体的敏感部分通过安装孔插入待测部件的防热层中;
7、步骤4:将传感器通过外壳上的安装法兰固定于待测部件;
8、步骤5:通过引线将传感器与外部采集装置或待测部件上的采集装置连接;
9、步骤6:通过采集装置输出的信号获取待测部件防热层的烧蚀量和分层温度信息。
10、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包括烧蚀基体;所述烧蚀基体包括烧蚀基体下壳体1、烧蚀敏感组件2、烧蚀基体中壳体3、温度敏感组件4、烧蚀基体上壳体5;所述烧蚀基体下壳体1上设有凹槽,所述烧蚀敏感组件2、烧蚀基体中壳体3、温度敏感组件4、烧蚀基体上壳体5自下而上设置于所述烧蚀基体下壳体1的凹槽内。
11、进一步地,所述采集装置包括变压模块、ad电压采集模块、温度采集模块;通过变压模块将供电装置提供的外部电源的电压进行转换为满足烧蚀量测量的电压;通过所述ad电压采集模块获取维形烧蚀材料的实时烧蚀电压,根据实时烧蚀电压获取待测部件防热层的烧蚀量;通过所述温度采集模块获取维形烧蚀材料的实时温度,根据实时温度获取待测部件防热层的分层温度信息。
12、进一步地,所述烧蚀敏感组件2包含基底层21、总线22、敏感线23、防护层24和焊盘25,总线22和敏感线23构成感应层;
13、敏感线23和总线22设于基底层21上,敏感线23和总线22上覆盖有防护层24,防护层24一端设有焊盘25用于连接总线22或敏感线23。
14、进一步地,所述烧蚀敏感组件2的总线22与所述变压模块电连接,所述敏感线23与所述ad电压采集模块电连接,所述耐高温传感器40的所述接线端45与所述温度采集模块电连接。
15、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孔长度12mm-15mm。
16、进一步地,所述烧蚀基体下壳体1上设有凹槽,所述烧蚀敏感组件2、烧蚀基体中壳体3、温度敏感组件4、烧蚀基体上壳体5依次置于所述烧蚀基体下壳体1的凹槽内,各部件粘连形成所述烧蚀基体;
17、所述烧蚀基体一端通过固定管6与外壳7连接。
18、进一步地,所述烧蚀基体中壳体3表面上设有安装槽31,温度敏感组件4镶嵌于安装槽31内。
19、进一步地,所述烧蚀基体上壳体5下表面覆盖在布置温度敏感组件4的烧蚀基体中壳体3上;所述烧蚀基体上壳体5尾部设有定位销孔,与固定管6上的销孔配合插入固定件将烧蚀基体整体与固定管6固定连接。
20、进一步地,所述温度敏感组件4由多个耐高温传感器40组成;
21、耐高温传感器40包括热电偶44、位于热电偶44一端的测量端41、位于热电偶44另一端的接线端45以及包覆测量端41和接线端45之间热电偶的耐高温材料绝缘层42和聚四氟乙烯绝缘层43。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至少可实现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23、1、现有维形烧蚀材料测量方法无法同时测量分层温度与烧蚀量这两种参数,本专利技术的维形烧蚀材料多参数测量方法,集成烧蚀量和分层温度两种参数测量,可以同时测量分层温度和烧蚀量。
24、2、现有的维形烧蚀材料测量方法,无论是采用物理还是高温破坏监视线的测量方式,均无法准确获得烧蚀材料的烧蚀程度,具有局限性,而本专利技术的维形烧蚀材料测量方法,能够准确获得烧蚀材料的烧蚀程度,即“开始烧蚀”、“正在烧蚀”和“完全烧蚀”。
25、3、在烧蚀材料分层温度测量中,环境温度及材料烧蚀碳化后导电性变化,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本专利技术通过分区绝缘的方法,在烧蚀基体内部采用耐高温绝缘涂层绝缘,烧蚀基体外部采用聚四氟乙烯绝缘,使得测量所用的传感器在高温环境中,绝缘性良好,提高了分层温度的测量精度。
26、本专利技术中,上述各技术方案之间还可以相互组合,以实现更多的优选组合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优点可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内容中来实现和获得。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维形烧蚀材料多参数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包括烧蚀基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装置包括变压模块、AD电压采集模块、温度采集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烧蚀敏感组件(2)包含基底层(21)、总线(22)、敏感线(23)、防护层(24)和焊盘(25),总线(22)和敏感线(23)构成感应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烧蚀敏感组件(2)的总线(22)与所述变压模块电连接,所述敏感线(23)与所述AD电压采集模块电连接,所述耐高温传感器(40)的接线端(45)与所述温度采集模块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长度12mm-15mm。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烧蚀基体下壳体(1)上设有凹槽,所述烧蚀敏感组件(2)、烧蚀基体中壳体(3)、温度敏感组件(4)、烧蚀基体上壳体(5)依次置于所述烧蚀基体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烧蚀基体中壳体(3)表面上设有安装槽(31),温度敏感组件(4)镶嵌于安装槽(31)内。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烧蚀基体上壳体(5)下表面覆盖在布置温度敏感组件(4)的烧蚀基体中壳体(3)上;所述烧蚀基体上壳体(5)尾部设有定位销孔,与固定管(6)上的销孔配合插入固定件将烧蚀基体整体与固定管(6)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敏感组件(4)由多个耐高温传感器(40)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维形烧蚀材料多参数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包括烧蚀基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装置包括变压模块、ad电压采集模块、温度采集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烧蚀敏感组件(2)包含基底层(21)、总线(22)、敏感线(23)、防护层(24)和焊盘(25),总线(22)和敏感线(23)构成感应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烧蚀敏感组件(2)的总线(22)与所述变压模块电连接,所述敏感线(23)与所述ad电压采集模块电连接,所述耐高温传感器(40)的接线端(45)与所述温度采集模块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长度12mm-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岩林,赵博,马越岗,易卉,曹可,付拓,高振威,杨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振兴计量测试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