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组件和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880715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08 18:22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风组件和空调器,根据本技术的新风组件包括壳体、隔板和风轮,壳体内形成有腔体;隔板设置于腔体内并将腔体分隔为出风通道和蜗轮腔,隔板的自由端与腔体的内壁间隔设置以形成将蜗轮腔与出风通道连通的出风间隙,出风通道延伸至壳体并形成出风口;风轮可转动地设置于蜗轮腔内;其中风轮隐藏于蜗轮腔且无法通过出风口观测。根据本技术的新风组件,通过设置隔板,隔板将腔体分隔为出风通道和蜗轮腔,风轮在蜗轮腔内转动产生的气流经过出风通道流出腔体,可以减小噪音和提高使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调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风组件和空调器


技术介绍

1、新风空调是一种具有新风功能的空调,利用风机产生气流实现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之间的流通、交换,同时新风空调还具有净化空气的作用。离心风机和净化模块统称为新风模块。

2、现有的新风模块由于风机距离出风口很近,噪音极易传出,并且为了避免人手触碰到风机,需要在出风口位置设置防护筋,导致风阻增大,出风量减少。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风组件。根据本技术的新风组件,通过设置隔板,隔板将腔体分隔为出风通道和蜗轮腔,风轮在蜗轮腔内转动产生的气流经过出风通道流出腔体,可以减小噪音和提高使用安全性。

2、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新风组件的空调器。

3、根据本技术的新风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腔体;隔板,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腔体内并将所述腔体分隔为出风通道和蜗轮腔,所述隔板的自由端与所述腔体的内壁间隔设置以形成将所述蜗轮腔与所述出风通道连通的出风间隙,所述出风通道延伸至所述壳体并形成出风口;风轮,所述风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蜗轮腔内;其中所述风轮隐藏于所述蜗轮腔且无法通过所述出风口观测。

4、根据本技术的新风组件,风轮在腔体内转动可以产生气流。通过设置隔板,隔板将腔体分隔为出风通道和蜗轮腔,风轮设置于蜗轮腔内,风轮转动可以产生由蜗轮腔流向出风通道的气流,气流在出风通道内流动后流出腔体,出风通道的形成延长了气流由产生至流出腔体流动的时间和距离,气流在流动的过程中变得稳定,可以减小气流噪音,并且隔板可隔绝蜗轮腔内风轮转动而产生的噪音,噪音不易传出。风轮转动产生的气流由出风通道的入口流向出风通道的出口,出风通道的出口是隔板的一端与壳体连接处形成的,而出风通道的入口是隔板的另一端与腔体的内壁间形成的出风间隙,隔板将出风通道的出口与风轮隔开,实现了对风轮的隐藏,通过出风口无法观测风轮,因此人手难以穿过出风通道触碰风轮,提高使用安全性,并且可取消相关技术中防护筋的设置,降低风阻,增大出风量。

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隔板的自由端与所述腔体的内壁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风轮圆心与所述腔体的内壁之间的距离。

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隔板的自由端形成有朝向所述出风间隙凸出的蜗舌。

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包括:第一蜗壳和第二蜗壳,所述第一蜗壳与所述第二蜗壳连接且所述第一蜗壳与所述第二蜗壳之间限定出所述蜗轮腔,所述隔板分别与所述第一蜗壳和所述第二蜗壳连接;上壳体,所述上壳体设置于所述第一蜗壳和所述第二蜗壳且与所述隔板相连,所述上壳体与所述隔板之间限定出所述出风通道。

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蜗舌与所述腔体的内壁之间的最小距离为l1,所述风轮与所述腔体的内壁之间的最小距离为l2且满足:0.4≤l2/l1≤0.7。

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的宽度为l3且满足:0.3≤l1/l3≤0.5。

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轮的半径为r1且满足:0.8≤l1/r1≤0.9。

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新风组件还包括:分流板,所述分流板设置于所述出风通道内并由所述出风间隙延伸至所述出风通道的出口,所述分流板的至少部分构造为朝向背离所述风轮凸出的弧形。

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分流板构造为彼此间隔设置的多个。

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新风组件还包括:降噪壳,所述降噪壳设置于所述上壳体的至少一侧且与所述上壳体之间形成降噪腔;降噪件,所述降噪件设置于所述降噪腔内。

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壳体形成有连通口,所述连通口设置于所述出风通道的内壁并将所述出风通道与所述降噪腔连通。

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通口构造为在所述出风通道的内壁中间隔设置的多个,每个所述连通口与所述降噪件正对设置。

1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壳体形成有由出风通道朝向所述降噪腔凹陷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上形成有多个相互间隔的所述连通口。

1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蜗壳与所述第二蜗壳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有背离彼此凹陷的安装槽,所述风轮的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安装槽内。

1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槽横截面面积在朝向所述安装槽的敞开方向上逐渐增大。

1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槽的底壁上形成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通风口。

2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新风组件还包括:导流件,所述导流件设置于所述通风口且所述导流件形成有多个同心设置的环形或弧形导风口。

2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流件的边沿与所述通风口相连且形成有朝向所述蜗轮腔凸出的加强筋。

