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切模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19562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45
本技术涉及模切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自动切模设备,包括输送台,所述输送台顶壁中部一侧前后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柱,所述伺服电机二输出端贯穿前侧所述支柱内顶壁且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底端贯穿前侧所述移动块上下壁,所述移动块相靠近一侧转动连接有清理辊,所述输送台顶壁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底壁固定连接有罩壳,所述罩壳顶壁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风管二,所述风管二顶端固定连接有风管一。本技术中,当片材通过罩壳下侧时,通过风管一、风管二和气泵能够将片材上的灰尘或较大的杂质吹走,当片材经过清理辊的下侧时,通过清理辊能够进一步擦拭清理,从而达到在加工前能够对片材进行有效清理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模切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切模设备


技术介绍

1、模切设备即模切机,又称之为裁切机、数控冲压机等等,主要用于一些非金属材料的外形进行加工,比如在生产某些片材产品中,往往需要将大块的材料按照设计要求裁切成预设尺寸,此时通过利用钢刀、五金模具、钢线等切割加工工具,通过压印板施加一定的压力,从而将待加工物料裁切成所需要的外观形状或尺寸。

2、目前常用的切模设备在对物料进行加工时,其物料通常分为卷材或者板材,其中卷材可以通过连接的模切做卷料,但片材需要工作人员一片片的放置并进行一片片模切,导致片材上容易沾染上污渍,对脏污难以控制,同时在对板材加工时往往缺少限位结构对待加工的板材进行限位,导致工作人员在放置片料时需要注意片料的位置,若片料的位置出现偏差会增大加工的误差引起废料,同时由于在放置时需要注意放置的位置,导致加工时的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自动切模设备。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切模设备,包括输送台,所述输送台顶壁中部一侧前后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柱,所述支柱内均滑动连接有移动块,前侧所述支柱顶壁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二,所述伺服电机二输出端贯穿前侧所述支柱内顶壁且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底端贯穿前侧所述移动块上下壁,所述移动块相靠近一侧转动连接有清理辊,所述输送台顶壁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底壁固定连接有罩壳,所述罩壳顶壁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风管二,所述风管二顶端固定连接有风管一,所述风管一远离风管二的一端贯穿支架顶壁且固定连接在气泵输出端,所述气泵固定连接在支架顶壁。

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4、所述输送台底壁前后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前侧所述连接板一侧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一,所述伺服电机一输出端贯穿前侧所述连接板且固定连接有双头螺杆,所述双头螺杆前后端外周均螺纹连接有移动板二,所述移动板二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移动板二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移动板一,所述输送台顶壁中部和另一侧前后部均贯穿有通槽,所述移动板一顶端均贯穿一侧所述通槽且相靠近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二,所述移动板二顶端均贯穿另一侧所述通槽且相靠近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一。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6、后侧所述支柱内顶壁固定连接有限位杆一,所述限位杆一底端贯穿后侧所述移动块底壁且固定连接在后侧所述支柱内底壁。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8、所述螺纹杆底端转动连接在前侧所述支柱内底壁。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0、所述双头螺杆下侧设置有限位杆二,所述限位杆二前端固定连接在前侧所述连接板后壁,所述限位杆二后端依次贯穿前后侧所述移动板二且固定连接在后侧所述连接板前壁。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2、所述移动板一底端前后侧贯穿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前后端均固定连接在连接板相靠近一侧壁。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4、所述双头螺杆后端转动连接在后侧所述连接板前壁,所述限位板二靠近清理辊一侧均设置有斜面。

15、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1、本技术中,通过启动伺服电机二能够通过移动块带动清理辊进行上下移动,从而能够调整清理辊的高度,当片材通过罩壳下侧时,通过风管一、风管二和气泵能够将片材上的灰尘或较大的杂质吹走,当片材经过清理辊的下侧时,通过清理辊外周的毛刷对片材进行进一步擦拭清理,从而达到在加工前能够对片材进行有效清理的效果。

