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地下管廊预埋件及其安装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地下管廊预埋件及其安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910587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预埋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地下管廊预埋件及其安装方法,包括安装在钢筋上的连接杆、设置在钢筋外围的模板,模板上转动连接有转动部件,且转动部件贯穿模板,连接杆远离钢筋并靠近转动部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支撑块上靠近转动部件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若干连接套筒,连接套筒内壁开设有螺纹,转动部件靠近支撑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连接套筒内壁螺纹连接的螺纹柱,且转动部件旋转并通过螺纹柱带动连接套筒和支撑块在连接杆与模板的直线方向上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旋转部件将支撑块与模板连接,再通过连接杆将支撑块与钢筋骨架连接,使得支撑块具有较大的连接强度,并使支撑块抵抗浇筑水泥时产生的冲击力,增加支撑块的定位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预埋件,具体为一种地下管廊预埋件及其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1、地下管廊是一种建造在地下并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的管道走廊,实现各种管线以集约化方式敷设,使地下空间资源得以有效利用;

2、为了增加管廊的使用效率,一般在管廊的内部空间上设置层次化的支架,确保整个管廊空间都得到利用,为了增加支架的连接强度,一般在浇筑水泥时将预埋件安装在钢筋骨架上,其缺点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钢筋骨架和预埋件容易小幅位移,致使预埋件定位效果较差;而将预埋件固定在木板上会导致木板不易拆模。

3、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管廊预埋件及其安装方法,通过转动部件带动螺纹柱旋转,螺纹柱与连接套筒啮合并控制支撑块各位置与模板之间的距离,并将支撑块与模板固定连接,进而调整支撑块的位置,通过钢筋骨架和模板同时固定支撑块的位置,增加定位效果,同时防止浇筑水泥时造成支撑块发生偏移。

2、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该一种地下管廊预埋件及其安装方法,包括安装在钢筋上的连接杆、设置在钢筋外围的模板,所述模板上转动连接有转动部件,且所述转动部件贯穿模板,所述连接杆远离钢筋并靠近转动部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靠近转动部件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若干连接套筒,所述连接套筒内壁开设有螺纹,所述转动部件靠近支撑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连接套筒内壁螺纹连接的螺纹柱,且所述转动部件旋转并通过螺纹柱带动连接套筒和支撑块在连接杆与模板的直线方向上移动。

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连接杆与钢筋骨架固定连接,初步进行支撑块的固定,再利用转动部件、螺纹柱和连接套筒带动支撑块移动,也带动钢筋与支撑块连接的位置弹性形变并移动,对支撑块位置进行进一步地定位和加固,确保浇筑水泥时支撑块具有抵抗形变的能力,增加支撑块的定位效果,在支撑块出现细微形变时,还能通过旋转转动部件并调整支撑块各位置与模板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地对支撑块位置进行微调,增加支撑块的位置精度。

4、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部件包括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位于模板远离钢筋的一侧,且所述第二连接块靠近第一连接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贯穿模板的凸起,所述第一连接块位于模板靠近钢筋的一侧并与凸起可拆卸连接。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在模板两侧位置分别将第二连接块和第一连接块与模板连接,在旋转转动部件时螺纹柱不但能与连接套筒啮合并缩小支撑块与模板之间的距离,还能将支撑块向远离模板的位置向内顶,增加定位效果,同时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还能将模板上的定位孔堵住,方式水泥通过定位孔流出,增加使用效果。

6、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起为柱状,且其侧壁远离第二连接块的位置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块靠近第二连接块的一端开设有供凸起和连接板插入的连接孔,且所述连接孔内壁开设有供第二连接块和连接板旋转的凹陷。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凸起和连接板与连接孔嵌合的结构,以及连接孔内壁位置供第二连接块和连接板旋转的凹陷,使得第二连接块和连接板旋转至凹陷最远位置时,第二连接块带动第一连接块同步旋转,使得人位于模板外侧也能控制未凝固水泥中支撑块相对模板的位置,增加安装效果,当第二连接块带动连接板旋转至凹陷的中间位置并向外拔时,能将第二连接块与第一连接块拆开,使得水泥凝固后可将模板一侧的第二连接块拆下,方便拆下模板。

