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天麻来源纳米胞外囊泡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药物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2402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公开了天麻来源纳米胞外囊泡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天麻来源纳米胞外囊泡由天麻经水提取分离得到,成分天然,无毒副作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天麻来源纳米胞外囊泡进行体内外实验,发现其具有抑制蛛网膜下腔出血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激活、抑制小胶质细胞向M1表型转化、促进小胶质细胞向M2表型转化的活性,具有显著的治疗SAH的效果,可用于制备预防和/或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药物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药,特别涉及天麻来源纳米胞外囊泡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1、脑内环境的复杂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一直是个临床难题,其主要原因在于组织难以再生和持续性的神经炎症等。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一种与脑出血相关的破坏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率和发病率高。在最近的研究中发现,早期伴随蛛网膜下腔出血出现的急性炎症引起的脑损伤可能是导致sah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在sah过程中,由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的血栓形成,血液内容物释放,引起的缺血性和炎症性反应是引发急性炎症的主要原因。然而,目前在西医临床上针对急性炎症和早期脑损伤的治疗策略仍然是缺少的。尽管多年来中枢神经系统被认为是免疫豁免器官,但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之间存在相互联系。此外,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在大脑中,炎症细胞参与了损伤后的组织重塑。小胶质细胞是大脑的常驻巨噬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作为常驻免疫和吞噬细胞发挥着重要的作用。ekdahl和他的同事报道了大鼠在2小时mcao后的16周内,激活的小胶质细胞数量增加。小胶质细胞在缺血激活后可转化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天麻来源纳米胞外囊泡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药物中的应用。

2.天麻来源纳米胞外囊泡在制备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药物中的应用。

3.天麻来源纳米胞外囊泡在制备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药物中的应用。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天麻来源纳米胞外囊泡的直径为50-250nm。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包括治疗有效量的天麻来源纳米胞外囊泡。

6.天麻来源纳米胞外囊泡在制备促进小胶质细胞向M2表型转化的产品中的应用。

7.天麻来源纳米胞外囊泡在制备抑制小胶质...

【技术特征摘要】

1.天麻来源纳米胞外囊泡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药物中的应用。

2.天麻来源纳米胞外囊泡在制备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药物中的应用。

3.天麻来源纳米胞外囊泡在制备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药物中的应用。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天麻来源纳米胞外囊泡的直径为50-250nm。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包括治疗有效量的天麻来源纳米胞外囊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安可陈岩刘益波袁玲陈挺张建民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