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腰靠可调节的电动三轮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04388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35
本技术提供一种腰靠可调节的电动三轮车,包括车体、座椅、腰靠以及机箱,所述车体上固定连接有机箱和座椅,所述机箱与座椅靠背固定连接,所述座椅靠背与机箱侧壁之间开设有通窗,所述机箱内部设置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与腰靠滑动连接,所述腰靠穿过通窗并在通窗内滑动;本技术的腰靠可调节的电动三轮车,使不同的使用者可以在根据各自的身高调节腰靠的高度的同时调整腰靠的突出程度,从而解决长时间驾驶电动三轮车过程中的舒适性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动三轮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腰靠可调节的电动三轮车


技术介绍

1、电动三轮车是以电瓶为动力来源,以电机驱动的一种交通工具,电动三轮车因为具有高机动性、高灵活性、低价值性以及易停放性被人们广泛使用,并且由于其强大的载物能力也逐渐进入货运领域;伴随着人们对电动三轮车的使用越来越频繁,使用时间越来越长,对电动三轮车乘坐的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于是腰靠可调节的电动三轮车逐渐进入大众视野。

2、相关技术中,经检索专利公告号为cn217515282u的技术专利包括座椅,座椅的底端外壁固定连接有底架,且底架的顶端外壁活动连接有连接轴,连接轴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大齿轮、齿轮、以及齿条,且齿条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腰枕,大齿轮的一侧外壁活动卡接有连接齿轮、第二连接齿轮以及第二大齿轮,且第二大齿轮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轴、第二齿轮以及第二齿条,第二齿条与腰枕相连,连接轴穿过底架,且连接轴的底端外壁活动连接有电机。

3、根据上述现有技术,专利技术人结合相关的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发现现有的腰靠可调节的电动三轮车只能调节腰靠的突出程度,但是不同使用者的身高不同,腰部位置高度不同,并不能根据不同使用者的使用习惯进行适配,依然不能解决使用者在长时间驾驶的过程中腰部的舒适性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根据使用者的身高进行调整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腰靠可调节的电动三轮车;

2、本技术提供的腰靠可调节的电动三轮车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腰靠可调节的电动三轮车,包括车体、座椅、腰靠以及机箱,所述车体上固定连接有机箱和座椅,所述机箱与座椅靠背固定连接,所述座椅靠背与机箱侧壁之间开设有通窗,所述机箱内部设置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与腰靠滑动连接,所述腰靠穿过通窗并在通窗内滑动;

4、优选的,所述调节装置包括传动箱,所述传动箱设置在机箱内部,所述机箱的顶部通过螺栓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丝杆的一端,所述丝杆的另一端延伸至机箱内部与机箱的底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传动箱的内部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丝杆通过螺纹连接,所述传动箱靠近座椅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固定腰靠的滑动连接装置;

5、优选的,所述传动箱的内部开设有通孔,该通孔内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两端分别焊接在机箱内的顶部与底部;

6、优选的,所述滑动连接装置包括滑轨、滚轮组、齿条以及双联齿轮,所述腰靠为后侧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腰靠的内侧壁一体成型有滑轨,所述传动箱的外侧壁通过螺栓连接有与滑轨相配合的滚轮组;所述腰靠的内侧壁一体成型有齿条,所述传动箱的外侧壁通过轴连接有与齿条相配合的双联齿轮,所述双联齿轮包括上层齿轮和下层齿轮,所述上层齿轮与齿条相啮合,所述下层齿轮通过传动带连接有导轮,所述导轮通过联轴器与第二伺服电机相连,所述第二伺服电机固定连接在传动箱内部且输出端穿过传动箱外壁;

7、优选的,所述齿条的端部设有限位片;

8、优选的,所述机箱侧壁上设置有调节第一伺服电机和第二伺服电机的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与第一伺服电机和第二伺服电机电性连接;

