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涤纶短纤面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层复合涤纶短纤面料。
技术介绍
1、涤纶短纤是由一种聚酯再纺成丝束切断后得到的纤维,涤纶短纤通常用于棉纺行业,同时涤纶短纤在单独纺纱或与棉、粘胶纤维、麻、毛和维纶等混纺,所得纱线用于服装织布为主,涤纶短纤的用途较为广泛,其中包括家装面料、包装用布、充填料和保暖材料,涤纶短纤同样会做成面料进行会使用,涤纶短纤面料具有耐磨性和吸水性的特点,但涤纶短纤面料在进行使用过程中,通常会出现拉扯等情况,进而会存在涤纶短纤面料拉伸变形的情况,影响到使用,涤纶短纤面料的拉伸回弹能力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层复合涤纶短纤面料,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层复合涤纶短纤面料,包括:
3、涤纶短纤面料本体,其顶端固定连接有透气层;
4、所述涤纶短纤面料本体的上方和下方均设置有弹力层;
5、所述弹力层包括多个连接带、多个拉固带和多个加强带,所述拉固带固定连接于相邻两个连接带之间,所述加强带固定连接于相邻两个拉固带之间。
6、优选的,所述透气层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阻燃层,所述阻燃层的顶端与其中一个弹力层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涤纶短纤面料本体的上方设置有防紫外线层,所述防紫外线层的底端与其中一个弹力层固定连接。
8、优选的,所述涤纶短纤面料本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保暖层,所述保暖层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抗菌层,所
9、优选的,所述涤纶短纤面料本体的下方设置有贴肤层,所述贴肤层的顶端与其中另一个弹力层固定连接。
10、优选的,所述贴肤层的材质为蚕丝纤维,所述抗菌层的材质为竹纤维。
11、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2、本技术通过利用弹力层、连接带、拉固带和加强带的相互配合,相邻两个连接带由拉固带进行牵引,相邻两个拉固带之间由加强带进行牵引,进而有利于在涤纶短纤面料本体受到拉扯后,能够快速回弹,便于增加涤纶短纤面料本体的拉伸回弹能力使涤纶短纤面料本体进行正常使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层复合涤纶短纤面料,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复合涤纶短纤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层(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阻燃层(4),所述阻燃层(4)的顶端与其中一个弹力层(3)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复合涤纶短纤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涤纶短纤面料本体(1)的上方设置有防紫外线层(5),所述防紫外线层(5)的底端与其中一个弹力层(3)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复合涤纶短纤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涤纶短纤面料本体(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保暖层(6),所述保暖层(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抗菌层(7),所述抗菌层(7)的底端与其中另一个弹力层(3)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层复合涤纶短纤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涤纶短纤面料本体(1)的下方设置有贴肤层(8),所述贴肤层(8)的顶端与其中另一个弹力层(3)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层复合涤纶短纤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贴肤层(8)的材质为蚕丝纤维,所述抗菌层(7)的材质为竹纤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层复合涤纶短纤面料,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复合涤纶短纤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层(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阻燃层(4),所述阻燃层(4)的顶端与其中一个弹力层(3)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复合涤纶短纤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涤纶短纤面料本体(1)的上方设置有防紫外线层(5),所述防紫外线层(5)的底端与其中一个弹力层(3)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复合涤纶短纤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江东,钟海,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日月化纤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