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动力污水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2726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49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微动力污水处理设备,属于污水处理领域。针对现有污水处理成本高且效果差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微动力污水处理设备,包括依次连通的厌氧池、好氧池、中间池和活性生物滤床,厌氧池与进水管连通,活性生物滤床与出水管连通,所述活性生物滤床内设置有收水管;收水管包括竖直设置在活性生物滤床内的竖直分管,与竖直分管垂直连接的水平分管,竖直分管与出水管连接,水平分管上设置有若干个收水孔。本技术将污水依次通过四个设备进行污染物的处理,且最后活性生物滤床内的水经充分接触后通过收水管流入至出水管出水,整个系统在有效降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成本和运维管理成本的同时,保证良好的出水效果,降低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微动力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1、目前实际工程应用中,在农村或景区内相对集中居住区域主要采用相对集中式的污水处理系统,而针对于分散性较强的区域,则主要采用户用型污水处理设备。但是在分散性比较大的一些区域,采用相对集中式的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成本过高,而采用户用型污水处理设备则可能无法满足出水水质达标排放的要求。

2、针对上述问题也进行了相应的改进,如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2222970983.4,公开日为2023年4月7日,该专利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系统,该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箱体,其内部通过多个隔板分隔为依次连通的缺氧池、厌氧池、好氧池、沉淀池、中间池、过滤池、清水池以及设备池;回流槽,设置于所述箱体内,所述回流槽的一端连通污水,所述回流槽通过第一通孔与所述缺氧池的上方连通,以使所述污水从所述缺氧池的上方流入所述缺氧池,所述缺氧池内的所述污水通过所述缺氧池的底部流至所述厌氧池;以及第一曝气装置,设置于所述缺氧池的底部。该专利的不足之处在于:虽然降解效果好,但是成本高,不利于推广。

>3、又如中国专利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动力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厌氧池(8)、好氧池(9)、中间池(10)和活性生物滤床(11),厌氧池(8)与进水管(1)连通,活性生物滤床(11)与出水管(12)连通,所述活性生物滤床(11)内设置有收水管(13);所述收水管(13)包括竖直设置在活性生物滤床(11)内的竖直分管,与竖直分管垂直连接的水平分管,所述竖直分管与出水管(12)连接,水平分管上设置有若干个收水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动力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池(8)与好氧池(9)之间、好氧池(9)与中间池(10)之间、中间池(10)与活性生物滤床(11)之间均分别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动力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厌氧池(8)、好氧池(9)、中间池(10)和活性生物滤床(11),厌氧池(8)与进水管(1)连通,活性生物滤床(11)与出水管(12)连通,所述活性生物滤床(11)内设置有收水管(13);所述收水管(13)包括竖直设置在活性生物滤床(11)内的竖直分管,与竖直分管垂直连接的水平分管,所述竖直分管与出水管(12)连接,水平分管上设置有若干个收水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动力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池(8)与好氧池(9)之间、好氧池(9)与中间池(10)之间、中间池(10)与活性生物滤床(11)之间均分别设置有隔板(7),隔板(7)上设置有过水管(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动力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池(10)与活性生物滤床(11)之间的隔板(7)上的过水管(4)上设置有不锈钢格栅球(3),所述不锈钢格栅球(3)设置在过水管(4)靠近活性生物滤床(11)的一端。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江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昂未环保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