9、优选的,所述腰靠表面粘黏有缓冲垫,所述腰靠和座椅靠背表面覆盖有蒙布。

10、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在座椅靠背后的机箱内设置调节装置,使不同的使用者可以在根据各自的身高调节腰靠的高度的同时调整腰靠的突出程度,从而解决长时间驾驶电动三轮车过程中的舒适性问题;通过在机箱侧壁上设置控制面板,可以电动化调节腰靠的高度和突出程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腰靠可调节的电动三轮车,包括车体(1)、座椅(2)、腰靠(3)以及机箱(4),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上固定连接有机箱(4)和座椅(2),所述机箱(4)与座椅(2)靠背固定连接,所述座椅(2)靠背与机箱(4)侧壁之间开设有通窗(5),所述机箱(4)内部设置有调节装置(6),所述调节装置(6)与腰靠(3)滑动连接,所述腰靠(3)穿过通窗(5)并在通窗(5)内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靠可调节的电动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6)包括传动箱(7),所述传动箱(7)设置在机箱(4)内部,所述机箱(4)的顶部通过螺栓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41),所述第一伺服电机(41)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丝杆(42)的一端,所述丝杆(42)的另一端延伸至机箱(4)内部与机箱(4)的底部通过轴承(44)转动连接,所述传动箱(7)的内部开设有螺纹孔(9),所述螺纹孔(9)与丝杆(42)通过螺纹连接,所述传动箱(7)靠近座椅(2)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固定腰靠(3)的滑动连接装置(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腰靠可调节的电动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箱(7)的内部开设有通孔(45),该通孔(45)内设置有定位柱(43),所述定位柱(43)的两端分别焊接在机箱(4)内的顶部与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腰靠可调节的电动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连接装置(8)包括滑轨(81)、滚轮组(82)、齿条(83)以及双联齿轮(84),所述腰靠(3)为后侧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腰靠(3)的内侧壁一体成型有滑轨(81),所述传动箱(7)的外侧壁通过螺栓连接有与滑轨(81)相配合的滚轮组(82);所述腰靠(3)的内侧壁一体成型有齿条(83),所述传动箱(7)的外侧壁通过轴连接有与齿条(83)相配合的双联齿轮(84),所述双联齿轮(84)包括上层齿轮和下层齿轮,所述上层齿轮与齿条(83)相啮合,所述下层齿轮通过传动带(87)连接有导轮(86),所述导轮(86)通过联轴器与第二伺服电机(85)相连,所述第二伺服电机(85)固定连接在传动箱(7)内部且输出端穿过传动箱(7)外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腰靠可调节的电动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条(83)的端部设有限位片(88)。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腰靠可调节的电动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4)侧壁上设置有调节第一伺服电机(41)和第二伺服电机(85)的控制面板(10),所述控制面板(10)与第一伺服电机(41)和第二伺服电机(85)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靠可调节的电动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腰靠(3)表面粘黏有缓冲垫(11),所述腰靠(3)和座椅(2)靠背表面覆盖有蒙布(12)。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腰靠可调节的电动三轮车,包括车体(1)、座椅(2)、腰靠(3)以及机箱(4),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上固定连接有机箱(4)和座椅(2),所述机箱(4)与座椅(2)靠背固定连接,所述座椅(2)靠背与机箱(4)侧壁之间开设有通窗(5),所述机箱(4)内部设置有调节装置(6),所述调节装置(6)与腰靠(3)滑动连接,所述腰靠(3)穿过通窗(5)并在通窗(5)内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靠可调节的电动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6)包括传动箱(7),所述传动箱(7)设置在机箱(4)内部,所述机箱(4)的顶部通过螺栓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41),所述第一伺服电机(41)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丝杆(42)的一端,所述丝杆(42)的另一端延伸至机箱(4)内部与机箱(4)的底部通过轴承(44)转动连接,所述传动箱(7)的内部开设有螺纹孔(9),所述螺纹孔(9)与丝杆(42)通过螺纹连接,所述传动箱(7)靠近座椅(2)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固定腰靠(3)的滑动连接装置(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腰靠可调节的电动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箱(7)的内部开设有通孔(45),该通孔(45)内设置有定位柱(43),所述定位柱(43)的两端分别焊接在机箱(4)内的顶部与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腰靠可调节的电动三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慧艳许华剑蔡建聪姜艳龙陈洪玉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萝贝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