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风件及风扇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02402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34
一种挡风件及风扇帽,该挡风件包括背板、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优弧状的第三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三挡板的开口两侧上,所述背板连接在所述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及第三挡板的背部,以形成一个只有相邻两面开口的挡风件;其中,所述背板在所述第三挡板的位置上设置有风扇固定部和线孔,使得所述帽体上的风扇能够固定在所述风扇固定部上,所述风扇上的线缆能够穿过所述线孔与所述帽体上的控制板电性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帽子,尤其涉及一种挡风件及风扇帽


技术介绍

1、帽子,用于佩戴在人体的头部,可以起到防晒遮阳的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喜爱。但是,在炎热的夏天佩戴帽子时,额头总是汗淋淋,头部感到不舒适,于是就专利技术一款带有风扇的风扇帽,为人们降温、解暑。

2、但是,现有的风扇帽通常将风扇安置在帽檐上,风向朝向人体的脸部以达到降温作用,这样不仅增加了帽檐的重量,使得风扇帽的整体重心往帽檐的方向偏移,而风扇帽与人体头部的贴合处则形成支点,在风扇帽佩戴是,不仅增加人体头部的受力负担,而且佩戴也不稳定,容易脱落,例如在跑步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挡风件及风扇帽,将挡风件安装在帽体内以形成通风道,使得帽体内的风扇能够通过通风道将外部气流引入并排出,以带走人体头部的热量,达到降温效果,这样不仅可以满足风扇帽的使用功能,而且可以使得风扇帽的重心集中靠拢在帽体上,佩戴后更加稳定。

2、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挡风件,安装在风扇帽的帽体中,用于形成所述帽体内的通风道,该挡风件包括背板、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优弧状的第三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三挡板的开口两侧上,所述背板连接在所述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及第三挡板的背部,以形成一个只有相邻两面开口的挡风件;

3、其中,所述背板在所述第三挡板的位置上设置有风扇固定部和线孔,使得所述帽体上的风扇能够固定在所述风扇固定部上,所述风扇上的线缆能够穿过所述线孔与所述帽体上的控制板电性连接。

4、在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挡风件中,所述第一挡板自所述第三挡板的一侧向外垂直延伸,所述第二挡板自所述第三挡板的另一侧向外弯折延伸。

5、在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挡风件中,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第三挡板之间通过弧形结构进行连接。

6、在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挡风件中,所述挡风件在所述第三挡板位于所述第一挡板的一侧设有安装座,所述第二挡板上开设有安装孔,使得所述挡风件能够通过所述安装座及安装孔固定在所述风扇帽的壳体内。

7、在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挡风件中,所述背板上设有环形凸起,所述风扇固定部及线孔设置在所述环形凸起的内侧。

8、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风扇帽,包括帽体和设置在帽体前端的帽檐,所述帽体包括壳体、电池、控制板和风扇,所述壳体内安装有至少一个上述的挡风件,所述挡风件安装在壳体内以构成所述风扇帽的通风道,所述电池及控制板安装在所述挡风件的一侧或两侧,所述风扇安装在所述通风道中,在所述风扇工作时,外部气流能够通过所述壳体上的进风口进入所述通风道后从所述壳体的出风口排出。

9、在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风扇帽中,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与所述第一壳体相互扣合以形成容纳腔体的第二壳体,所述挡风件、电池及控制板均安装在所述容纳腔体中,所述帽檐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一壳体形成的连接部上。

10、在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风扇帽中,所述容纳腔体内延伸出有衔接肋、第一凸柱和第二凸柱,所述第一凸柱和第二凸柱均通过衔接肋连接至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以构成电池安装腔,所述电池安装在所述电池安装腔中。

11、在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风扇帽中,所述挡风件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容纳腔体在所述第一壳体的两个端部上从底部上延伸出有第三凸柱和第四凸柱,其中一个所述挡风件固定在所述第一凸柱与第三凸柱上,另一个所述挡风件固定在所述第二凸柱与第四凸柱上。