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块靠近转动部件的一端贯穿有螺纹孔,所述连接套筒靠近支撑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螺纹孔内壁螺纹连接的螺纹连接柱,且所述螺纹连接柱内壁螺纹与连接套筒内壁螺纹相同并连接,所述螺纹孔远离连接套筒的开口处固定连接有向螺纹孔内凹陷并与螺纹连接柱端壁抵接的凸块,所述连接套筒上还设有连接组件,所述螺纹连接柱外表面开设有连接滑动孔,当所述螺纹连接柱旋入至螺纹孔的最深处时,所述连接组件将连接套筒和支撑块固定连接。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支撑块距离模板面存在一定距离时,使用连接套筒、螺纹柱和转动部件将支撑块与模板连接,增加支撑块的连接强度,而在水泥凝固并拆下模板后,刨开支撑块表面的水泥并按压控制杆,进而将连接组件从连接滑动孔内推出,再将连接套筒从螺纹孔内旋出,并将支架通过螺纹孔连接。

10、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滑块,所述螺纹孔内壁开设有与连接滑块滑动连接的容纳孔,所述连接滑块与容纳孔内壁之间通过复位弹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滑动孔内壁滑动连接有与连接滑块滑动方向相同的控制滑块,所述控制滑块表面贯穿有控制斜孔,所述控制斜孔与连接滑块移动方向正对的两侧壁与连接滑块移动方向存在角度小于90°的夹角,且该夹角位于连接套筒的轴截面上,所述控制斜孔两侧壁平行,所述控制斜孔内壁滑动连接有与控制斜孔两侧壁抵接的控制板,所述连接套筒远离支撑块的一端开设有收纳槽,所述控制板靠近连接套筒的一端贯穿有延伸至收纳槽内的控制杆。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螺纹连接柱旋入螺纹孔内最深处时,容纳腔将连接滑块向上顶,连接滑块再受到复位弹簧弹力作用并从螺纹连接柱侧壁滑入连接滑动孔内,连接滑块推动连接滑动孔内的控制滑块向下移动,控制滑块两侧壁再带动控制板和控制杆向木板方向移动并推出,完成螺纹连接柱与支撑块的连接,而在需要将螺纹连接柱和连接套筒与支撑块分开时,将控制杆向收纳槽内推动,进而通过控制滑块带动连接滑块向容纳孔内滑动,完成支撑块与螺纹连接柱的拆卸,方便后续支架的案子。

12、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纳槽开口处可拆卸连接有容纳孔。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连接套筒、螺纹连接柱和支撑块连接后,利用容纳孔将收纳槽开口堵住,防止浇筑水泥时,水泥侵入内并影响控制杆的滑动状态,确保拆卸模板后仍然可以推动控制杆移动并将螺纹连接柱从螺纹孔处拆下,增加使用效果。

14、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块内开设有容纳腔,所述螺纹孔位于容纳腔靠近连接套筒的侧壁位置,且所述容纳腔与螺纹孔相对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内螺纹套筒,所述内螺纹套筒内壁螺纹与连接套筒内螺纹相同,且所述内螺纹套筒内壁螺纹轨迹与连接套筒内壁螺纹延伸轨迹重合。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或不拆下连接套筒,或拆下连接套筒,并将另外合适长度的连接套筒旋入螺纹孔内,再将支架上的螺纹轴旋入连接套筒内,当支架上的螺纹轴旋入至容纳腔内后并与内螺纹套筒内壁啮合,增加支架与支撑块的连接强度。

