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风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06387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36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防风帘,包括上槽组件、侧槽组件、驱动组件以及帘体,所述侧槽组件设于所述上槽组件两端,所述帘体连接于所述侧槽组件之间,所述侧槽组件包括侧壳、设于所述侧壳内的导向条和弹性条,所述侧壳包括侧挡板,所述侧挡板中部设有间隙,所述帘体的边缘能够穿过所述间隙与所述导向条滑动连接,所述弹性条连接于所述导向条的两侧,所述弹性条的一侧能够与所述侧挡板相抵接,所述导向条内设有导向腔,所述帘体的边缘能够插入所述导向腔中并能在所述导向腔内滑动。采用本技术,能够避免帘体与侧槽直接接触,减少帘体的摩擦,能够减少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窗帘,尤其涉及一种防风帘


技术介绍

1、防风帘为具有防风遮阳功能的窗帘,现有防风帘分为手动防风帘和电动防风帘,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动防风帘又发展出新能源防风帘比如光伏驱动的防风帘。现有电动防风帘一般设有上槽、侧槽、驱动电机、卷筒和帘体,驱动电机和卷筒设置于上槽中,驱动电机能够驱动卷筒旋转,帘体卷绕于卷筒中,帘体两侧的边缘扣入侧槽中,侧槽给帘体形成限位和导向作用,使帘体能够沿着侧槽升降滑动。但现有侧槽为了实现限位,帘体边缘与侧槽内壁直接接触,由于帘体本身具有弹性,会有向着中心收缩的趋势,而侧槽为金属件,因此帘体在滑动时会与侧槽内壁产生大量摩擦,既消耗能量,也产生大量噪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防风帘,能够避免帘体与侧槽直接接触,减少帘体的摩擦,能够减少噪音。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风帘,包括上槽组件、侧槽组件、驱动组件以及帘体,所述侧槽组件设于所述上槽组件两端,所述驱动组件设于所述上槽组件内,所述帘体连接于所述侧槽组件之间。

3、所述侧槽组件包括侧壳、设于所述侧壳内的导向条和弹性条,所述侧壳包括侧挡板,所述侧挡板中部设有间隙,所述帘体的边缘能够穿过所述间隙与所述导向条滑动连接,所述弹性条连接于所述导向条的两侧,所述弹性条的一侧能够与所述侧挡板相抵接。

4、所述上槽组件包括上壳和侧塞,所述侧塞设于所述上壳两端,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卷筒,所述帘体能够卷绕于所述卷筒上。

5、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导向条内设有导向腔,所述帘体的边缘能够插入所述导向腔中并能在所述导向腔内滑动,所述弹性条设于所述导向腔的两侧,所述弹性条的一侧与所述导向条固定连接,另一侧与所述侧挡板相抵接。

6、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侧壳还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围成安装腔,所述导向条和所述弹性条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槽口朝向所述帘体,所述第二侧板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能够插入所述安装槽中。

7、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防风帘还包括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卡座和移动件,所述卡座内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导向条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移动件能够在所述滑槽内移动,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旋转驱动件,所述旋转驱动件与所述移动件固定连接,所述卷筒套设于所述旋转驱动件外,所述旋转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卷筒进行旋转。

8、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侧部与所述旋转驱动件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卡座的上下部分别设有朝向所述旋转驱动件凸出的上防旋板和下防旋板,所述限位板中靠近所述卡座的一侧设有凸起的挡块,所述挡块分别设于所述上防旋板和所述下防旋板的上方和下方。

9、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外套件和调节柱,所述外套件固定于所述侧塞内侧,所述外套件内设有调节腔,所述卡座设于所述调节腔内,所述外套件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上下贯穿的调节孔,所述调节柱能够旋入所述调节孔中与所述卡座的下侧相抵接。

10、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防风帘还包括下杆组件,所述下杆组件包括横杆和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固定于所述横杆的两端,所述侧挡板的两侧朝着所述帘体中部的方向伸出并形成滑动槽,所述连接块设于所述滑动槽内。

11、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横杆的一侧设有相互连通的插入孔和固定槽,所述插入孔位于所述固定槽的上方,所述帘体能够插入所述插入孔并固定于所述固定槽中,所述固定槽呈内凹的弧形面,所述固定槽在水平面的投影宽度大于所述插入孔的孔口宽度。

