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器用内壁除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889982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08 18:32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换热器用内壁除锈装置,涉及除锈技术领域,包括换热器外部结构,所述换热器外部结构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擦拭机构,所述换热器外部结构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喷洒机构,所述换热器外部结构包括换热器外壳,所述换热器外壳固定连接在喷洒机构的正面,所述换热器外壳的侧面设置有方形槽,所述方形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方形体,所述换热器外壳的背面设置有插接孔,所述换热器外壳的顶部设置有拱形槽,所述拱形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拱形体。本技术通过擦拭机构和喷头的设计,可以将除锈剂喷洒到擦拭机构上,然后通过擦拭机构的移动可以做到对仪器内壁的除锈,由此设计,便于用户对仪器内部均匀除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除锈,具体涉及一种换热器用内壁除锈装置


技术介绍

1、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广泛,在换热器的使用过程中,因为水汽的侵蚀,会对换热器内部产生锈迹,而怎么去除换热器内部的锈迹是必须做的。

2、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除锈装置,公开号为cn109465722b,该专利文献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第一驱动部、第二驱动部、第一驱动轮、第一丝杠、底座和用于除锈的除锈部,第一驱动轮与第一丝杠啮合,底座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丝杠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上,所述第一驱动部带动第一驱动轮在所述第一丝杠上移动,所述第一驱动轮带动所述除锈部在待除锈物体上移动,所述第二驱动部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上,用于带动待除锈物体绕所述待除锈物体的轴线转动。

3、为了解决人工喷砂除锈粉尘大、劳动强度大,容易导致工人患矽肺病的问题,现有技术是采用通过带动第一驱动轮在第一丝杠上移动,从而带动除锈部由待除锈物体的一端移动至另一端,能够实现自动化除锈的方式进行处理,但是还会出现无法对结构内部除锈,只能对一个面除锈的情况,进而导致除锈效率慢,除锈不均匀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器用内壁除锈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换热器用内壁除锈装置,包括换热器外部结构,所述换热器外部结构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擦拭机构,所述换热器外部结构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喷洒机构。

4、所述换热器外部结构包括换热器外壳,所述换热器外壳固定连接在喷洒机构的正面,所述换热器外壳的侧面设置有方形槽,所述方形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方形体,所述换热器外壳的背面设置有插接孔,所述换热器外壳的顶部设置有拱形槽,所述拱形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拱形体,换热器外壳用于固定擦拭机构和喷洒机构。

5、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擦拭机构包括弧形杆,所述弧形杆活动连接在换热器外壳的顶部,所述弧形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弧形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移动把手,所述固定块的侧面活动连接有海绵环,擦拭机构用于擦拭仪器内部锈迹。

6、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喷洒机构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在插接孔的内部,所述连接杆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喷头,所述连接杆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合并圆管,喷头用于将除锈剂喷洒到海绵环上。

7、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合并圆管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平顶椎管,所述平顶椎管的正面设置有圆形贴合口,所述圆形贴合口固定连接在换热器外壳的背面上,所述平顶椎管的背面固定连接有防酸水管,平顶椎管用于将除锈剂分散。

8、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方形体包括方形插接块,所述方形插接块活动连接在方形槽的内部,所述方形插接块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方形挡板,所述方形挡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横向握把,方形体用于在擦拭机构不使用时封住换热器外壳侧面。

9、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拱形体包括拱形插接块,所述拱形插接块活动连接在拱形槽的内部,所述拱形插接块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拱形挡板,所述拱形挡板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纵向握把,拱形体用于在擦拭机构不使用时封住换热器外壳顶面。

10、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喷头包括锥形管,所述锥形管固定连接在连接杆的侧面,所述锥形管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细孔纱网,所述锥形管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粗孔纱网,细孔纱网用于将除锈剂分散成雾状。

11、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12、1、本技术提供一种换热器用内壁除锈装置,通过方形槽、拱形槽和插接孔的设计,可以将擦拭机构活动固定在仪器内部,可以将喷洒机构固定连接在仪器背部,由此设计,可以固定住擦拭机构,达到对内部整体除锈的效果,通过擦拭机构和喷头的设计,可以将除锈剂喷洒到擦拭机构上,然后通过擦拭机构的移动可以做到对仪器内壁的除锈,由此设计,便于用户对仪器内部均匀除锈。

13、2、本技术提供一种换热器用内壁除锈装置,通过方形体和拱形体的设计,可以在不使用擦拭机构时将换热器外壳上的槽口封住,以达到在保护换热器内部结构以及防止灰尘的作用,通过平顶椎管的设计,可以将通过防酸水管传送的除锈剂分散到不同方向的喷头中,以达到分流的作用,通过粗孔纱网和细孔纱网的设计,可以将分流进喷头的除锈剂以雾状喷洒到海绵环中,由此设计,便于使用者在使用擦拭机构时更均匀的除锈。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器用内壁除锈装置,包括换热器外部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外部结构(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擦拭机构(2),所述换热器外部结构(1)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喷洒机构(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器用内壁除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擦拭机构(2)包括弧形杆(21),所述弧形杆(21)活动连接在换热器外壳(11)的顶部,所述弧形杆(2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3),所述弧形杆(21)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移动把手(22),所述固定块(23)的侧面活动连接有海绵环(2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器用内壁除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洒机构(3)包括连接杆(35),所述连接杆(35)固定连接在插接孔(14)的内部,所述连接杆(35)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喷头(36),所述连接杆(35)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合并圆管(3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换热器用内壁除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合并圆管(3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平顶椎管(33),所述平顶椎管(33)的正面设置有圆形贴合口(34),所述圆形贴合口(34)固定连接在换热器外壳(11)的背面上,所述平顶椎管(33)的背面固定连接有防酸水管(3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器用内壁除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体(13)包括方形插接块(131),所述方形插接块(131)活动连接在方形槽(12)的内部,所述方形插接块(13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方形挡板(132),所述方形挡板(132)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横向握把(13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器用内壁除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形体(16)包括拱形插接块(161),所述拱形插接块(161)活动连接在拱形槽(15)的内部,所述拱形插接块(161)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拱形挡板(162),所述拱形挡板(162)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纵向握把(163)。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换热器用内壁除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36)包括锥形管(362),所述锥形管(362)固定连接在连接杆(35)的侧面,所述锥形管(362)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细孔纱网(363),所述锥形管(362)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粗孔纱网(36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用内壁除锈装置,包括换热器外部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外部结构(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擦拭机构(2),所述换热器外部结构(1)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喷洒机构(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器用内壁除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擦拭机构(2)包括弧形杆(21),所述弧形杆(21)活动连接在换热器外壳(11)的顶部,所述弧形杆(2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3),所述弧形杆(21)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移动把手(22),所述固定块(23)的侧面活动连接有海绵环(2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器用内壁除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洒机构(3)包括连接杆(35),所述连接杆(35)固定连接在插接孔(14)的内部,所述连接杆(35)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喷头(36),所述连接杆(35)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合并圆管(3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换热器用内壁除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合并圆管(3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平顶椎管(33),所述平顶椎管(33)的正面设置有圆形贴合口(34),所述圆形贴合口(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超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天特能源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