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结构、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889412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08 18:32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换热结构、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换热结构包括箱体、风机、和换热器,箱体具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风机设于箱体内;换热器包括多个换热翅片,换热器具有与第一进风口相对应的第一换热区域和与第二进风口相对应的第二换热区域,第一换热区域的换热翅片的分布密度大于第二换热区域的换热翅片的分布密度。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换热结构,第一换热区域的换热翅片的分布密度大于第二换热区域的换热翅片的分布密度,可以提高第一换热区域的换热效率,并降低第二换热区域的换热翅片的个数,从而可以节约第二换热区域的成本,在提高换热器换热效率的同时降低了换热器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气调节,尤其是涉及一种换热结构、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1、相关技术中,空调室外机包括换热器以及位于换热器一侧的风机,空调室外机还具有后进风口和侧进风口,风机位于后进风口处,因此侧进风口处的进风量偏小。通常,换热器的换热翅片是均匀分布的,与侧进风口相对的换热翅片的换热效率较低,导致换热器的整体利用率不是很高,并且变相增加了换热翅片的使用量,增加了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换热结构,第一换热区域的换热翅片的分布密度大于第二换热区域的换热翅片的分布密度,可以提高第一换热区域的换热效率,并降低第二换热区域的换热翅片的个数,从而可以节约第二换热区域的成本,在提高换热器换热效率的同时降低了换热器的成本。

2、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换热结构的空调室外机。

3、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空调室外机的空调器。

4、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换热结构,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具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风机,所述风机设于箱体内;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多个换热翅片,所述换热器具有与所述第一进风口相对应的第一换热区域和与所述第二进风口相对应的第二换热区域,所述第一换热区域的所述换热翅片的分布密度大于所述第二换热区域的所述换热翅片的分布密度。

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换热结构,风机设于箱体内,换热器具有与第一进风口相对应的第一换热区域和与第二进风口相对应的第二换热区域,第一换热区域的换热翅片的分布密度大于第二换热区域的换热翅片的分布密度,可以提高第一换热区域的换热效率,并降低第二换热区域的换热翅片的个数,从而可以节约第二换热区域的成本,在提高换热器换热效率的同时降低了换热器的成本。

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换热区域的相邻的两个所述换热翅片的距离l1满足:1mm<l1<1.5mm;所述第二换热区域的相邻的两个所述换热翅片的距离l2满足:1.5mm<l2<2mm。

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换热器还包括穿过所述换热翅片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包括多个直管段和连通相邻两个所述直管段的弯管段,其中,在所述风机的转轴的径向方向上,靠近所述转轴的所述直管段的分布密度小于远离所述转轴的所述直管段的分布密度。

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转轴的径向方向上,靠近所述转轴的区域为第三换热区域,远离所述转轴的区域为第四换热区域,所述第三换热区域内相邻的三个所述直管段中,第一个所述直管段与第三个所述直管段之间的最小距离lmin1与所述换热管的管径d的和为l3,满足:30mm<l3<40mm;所述第四换热区域内相邻的三个所述直管段中,第一个所述直管段与第三个所述直管段之间的最小距离lmin2与所述换热管的管径d的和为l4,满足:40mm<l4<50mm。

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换热区域的换热面积比所述第二换热区域的换热面积大。

10、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包括根据本技术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换热结构,所述第一进风口位于所述箱体的后面板,所述第二进风口位于所述箱体的侧板。

1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通过设置上述换热结构,可以提高第一换热区域的换热效率,并降低第二换热区域的换热翅片的个数,从而可以节约第二换热区域的成本,在提高换热器换热效率的同时降低了换热器的成本,进而可以提高空调室外机的换热效率,且降低了空调室外机的成本。

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换热器还包括两个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端板,多个所述换热翅片叠置在两个所述端板之间,与所述侧板固定连接的端板为第一端板,所述第一端板具有朝向所述侧板翻折的第一翻折板,所述第一翻折板上设有与所述侧板卡接的第一卡接结构和与所述侧板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结构。

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卡接结构包括卡槽,所述侧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槽卡接的第一卡钩。

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挡板和压缩机,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压缩机和所述风机之间,与所述挡板固定连接的端板为第二端板,所述第二端板具有朝向所述挡板翻折的第二翻折板,所述第二翻折板上设有与所述挡板卡接的第二卡接结构和与所述挡板固定连接的第二固定结构。

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卡接结构包括第二卡钩,所述挡板上设置有卡舌,所述卡舌卡接于所述第二卡钩的钩槽内。

16、根据本技术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根据本技术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

1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上述空调室外机,可以提高第一换热区域的换热效率,并降低第二换热区域的换热翅片的个数,从而可以节约第二换热区域的成本,在提高换热器换热效率的同时降低了换热器的成本,进而可以提高空调器的换热效率,且降低了空调器的成本。

18、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还包括穿过所述换热翅片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包括多个直管段和连通相邻两个所述直管段的弯管段,其中,在所述风机的转轴的径向方向上,靠近所述转轴的所述直管段的分布密度小于远离所述转轴的所述直管段的分布密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轴的径向方向上,靠近所述转轴的区域为第三换热区域,远离所述转轴的区域为第四换热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区域的换热面积比所述第二换热区域的换热面积大。

6.一种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结构,所述第一进风口位于所述箱体的后面板,所述第二进风口位于所述箱体的侧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还包括两个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端板,多个所述换热翅片叠置在两个所述端板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结构包括卡槽,所述侧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槽卡接的第一卡钩。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板和压缩机,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压缩机和所述风机之间,与所述挡板固定连接的端板为第二端板,所述第二端板具有朝向所述挡板翻折的第二翻折板,所述第二翻折板上设有与所述挡板卡接的第二卡接结构和与所述挡板固定连接的第二固定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接结构包括第二卡钩,所述挡板上设置有卡舌,所述卡舌卡接于所述第二卡钩的钩槽内。

1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6-10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外机。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还包括穿过所述换热翅片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包括多个直管段和连通相邻两个所述直管段的弯管段,其中,在所述风机的转轴的径向方向上,靠近所述转轴的所述直管段的分布密度小于远离所述转轴的所述直管段的分布密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轴的径向方向上,靠近所述转轴的区域为第三换热区域,远离所述转轴的区域为第四换热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区域的换热面积比所述第二换热区域的换热面积大。

6.一种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结构,所述第一进风口位于所述箱体的后面板,所述第二进风口位于所述箱体的侧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龙昭鲁健季振勤毛先友梁焯劲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华凌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