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道结构及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889092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08 18:31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风道结构,其包括壳体以及风道组件;壳体设有空腔、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以及进风口,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以及进风口均与空腔连通,壳体设置有封闭第一出风口的第一工位以及封闭第二出风口的第二工位;风道组件位于空腔内且与空腔连通,风道组件与壳体转动连接且在第一工位与第二工位之间转动,还提供了一种风扇。本技术解决了现有的空调器或空气改善类产品切换出风口时造成两个出风口的风量和噪音相差太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风道结构及风扇


技术介绍

1、随着人们对风扇或空调等空气改善类产品的舒适度要求的提高,相关技术的方案中提供了一种双风道空调器,也即空调内机具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独立的风道,两个风道分别有各自的出风口,从进风口进入的空气经过蒸发器换热后分成两部分分别进入两个风道内,最终再从两个出风口吹出。

2、现有公开号为cn114183828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双出风口的柜机空调器室内机,其包括蜗壳、上送风口、下送风口、连杆、进风口以及用于显示空调器室内机工作状态的显示板;蜗壳内设置有风扇电机和风扇;风扇电机和风扇传动连接;上送风口和下送风口设置在空调器室内机的上部;上送风口和下送风口位置均设置有横向导风板电机和纵向导风板电机;横向导风板电机,通过连杆,连接有横向导风板;横向导风板电机为横向导风板的工作提供动力来源;纵向导风板电机,通过连杆,连接有纵向导风板;纵向导风板电机为纵向导风板的工作提供动力来源;进风口设置在空调器室内机的下部;显示板设置在空调器室内机的前面板上。

3、上述的空调器通过在两个独立的出风口都配备纵向和横向导风叶片,可实现单独控制,实现两个出风口两种不同的送风角度和送风方向;在一个风道曲线上开两个出风口,用出风口挡板滑动来实现风口切换,由于贯流风道的特殊性,同时在一个风道开两个出风口,两个出风口的风量、噪音都会相差很大,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为了解决现有的空调器和空气改善类产品切换出风口时造成两个出风口的风量和噪音相差太大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风道结构及风扇,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2、一种风道结构,包括:

3、壳体,所述壳体设有空腔、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以及进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以及所述进风口均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壳体设置有封闭所述第一出风口的第一工位以及封闭所述第二出风口的第二工位;

4、风道组件,所述风道组件位于所述空腔内且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风道组件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且在所述第一工位与所述第二工位之间转动。

5、上述风道结构,通过在壳体设置有空腔,便于将风道组件安装在壳体内;壳体设有第一工位以及第二工位;其中,风道组件与空腔连通,因此风道组件位于第一工位时,风道组件将第一出风口封闭,此时第二出风口为开启状态,风道为进风口到风道组件再到第二出风口;风道组件位于第二工位时,风道组件将第二出风口封闭,此时第一出风口为开启状态,风道为进风口到风道组件再到第一出风口;风道组件在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之间转动进而控制第一出风口或第二出风口出风,进而实现切换风道的效果,如此,保证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风量和噪音基本一致,使用户的体验更好。

6、进一步地,风道结构还包括控制所述风道组件在所述第一工位与所述第二工位之间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位于所述空腔内且与所述风道组件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风道组件包括固定组件以及送风组件;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送风组件转动连接;所述送风组件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安装架以及第二安装架;所述第一安装架与所述第二安装架平行间隔设置并形成间隔空间;所述送风组件位于所述间隔空间内;所述驱动装置安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架。

9、进一步地,所述送风组件包括支座、送风电机以及风道壳;所述支座与所述风道壳固定连接;所述送风电机位于所述风道壳内;所述支座与所述风道壳均在所述第一工位与所述第二工位之间转动;所述支座与所述第二安装架转动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风道壳设有密封部,所述密封部在所述第一工位与所述第二工位之间转动。

11、进一步地,所述密封部的横截面积为弧形,所述壳体的外部轮廓为圆柱形。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外部轮廓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外部轮廓相同;所述风道壳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外部轮廓匹配的缺口;所述缺口位于所述密封部;所述缺口在所述第一工位以及所述第二工位之间转动;所述缺口与所述空腔连通。

13、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以及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均与所述第二安装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套设于所述支座并与所述支座固定连接。

14、一种风扇,包括上述任意一项的风道结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所述风道组件在所述第一工位与所述第二工位之间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位于所述空腔内且与所述风道组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组件包括固定组件以及送风组件;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送风组件转动连接;所述送风组件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安装架以及第二安装架;所述第一安装架与所述第二安装架平行间隔设置并形成间隔空间;所述送风组件位于所述间隔空间内;所述驱动装置安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组件包括支座、送风电机以及风道壳;所述支座与所述风道壳固定连接;所述送风电机位于所述风道壳内;所述支座与所述风道壳均在所述第一工位与所述第二工位之间转动;所述支座与所述第二安装架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壳设有密封部,所述密封部在所述第一工位与所述第二工位之间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的横截面积为弧形,所述壳体的外部轮廓为圆柱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外部轮廓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外部轮廓相同;所述风道壳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外部轮廓匹配的缺口;所述缺口位于所述密封部;所述缺口在所述第一工位以及所述第二工位之间转动;所述缺口与所述空腔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以及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均与所述第二安装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套设于所述支座并与所述支座固定连接。

10.一种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风道结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所述风道组件在所述第一工位与所述第二工位之间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位于所述空腔内且与所述风道组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组件包括固定组件以及送风组件;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送风组件转动连接;所述送风组件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安装架以及第二安装架;所述第一安装架与所述第二安装架平行间隔设置并形成间隔空间;所述送风组件位于所述间隔空间内;所述驱动装置安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组件包括支座、送风电机以及风道壳;所述支座与所述风道壳固定连接;所述送风电机位于所述风道壳内;所述支座与所述风道壳均在所述第一工位与所述第二工位之间转动;所述支座与所述第二安装架转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守才张华邓国胜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天喜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