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灌井成井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25607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48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回灌井成井结构,涉及回灌井技术领域,该回灌井成井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下无法对滤管位置进行稳定固定处理的技术问题;该成井结构包括回灌井主体;所述回灌井主体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固定层,所述固定层的内侧设置有井管主体,所述井管主体的底端设置有过滤管,所述过滤管的底端设置有沉淀管,所述过滤管的外侧设置有加固支撑组件,所述加固支撑组件设置有两组,所述回灌井主体的内侧设置有过滤组件;该回灌井成井结构只需通过两组加固支撑组件的设置对过滤管位置进行固定,通过过滤组件的设置对水进行过滤处理,通过固定层的设置对井管主体的位置进行固定,从而实现对滤管位置进行稳定固定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回灌井,具体涉及一种回灌井成井结构


技术介绍

1、现今,回灌井大量抽水而不回灌,有的地方已达到甚至超过资源评价所限定的抽水量极限,势必造成水位持续下降,井的使用寿命将减少,不利于地热的持续发展,不利于保护回灌井,具体为回灌井成井结构。

2、目前,专利号为cn201320656046.x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回灌井成井结构,利用三层颗粒直径依次增大的过滤层,回灌水可以顺利从滤管中进入地下水中,当颗粒直径较小层堵塞后,颗粒直径较大层依然可以将回灌水输出,以此有助于回灌水顺利从回灌井中排出;其采用的是通过搅拌的方式进行防堵塞处理,但该回灌井成井结构在使用过程中,滤管容易在建筑物沉降影响下,出现倾斜,无法对滤管位置进行稳定固定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1、(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灌井成井结构,该回灌井成井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下无法对滤管位置进行稳定固定处理的技术问题。

3、(2)技术方案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这样一种回灌井成井结构,该成井结构包括回灌井主体;所述回灌井主体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固定层,所述固定层的内侧设置有井管主体,所述井管主体的底端设置有过滤管,所述过滤管的底端设置有沉淀管,所述过滤管的外侧设置有加固支撑组件,所述加固支撑组件设置有两组,所述回灌井主体的内侧设置有过滤组件。

5、使用本技术方案的回灌井成井结构时,通过两组加固支撑组件的设置对过滤管位置进行固定,通过过滤组件的设置对水进行过滤处理,通过固定层的设置对井管主体的位置进行固定,从而实现对滤管位置进行稳定固定处理。

6、进一步的,所述加固支撑组件包括有固定螺纹接头,所述固定螺纹接头固定安装在所述过滤管的外侧,所述固定螺纹接头的外侧设置有螺纹环,所述螺纹环与所述固定螺纹接头螺纹连接,通过螺纹环与固定螺纹接头的螺纹连接对过滤管位置进行固定。

7、进一步的,所述加固支撑组件包括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固定安装在所述螺纹环的外侧,所述支撑板固定安装有四组,所述支撑板的外侧设置有支撑筒,所述支撑筒与所述支撑板滑动连接,通过支撑板与支撑筒的滑动连接对支撑脚进行调节处理。

8、进一步的,所述加固支撑组件包括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开设于所述支撑板的内侧,所述螺纹孔开设有多组,所述支撑筒的上端设置有螺栓,所述螺栓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通过螺栓与螺纹孔的螺纹连接对支撑脚的位置进行固定。

9、进一步的,所述加固支撑组件包括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筒的一端,所述支撑脚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加固板,所述加固板与所述支撑筒固定连接,通过加固板的设置对支撑脚进行加固处理,通过支撑脚的设置对过滤管进行支撑安装处理。

10、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组件包括有第一过滤层,所述第一过滤层设置于所述回灌井主体的内侧,所述第一过滤层位于所述固定层的下方,通过第一过滤层的设置对水进行过滤处理。

