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隧道施工的环保除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隧道施工的环保除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875689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08 16:44
本申请涉及隧道施工设备的技术领域,改善了高压喷头喷射范围不均匀的问题,公开了一种隧道施工的环保除尘装置,包括箱车以及设置于箱车内的储水桶和增压泵;箱车上设置有喷头、支撑机构和驱动机构,喷头与增压泵之间连接有水管,支撑机构包括于水平方向上转动连接于箱车上的转动件和固定于转动件上的支架,喷头于竖直方向上转动连接于支架上;驱动机构包括主动轮和驱动主动轮于竖向转动的驱动组件,主动轮相对的两侧均啮合有从动轮,从动轮上偏心设置有连接柱,两连接柱之间铰接有一驱动齿条,驱动齿条与转动件啮合连接;齿条上还凸出设置有与喷头抵接的顶推部。喷头能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全方位摆动,实现自动均匀、快速地除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隧道施工设备的,尤其是涉及一种隧道施工的环保除尘装置


技术介绍

1、在建筑施工的现场,常会出现扬尘污染,尤其是在需要钻孔、爆破的隧道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粉尘弥漫在隧道内难以散开,严重威胁着隧道内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2、现有的隧道除尘装置包括有可移动的箱车和转动安装于箱车上的高压喷头,箱车内设置有储水桶和增压水泵,储水桶连接有水管,水通过增压水泵进入高压喷头后形成雾水喷射而出,从而将粉尘吸附沉降。

3、但是,目前隧道除尘装置内高压喷头的喷射方向还是需要工作人员进行转动控制,使得喷射范围不均匀,而且转动方向单一,还需要通过转动箱车同时进行控制才能达到较大的喷射范围,操作很不方便,除尘效率低,操作人员还是很容易吸入粉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改善高压喷头喷射范围不均匀的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隧道施工的环保除尘装置。

2、本申请提供一种隧道施工的环保除尘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隧道施工的环保除尘装置,包括箱车以及设置于所述箱车内的储水桶和增压泵;所述箱车上设置有喷头、支撑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喷头与所述增压泵之间连接有水管,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于水平方向上转动连接于所述箱车上的转动件和固定于所述转动件上的支架,所述喷头于竖直方向上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架上;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主动轮和驱动所述主动轮于竖向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主动轮相对的两侧均啮合有从动轮,所述从动轮上偏心设置有连接柱,两所述连接柱之间铰接有一驱动齿条,所述驱动齿条与所述转动件啮合连接;所述齿条上还凸出设置有与所述喷头抵接的顶推部。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组件驱动主动轮转动后,主动轮带动两侧的两从动轮同向转动,进而使得驱动齿条做椭圆运动,与驱动齿条啮合的连接柱进行转动,从而带动喷头于水平方向上往复转动;另一方面,驱动齿条上的顶推部也随着驱动齿条做椭圆运动,即,顶推部能抵接着喷头做转动上下运动,从而使喷头的喷雾端做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全方位摆动,提高了喷射范围,实现了均匀、快速地除尘;而且无需工作人员操作,减少了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影响。

5、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具有转动输出端的驱动件和同轴连接于所述驱动件输出端的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所述第一驱动轮具有半圈内齿,所述第二驱动轮具有半圈外齿,所述主动轮内啮合于所述第一驱动轮,所述主动轮外啮合于所述第二驱动轮,且所述主动轮与所述内齿和所述外齿交替啮合。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个驱动件同时驱动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转动,主动轮连接在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之间而且依次交替啮合,即,内齿和外齿的半圈是相对设置的;当主动轮内啮合于第一驱动轮的内齿时,主动轮与第一驱动轮的转向相同,当主动轮外啮合于第二驱动轮的外齿时,主动轮与第二驱动轮的转向相反,因此,主动轮能往复做正反转运动,从而通过从动轮驱动齿条不断变向做椭圆运动,使得喷头能够在不同转向时被顶推部带动朝上和朝下喷雾,进而使得喷雾范围更加均匀,进一步提高了均匀除尘的效果。

7、可选的,所述喷头的侧壁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架上,所述喷头具有位于所述支架两侧的喷雾端和配重端,所述配重端内安装有配重件。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喷头远离喷雾端的一端设置有重量较大的配重件,从而使得顶推部随着驱动齿条移动到最低位置时,喷头尾部的配重端能受重力作用往下垂落,此时喷雾端是朝上喷雾的,从而使得喷雾端能稳定地实现往上往下转动,保证更大的喷射范围;而且配重件使得喷头被顶推部顶推越过水平方向后喷雾端朝下时不会自动下落,进一步提高喷雾的均匀性。

9、可选的,所述顶推部始终抵接于所述配重端下方。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顶推部始终能够抵接着喷头,保证喷头能随着驱动齿条匀速地运动,而不会产生与顶推部脱离而使得配重端加速往下落,即喷雾端加速往上喷射的情况发生,进一步保证喷射的均匀性。