12、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光动机构,所述光动机构固定于所述上壳内,所述光动机构包括蓄电件和控制板,所述蓄电件与所述控制板相互固定,所述上壳的内侧设有支撑槽,所述控制板固定于所述支撑槽内。

13、实施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本技术防风帘设有上槽组件、侧槽组件、驱动组件以及帘体,其中侧槽组件包括侧壳、设于所述侧壳内的导向条和弹性条,所述侧壳中设有侧挡板,侧挡板中设有间隙,所述帘体的边缘能够穿过所述间隙与所述导向条滑动连接,而所述弹性条连接于所述导向条的两侧,所述弹性条的一侧能够与所述侧挡板相抵接,利用所述导向条将所述帘体与所述侧壳分开,避免直接接触,而且利用所述弹性条将所述导向条与所述侧壳分隔开,能够大大减少帘体的摩擦,减少噪音,同时所述弹性条还能将所述帘体撑开,避免所述帘体发生卷曲折叠与所述侧挡板发生摩擦的现象,从而保护所述帘体。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风帘,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槽组件、侧槽组件、驱动组件以及帘体,所述侧槽组件设于所述上槽组件两端,所述驱动组件设于所述上槽组件内,所述帘体连接于所述侧槽组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风帘,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条内设有导向腔,所述帘体的边缘能够插入所述导向腔中并能在所述导向腔内滑动,所述弹性条设于所述导向腔的两侧,所述弹性条的一侧与所述导向条固定连接,另一侧与所述侧挡板相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风帘,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壳还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围成安装腔,所述导向条和所述弹性条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槽口朝向所述帘体,所述第二侧板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能够插入所述安装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风帘,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风帘还包括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卡座和移动件,所述卡座内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导向条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移动件能够在所述滑槽内移动,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旋转驱动件,所述旋转驱动件与所述移动件固定连接,所述卷筒套设于所述旋转驱动件外,所述旋转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卷筒进行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风帘,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侧部与所述旋转驱动件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卡座的上下部分别设有朝着所述旋转驱动件凸出的上防旋板上下部分别设有朝向所述旋转驱动件凸出的上防旋板和下防旋板,所述限位板中靠近所述卡座的一侧设有凸起的挡块,所述挡块分别设于所述上防旋板和所述下防旋板的上方和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风帘,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外套件和调节柱,所述外套件固定于所述侧塞内侧,所述外套件内设有调节腔,所述卡座设于所述调节腔内,所述外套件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上下贯穿的调节孔,所述调节柱能够旋入所述调节孔中与所述卡座的下侧相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风帘,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风帘还包括下杆组件,所述下杆组件包括横杆和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固定于所述横杆的两端,所述侧挡板的两侧朝着所述帘体中部的方向伸出并形成滑动槽,所述连接块设于所述滑动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风帘,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的一侧设有相互连通的插入孔和固定槽,所述插入孔位于所述固定槽的上方,所述帘体能够插入所述插入孔并固定于所述固定槽中,所述固定槽呈内凹的弧形面,所述固定槽在水平面的投影宽度大于所述插入孔的孔口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风帘,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光动机构,所述光动机构固定于所述上壳内,所述光动机构包括蓄电件和控制板,所述蓄电件与所述控制板相互固定,所述上壳的内侧设有支撑槽,所述控制板固定于所述支撑槽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风帘,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槽组件、侧槽组件、驱动组件以及帘体,所述侧槽组件设于所述上槽组件两端,所述驱动组件设于所述上槽组件内,所述帘体连接于所述侧槽组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风帘,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条内设有导向腔,所述帘体的边缘能够插入所述导向腔中并能在所述导向腔内滑动,所述弹性条设于所述导向腔的两侧,所述弹性条的一侧与所述导向条固定连接,另一侧与所述侧挡板相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风帘,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壳还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围成安装腔,所述导向条和所述弹性条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槽口朝向所述帘体,所述第二侧板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能够插入所述安装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风帘,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风帘还包括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卡座和移动件,所述卡座内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导向条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移动件能够在所述滑槽内移动,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旋转驱动件,所述旋转驱动件与所述移动件固定连接,所述卷筒套设于所述旋转驱动件外,所述旋转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卷筒进行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风帘,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侧部与所述旋转驱动件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卡座的上下部分别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启祥
申请(专利权)人:利时科技创新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