11、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组件包括有第二过滤层,所述第二过滤层设置于所述第一过滤层的底端,所述第二过滤层的底端设置有第三过滤层,所述第三过滤层位于所述过滤管的外侧,通过第二过滤层与第三过滤层的设置对底部水进行过滤处理。

12、(3)有益效果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14、1、本技术的回灌井成井结构通过螺纹环与固定螺纹接头的螺纹连接对过滤管位置进行固定,通过支撑板与支撑筒的滑动连接对支撑脚进行调节处理,通过螺栓与螺纹孔的螺纹连接对支撑脚的位置进行固定,通过加固板的设置对支撑脚进行加固处理,通过支撑脚的设置对过滤管进行支撑安装处理,从而实现对滤管位置进行稳定固定处理;

15、2、本技术的回灌井成井结构通过第一过滤层的设置对水进行过滤处理,通过第二过滤层与第三过滤层的设置对底部水进行过滤处理,通过固定层的设置对井管主体的位置进行固定,实现消除坑外水位对回灌井的影响。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回灌井成井结构,该成井结构包括回灌井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灌井主体(1)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固定层(2),所述固定层(2)的内侧设置有井管主体(3),所述井管主体(3)的底端设置有过滤管(4),所述过滤管(4)的底端设置有沉淀管(5),所述过滤管(4)的外侧设置有加固支撑组件(6),所述加固支撑组件(6)设置有两组,所述回灌井主体(1)的内侧设置有过滤组件(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灌井成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支撑组件(6)包括有固定螺纹接头(8),所述固定螺纹接头(8)固定安装在所述过滤管(4)的外侧,所述固定螺纹接头(8)的外侧设置有螺纹环(9),所述螺纹环(9)与所述固定螺纹接头(8)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回灌井成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支撑组件(6)包括有支撑板(10),所述支撑板(10)固定安装在所述螺纹环(9)的外侧,所述支撑板(10)固定安装有四组,所述支撑板(10)的外侧设置有支撑筒(11),所述支撑筒(11)与所述支撑板(10)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回灌井成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支撑组件(6)包括有螺纹孔(12),所述螺纹孔(12)开设于所述支撑板(10)的内侧,所述螺纹孔(12)开设有多组,所述支撑筒(11)的上端设置有螺栓(13),所述螺栓(13)与所述螺纹孔(12)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回灌井成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支撑组件(6)包括有支撑脚(14),所述支撑脚(14)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筒(11)的一端,所述支撑脚(14)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加固板(15),所述加固板(15)与所述支撑筒(11)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灌井成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7)包括有第一过滤层(16),所述第一过滤层(16)设置于所述回灌井主体(1)的内侧,所述第一过滤层(16)位于所述固定层(2)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回灌井成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7)包括有第二过滤层(17),所述第二过滤层(17)设置于所述第一过滤层(16)的底端,所述第二过滤层(17)的底端设置有第三过滤层(18),所述第三过滤层(18)位于所述过滤管(4)的外侧。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灌井成井结构,该成井结构包括回灌井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灌井主体(1)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固定层(2),所述固定层(2)的内侧设置有井管主体(3),所述井管主体(3)的底端设置有过滤管(4),所述过滤管(4)的底端设置有沉淀管(5),所述过滤管(4)的外侧设置有加固支撑组件(6),所述加固支撑组件(6)设置有两组,所述回灌井主体(1)的内侧设置有过滤组件(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灌井成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支撑组件(6)包括有固定螺纹接头(8),所述固定螺纹接头(8)固定安装在所述过滤管(4)的外侧,所述固定螺纹接头(8)的外侧设置有螺纹环(9),所述螺纹环(9)与所述固定螺纹接头(8)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回灌井成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支撑组件(6)包括有支撑板(10),所述支撑板(10)固定安装在所述螺纹环(9)的外侧,所述支撑板(10)固定安装有四组,所述支撑板(10)的外侧设置有支撑筒(11),所述支撑筒(11)与所述支撑板(10)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回灌井成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自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筑乾坤北京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