2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还包括:进风壳,所述进风壳上形成有进风口且设置于所述第一蜗壳上,所述进风壳与所述第一蜗壳之间限定出进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将所述进风口与所述通风口连通。

2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风壳形成有第一流道面,所述第一蜗壳形成有第二流道面,所述第二流道面上形成有所述通风口;所述第一流道面与所述第二流道面在所述通风口的贯通方向上间隔设置以限定出所述进风通道;其中所述第一流道面在由所述进风口向所述通风口的方向上逐渐靠近所述第二流道面倾斜。

2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流道面和所述第二流道面分别构造为平面,且所述第一流道面与所述第二流道面之间的夹角为α且满足:0°<α≤70°。

2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新风组件还包括:过滤件,所述过滤件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进风通道内,所述过滤件适于过滤所述进风通道内的气流。

2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过滤件包括:过滤支架,所述过滤支架收容于所述进风通道内且设置于所述第一蜗壳与所述进风壳之间;滤网,所述滤网设置于所述过滤支架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流道面和所述第二流道面之间,所述滤网适于过滤进入所述通风口的气流。

2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流道面与所述滤网之间的最小距离为s1且满足:0mm<s1≤70mm,所述第一流道面与所述滤网之间的最大距离为s2且满足:s1<s2≤150mm。

28、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技术的空调器。

29、根据本技术的空调器包括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的新风组件。由于根据本技术的空调器包括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的新风组件,因此根据本技术的空调器,新风组件的风轮深藏于蜗轮腔内,噪音不易传出,并且人手难以通过出风通道触碰风轮,噪音小,安全性好。

30、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12)的自由端与所述腔体(110)的内壁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风轮圆心与所述腔体(110)的内壁之间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12)的自由端形成有朝向所述出风间隙(110c)凸出的蜗舌(1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舌(121)与所述腔体(110)的内壁之间的最小距离为L1,所述风轮(13)与所述腔体(110)的内壁之间的最小距离为L2且满足:0.4≤L2/L1≤0.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的宽度为L3且满足:0.3≤L1/L3≤0.5。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轮(13)的半径为R1且满足:0.8≤L1/R1≤0.9。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板(14)构造为彼此间隔设置的多个。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14)形成有连通口(114a),所述连通口(114a)设置于所述出风通道(110a)的内壁并将所述出风通道(110a)与所述降噪腔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口(114a)构造为在所述出风通道(110a)的内壁上间隔设置的多个,每个所述连通口(114a)与所述降噪件(15b)正对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14)形成有由出风通道(110a)朝向所述降噪腔凹陷的凹陷部(114b),所述凹陷部(114b)上形成有多个相互间隔的所述连通口(114a)。

1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蜗壳(111)与所述第二蜗壳(112)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有背离彼此凹陷的安装槽(115),所述风轮(13)的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安装槽(115)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115)横截面面积在朝向所述安装槽(115)的敞开方向上逐渐增大。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115)的底壁上形成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通风口(115a)。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件(16)的边沿与所述通风口(115a)相连且形成有朝向所述蜗轮腔(110b)凸出的加强筋(161)。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还包括: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壳(17)形成有第一流道面(17a),所述第一蜗壳(111)形成有第二流道面(111a),所述第二流道面(111a)上形成有所述通风口(115a);所述第一流道面(17a)与所述第二流道面(111a)在所述通风口(115a)的贯通方向上间隔设置以限定出所述进风通道(171);其中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面(17a)和所述第二流道面(111a)分别构造为平面,且所述第一流道面(17a)与所述第二流道面(111a)之间的夹角为α且满足:0°<α≤70°。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滤件(18),所述过滤件(18)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进风通道(171)内,所述过滤件(18)适于过滤所述进风通道(171)内的气流。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件(18)包括: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面(17a)与所述滤网(182)之间的最小距离为S1且满足:0mm<S1≤70mm,所述第一流道面(17a)与所述滤网(182)之间的最大距离为S2且满足:S1<S2≤150mm。

25.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新风组件(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12)的自由端与所述腔体(110)的内壁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风轮圆心与所述腔体(110)的内壁之间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12)的自由端形成有朝向所述出风间隙(110c)凸出的蜗舌(1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舌(121)与所述腔体(110)的内壁之间的最小距离为l1,所述风轮(13)与所述腔体(110)的内壁之间的最小距离为l2且满足:0.4≤l2/l1≤0.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的宽度为l3且满足:0.3≤l1/l3≤0.5。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轮(13)的半径为r1且满足:0.8≤l1/r1≤0.9。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板(14)构造为彼此间隔设置的多个。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14)形成有连通口(114a),所述连通口(114a)设置于所述出风通道(110a)的内壁并将所述出风通道(110a)与所述降噪腔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口(114a)构造为在所述出风通道(110a)的内壁上间隔设置的多个,每个所述连通口(114a)与所述降噪件(15b)正对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14)形成有由出风通道(110a)朝向所述降噪腔凹陷的凹陷部(114b),所述凹陷部(114b)上形成有多个相互间隔的所述连通口(114a)。

1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蜗壳(111)与所述第二蜗壳(112)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有背离彼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星亮林健辉肖桥党南南孙泽成陈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