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力型缓粘结后张抗拔桩及其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1812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44
本申请涉及建筑抗浮技术领域的一种压力型缓粘结后张抗拔桩及其施工工艺,压力型缓粘结后张抗拔桩包括:复合筋体,所述复合筋体包括至少一个的复合钢筋;所述复合钢筋包括高强筋材以及依次层叠设在所述高强筋材外侧的缓粘结层和保护管层。本申请的压力型缓粘结后张抗拔桩降低了高强筋材发生锈蚀的可能性,具有很好的防腐效果,保证了抗拔桩的耐久性,而且连结件可以将两根以上的通长精轧螺纹钢筋连接在一起,增大抗拔桩能达到的最长长度,以增加本抗拔桩抗拔承载力的适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建筑抗浮,尤其是涉及一种压力型缓粘结后张抗拔桩及其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1、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大规模开发,基础深度不断增加,地下水的浮力也随之加大,建筑抗浮问题日益突出。由于现代建筑地下结构建筑面积大,基础埋藏深,建筑物层数相对较少,在地下水位上升超过建筑基础埋深后,将产生较大的浮力,当结构自重不足以抵抗地下水产生的浮力时,就需采取抗浮措施。目前通常采取在建筑物基础下设置抗浮桩、抗浮锚杆来平衡地下水产生的浮力。

2、但是目前的压力型抗拔桩,下部钢绞线的锚固都是通过承压板实现的,而在桩端进入地下水的情况下,地下水的渗流以及桩底的沉渣会导致桩端混凝土强度不足,在桩顶张拉时,由于桩端混凝土强度不够,承压板会上移,钢绞线底部会直接暴露在地下水中,这样地下水会顺着钢丝之间的孔隙上流,钢绞线会锈蚀,耐久性下降,随着锈蚀程度的增加,筋体抗拉强度减小,甚至导致筋体断裂,抗浮结构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压力型缓粘结后张抗拔桩及其施工工艺,旨在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力型缓粘结后张抗拔桩,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型缓粘结后张抗拔桩,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复合筋体包括两个以上的复合钢筋时,多个所述复合钢筋同轴布置,且每相邻两个的所述复合钢筋之间均连接有连结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型缓粘结后张抗拔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件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力型缓粘结后张抗拔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器的一端至少部分包覆于其中一个复合钢筋的保护管层的外侧,另一端至少部分包覆于另一个复合钢筋的保护管层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力型缓粘结后张抗拔桩,其特征在于,相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力型缓粘结后张抗拔桩,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型缓粘结后张抗拔桩,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复合筋体包括两个以上的复合钢筋时,多个所述复合钢筋同轴布置,且每相邻两个的所述复合钢筋之间均连接有连结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型缓粘结后张抗拔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件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力型缓粘结后张抗拔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器的一端至少部分包覆于其中一个复合钢筋的保护管层的外侧,另一端至少部分包覆于另一个复合钢筋的保护管层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力型缓粘结后张抗拔桩,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健张钦喜任晓勇李保坚王亮熊向前陈治法石岩赵军三李占东田军朝张亚东赵新王慧阳康晨龙马少博金继芳张雪冬马文凯武德辉张伟李虎平马云龙季东波饶少波刘少坤刘楚齐王东伟闫海琛李涛马艺嘉王志鹏王猛张治华黄中营石颖郑鹏周建忠张艳彬李猛徐莹李一鑫
申请(专利权)人:索泰克北京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