17、2、本技术中,通过启动伺服电机一能够带动双头螺杆上的移动板二同时靠近或者远离,并通过连接杆带动移动板一同时运动,进而带动各自连接的限位板一和限位板二同时靠近或远离,使得片材通过限位板一和限位板二能够始终保持居中的位置,保证加工时的稳定性,减小加工偏差。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切模设备,包括输送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台(1)顶壁中部一侧前后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柱(8),所述支柱(8)内均滑动连接有移动块(6),前侧所述支柱(8)顶壁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二(17),所述伺服电机二(17)输出端贯穿前侧所述支柱(8)内顶壁且固定连接有螺纹杆(23),所述螺纹杆(23)底端贯穿前侧所述移动块(6)上下壁,所述移动块(6)相靠近一侧转动连接有清理辊(9),所述输送台(1)顶壁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架(3),所述支架(3)底壁固定连接有罩壳(2),所述罩壳(2)顶壁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风管二(18),所述风管二(18)顶端固定连接有风管一(5),所述风管一(5)远离风管二(18)的一端贯穿支架(3)顶壁且固定连接在气泵(4)输出端,所述气泵(4)固定连接在支架(3)顶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切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台(1)底壁前后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3),前侧所述连接板(13)一侧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一(15),所述伺服电机一(15)输出端贯穿前侧所述连接板(13)且固定连接有双头螺杆(19),所述双头螺杆(19)前后端外周均螺纹连接有移动板二(14),所述移动板二(14)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2),所述连接杆(22)远离移动板二(14)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移动板一(12),所述输送台(1)顶壁中部和另一侧前后部均贯穿有通槽(10),所述移动板一(12)顶端均贯穿一侧所述通槽(10)且相靠近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二(16),所述移动板二(14)顶端均贯穿另一侧所述通槽(10)且相靠近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一(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切模设备,其特征在于:后侧所述支柱(8)内顶壁固定连接有限位杆一(7),所述限位杆一(7)底端贯穿后侧所述移动块(6)底壁且固定连接在后侧所述支柱(8)内底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切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23)底端转动连接在前侧所述支柱(8)内底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切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头螺杆(19)下侧设置有限位杆二(20),所述限位杆二(20)前端固定连接在前侧所述连接板(13)后壁,所述限位杆二(20)后端依次贯穿前后侧所述移动板二(14)且固定连接在后侧所述连接板(13)前壁。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切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一(12)底端前后侧贯穿有支撑杆(21),所述支撑杆(21)前后端均固定连接在连接板(13)相靠近一侧壁。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切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头螺杆(19)后端转动连接在后侧所述连接板(13)前壁,所述限位板二(16)靠近清理辊(9)一侧均设置有斜面。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切模设备,包括输送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台(1)顶壁中部一侧前后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柱(8),所述支柱(8)内均滑动连接有移动块(6),前侧所述支柱(8)顶壁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二(17),所述伺服电机二(17)输出端贯穿前侧所述支柱(8)内顶壁且固定连接有螺纹杆(23),所述螺纹杆(23)底端贯穿前侧所述移动块(6)上下壁,所述移动块(6)相靠近一侧转动连接有清理辊(9),所述输送台(1)顶壁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架(3),所述支架(3)底壁固定连接有罩壳(2),所述罩壳(2)顶壁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风管二(18),所述风管二(18)顶端固定连接有风管一(5),所述风管一(5)远离风管二(18)的一端贯穿支架(3)顶壁且固定连接在气泵(4)输出端,所述气泵(4)固定连接在支架(3)顶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切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台(1)底壁前后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3),前侧所述连接板(13)一侧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一(15),所述伺服电机一(15)输出端贯穿前侧所述连接板(13)且固定连接有双头螺杆(19),所述双头螺杆(19)前后端外周均螺纹连接有移动板二(14),所述移动板二(14)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2),所述连接杆(22)远离移动板二(14)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移动板一(12),所述输送台(1)顶壁中部和另一侧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淼万愿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新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