12、在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风扇帽中,所述风扇帽还包括绑带,所述绑带包括第一绑带和第二绑带,所述第一绑带和第二绑带的一端对应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两端上,所述第一绑带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绑带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

1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设计了一种挡风件及风扇帽,挡风件安装在帽体内以形成通风道,使得帽体内的风扇能够通过通风道将外部气流引入并排出,以带走人体头部的热量,达到降温效果,这样不仅可以满足风扇帽的使用功能,而且可以风扇帽的重心集中靠拢在帽体上,在风扇帽佩戴后,人体头部的支撑力可以直接作用在帽体的重心处,使得风扇帽的佩戴更加稳定。

14、具体的,挡风件包括背板、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优弧状的第三挡板,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分别连接在第三挡板的开口两侧上,背板连接在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及第三挡板的背部,使得外部气流能够从帽体的进风口进入挡风件的其中一个开口,而后流经挡风件的另一个开口后从帽体的出风口,结构简单却不影响帽体的结构设计,能够独立安装在帽体内。

15、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挡风件,安装在风扇帽的帽体中,用于形成所述帽体内的通风道,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优弧状的第三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三挡板的开口两侧上,所述背板连接在所述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及第三挡板的背部,以形成一个只有相邻两面开口的挡风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风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自所述第三挡板的一侧向外垂直延伸,所述第二挡板自所述第三挡板的另一侧向外弯折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挡风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第三挡板之间通过弧形结构进行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风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件在所述第三挡板位于所述第一挡板的一侧设有安装座,所述第二挡板上开设有安装孔,使得所述挡风件能够通过所述安装座及安装孔固定在所述风扇帽的壳体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风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上设有环形凸起,所述风扇固定部及线孔设置在所述环形凸起的内侧。

6.一种风扇帽,其特征在于,包括帽体和设置在帽体前端的帽檐,所述帽体包括壳体、电池、控制板和风扇,所述壳体内安装有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挡风件,所述挡风件安装在壳体内以构成所述风扇帽的通风道,所述电池及控制板安装在所述挡风件的一侧或两侧,所述风扇安装在所述通风道中,在所述风扇工作时,外部气流能够通过所述壳体上的进风口进入所述通风道后从所述壳体的出风口排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扇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与所述第一壳体相互扣合以形成容纳腔体的第二壳体,所述挡风件、电池及控制板均安装在所述容纳腔体中,所述帽檐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形成的连接部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扇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体内延伸出有衔接肋、第一凸柱和第二凸柱,所述第一凸柱和第二凸柱均通过衔接肋连接至所述第二壳体的侧壁以构成电池安装腔,所述电池安装在所述电池安装腔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扇帽,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件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容纳腔体在所述第一壳体的两个端部上从底部上延伸出有第三凸柱和第四凸柱,其中一个所述挡风件固定在所述第一凸柱与第三凸柱上,另一个所述挡风件固定在所述第二凸柱与第四凸柱上。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扇帽,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帽还包括绑带,所述绑带包括第一绑带和第二绑带,所述第一绑带和第二绑带的一端对应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两端上,所述第一绑带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绑带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挡风件,安装在风扇帽的帽体中,用于形成所述帽体内的通风道,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优弧状的第三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三挡板的开口两侧上,所述背板连接在所述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及第三挡板的背部,以形成一个只有相邻两面开口的挡风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风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自所述第三挡板的一侧向外垂直延伸,所述第二挡板自所述第三挡板的另一侧向外弯折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挡风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第三挡板之间通过弧形结构进行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风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件在所述第三挡板位于所述第一挡板的一侧设有安装座,所述第二挡板上开设有安装孔,使得所述挡风件能够通过所述安装座及安装孔固定在所述风扇帽的壳体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风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上设有环形凸起,所述风扇固定部及线孔设置在所述环形凸起的内侧。

6.一种风扇帽,其特征在于,包括帽体和设置在帽体前端的帽檐,所述帽体包括壳体、电池、控制板和风扇,所述壳体内安装有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挡风件,所述挡风件安装在壳体内以构成所述风扇帽的通风道,所述电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梦炫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五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