16、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步骤一,在模板上开出定位孔,再将第二连接块上的凸起插入定位孔内,再将凸起和凸起上的连接板卡入模板另一侧的第一连接块内,如无需连接套筒则直接进入步骤三;步骤二,将合适长度的连接套筒旋入螺纹孔内,并通过连接组件将连接套筒和支撑块连接为一体;步骤三,将连接杆焊接在钢筋合适的位置上;步骤四,再旋转第二连接块,第二连接块带动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管廊预埋件,包括安装在钢筋上的连接杆(11)、设置在钢筋外围的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上转动连接有转动部件,且所述转动部件贯穿模板,所述连接杆(11)远离钢筋并靠近转动部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块(12),所述支撑块(12)上靠近转动部件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若干连接套筒(15),所述连接套筒(15)内壁开设有螺纹,所述转动部件靠近支撑块(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连接套筒(15)内壁螺纹连接的螺纹柱(20),且所述转动部件旋转并通过螺纹柱(20)带动连接套筒(15)和支撑块(12)在连接杆(11)与模板的直线方向上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管廊预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件包括第一连接块(16)和第二连接块(17),所述第二连接块(17)位于模板远离钢筋的一侧,且所述第二连接块(17)靠近第一连接块(1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贯穿模板的凸起,所述第一连接块(16)位于模板靠近钢筋的一侧并与凸起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管廊预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为柱状,且其侧壁远离第二连接块(17)的位置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9),所述第一连接块(16)靠近第二连接块(17)的一端开设有供凸起和连接板(19)插入的连接孔(18),且所述连接孔(18)内壁开设有供第二连接块(17)和连接板(19)旋转的凹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下管廊预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12)靠近转动部件的一端贯穿有螺纹孔(31),所述连接套筒(15)靠近支撑块(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螺纹孔(31)内壁螺纹连接的螺纹连接柱(30),且所述螺纹连接柱(30)内壁螺纹与连接套筒(15)内壁螺纹相同并连接,所述螺纹孔(31)远离连接套筒(15)的开口处固定连接有向螺纹孔(31)内凹陷并与螺纹连接柱(30)端壁抵接的凸块,所述连接套筒(15)上还设有连接组件,所述螺纹连接柱(30)外表面开设有连接滑动孔(29),当所述螺纹连接柱(30)旋入至螺纹孔(31)的最深处时,所述连接组件将连接套筒(15)和支撑块(12)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下管廊预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滑块(24),所述螺纹孔(31)内壁开设有与连接滑块(24)滑动连接的容纳孔(26),所述连接滑块(24)与容纳孔(26)内壁之间通过复位弹簧(25)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滑动孔(29)内壁滑动连接有与连接滑块(24)滑动方向相同的控制滑块(23),所述控制滑块(23)表面贯穿有控制斜孔(28),所述控制斜孔(28)与连接滑块(24)移动方向正对的两侧壁与连接滑块(24)移动方向存在角度小于90°的夹角,且该夹角位于连接套筒(15)的轴截面上,所述控制斜孔(28)两侧壁平行,所述控制斜孔(28)内壁滑动连接有与控制斜孔(28)两侧壁抵接的控制板(22),所述连接套筒(15)远离支撑块(12)的一端开设有收纳槽(27),所述控制板(22)靠近连接套筒(15)的一端贯穿有延伸至收纳槽(27)内的控制杆(2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地下管廊预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槽(27)开口处可拆卸连接有容纳孔(2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地下管廊预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12)内开设有容纳腔(13),所述螺纹孔(31)位于容纳腔(13)靠近连接套筒(15)的侧壁位置,且所述容纳腔(13)与螺纹孔(31)相对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内螺纹套筒(14),所述内螺纹套筒(14)内壁螺纹与连接套筒(15)内螺纹相同,且所述内螺纹套筒(14)内壁螺纹轨迹与连接套筒(15)内壁螺纹延伸轨迹重合。

8.一种地下管廊预埋件的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管廊预埋件,包括安装在钢筋上的连接杆(11)、设置在钢筋外围的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上转动连接有转动部件,且所述转动部件贯穿模板,所述连接杆(11)远离钢筋并靠近转动部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块(12),所述支撑块(12)上靠近转动部件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若干连接套筒(15),所述连接套筒(15)内壁开设有螺纹,所述转动部件靠近支撑块(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连接套筒(15)内壁螺纹连接的螺纹柱(20),且所述转动部件旋转并通过螺纹柱(20)带动连接套筒(15)和支撑块(12)在连接杆(11)与模板的直线方向上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管廊预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件包括第一连接块(16)和第二连接块(17),所述第二连接块(17)位于模板远离钢筋的一侧,且所述第二连接块(17)靠近第一连接块(1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贯穿模板的凸起,所述第一连接块(16)位于模板靠近钢筋的一侧并与凸起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管廊预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为柱状,且其侧壁远离第二连接块(17)的位置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9),所述第一连接块(16)靠近第二连接块(17)的一端开设有供凸起和连接板(19)插入的连接孔(18),且所述连接孔(18)内壁开设有供第二连接块(17)和连接板(19)旋转的凹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下管廊预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12)靠近转动部件的一端贯穿有螺纹孔(31),所述连接套筒(15)靠近支撑块(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螺纹孔(31)内壁螺纹连接的螺纹连接柱(30),且所述螺纹连接柱(30)内壁螺纹与连接套筒(15)内壁螺纹相同并连接,所述螺纹孔(31)远离连接套筒(15)的开口处固定连接有向螺纹孔(31)内凹陷并与螺纹连接柱(30)端壁抵接的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震樟张浩潘喜东徐萍燕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恒科建筑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