11、可选的,所述驱动齿条上于远离所述转动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导向架,所述第一导向架上沿竖向开设有第一导向孔,所述第一导向架于所述第一导向孔内顶部设置有挤压部件,所述水管从所述配重端伸出并穿设所述第一导向孔后连接于所述箱车内的所述增压泵上;当所述水管随着所述配重端于所述第一导向孔内往下移动时,所述挤压部件能够挤压所述水管。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导向孔能够限制水管随着摆动的喷头而乱甩的情况发生,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当顶推部随着驱动齿条活动至最低点时,配重端也往下转动,水管也会随着配重端在第一导向孔内朝下移动,此时喷雾端是朝上进行喷雾的,雾水会呈抛物线往下落,从而减小了喷射距离,此时通过挤压部件挤压水管能够增大水压,进而增大喷射距离,使得喷雾端全方位转动过程中最远的喷射位置尽量保持一致,进一步提高了喷雾除尘的均匀性,提高除尘效率。

13、可选的,所述挤压部件包括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导向孔内的挤压块、驱动所述挤压块朝上滑动的弹性件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孔内位于所述挤压块上方的配合块,所述配合块的数量为两个且沿所述第一导向孔竖向中心面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孔两竖向内壁上;所述水管朝下挤压通过两个所述配合块后受到所述挤压块的挤压。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挤压部件具体设置为两个配合块与一个挤压块配合挤压水管,两个配合块的间距略小于水管的直径,当水管随着配重端往下移动时会通过两个配合块,然后水管的下端会被受到弹性件驱动的挤压块往上挤压,此时水管随着配重端仍具有朝下移动的趋势,而且水管上端受到配合块的抵接不易被挤压块往上推动,从而使得水管被挤压变形,进而增大水管内部水流速,进而实现喷雾端朝上喷雾时也能达到较远的喷射距离。

15、可选的,所述配合块远离所述挤压块的一侧设置为导向面,两所述导向面朝相互靠近的方向倾斜向下,所述配合块朝向所述挤压块的一面设置为水平的限位面。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配合块的顶面设置为倾斜的导向面,能够便于水管朝下通过,而配合块的底面设置为平面,使得水管被挤压块挤压时更不易朝上通过配合块,从而使得水管更容易被挤压以增大谁呀,进一步提高了喷头均匀喷雾的稳定性。

17、可选的,所述第一导向孔的内壁覆设有柔性的缓冲垫。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为水管受到第一导向架的导向会与第一导向孔的内壁不断摩擦,通过柔性可变形的缓冲垫,能减少水管被磨损的可能性,保证整个环保除尘设备的正常使用。

19、可选的,所述箱车上于所述驱动齿条远离所述转动件的一侧还固定有第二导向架,所述第二导向架上沿水平方向开设有第二导向孔,所述水管从所述配重端伸出并依次穿设所述第一导向孔和所述第二导向孔后进入所述箱车内。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导向架能限制水管在竖直方向上的随意摆动,第二导向架是随着驱动齿条一起移动的,在箱车上再设置一个固定的第二导向架,以限制水管在水平方向上的摆动,保证水压的稳定性,进而保证喷雾的均匀性。

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道施工的环保除尘装置,包括箱车(1)以及设置于所述箱车(1)内的储水桶和增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箱车(1)上设置有喷头(2)、支撑机构(3)和驱动机构(4);所述喷头(2)与所述增压泵之间连接有水管(5),所述支撑机构(3)包括于水平方向上转动连接于所述箱车(1)上的转动件(31)和固定于所述转动件(31)上的支架(32),所述喷头(2)于竖直方向上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架(32)上;所述驱动机构(4)包括主动轮(42)和驱动所述主动轮(42)于竖向转动的驱动组件(41),所述主动轮(42)相对的两侧均啮合有从动轮(43),所述从动轮(43)上偏心设置有连接柱(44),两所述连接柱(44)之间铰接有一驱动齿条(45),所述驱动齿条(45)与所述转动件(31)啮合连接;所述齿条上还凸出设置有与所述喷头(2)抵接的顶推部(45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施工的环保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41)包括具有转动输出端的驱动件(411)和同轴连接于所述驱动件(411)输出端的第一驱动轮(412)和第二驱动轮(413),所述第一驱动轮(412)具有半圈内齿(4121),所述第二驱动轮(413)具有半圈外齿(4131),所述主动轮(42)内啮合于所述第一驱动轮(412),所述主动轮(42)外啮合于所述第二驱动轮(413),且所述主动轮(42)与所述内齿(4121)和所述外齿(4131)交替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隧道施工的环保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2)的侧壁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架(32)上,所述喷头(2)具有位于所述支架(32)两侧的喷雾端(21)和配重端(22),所述配重端(22)内安装有配重件(2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隧道施工的环保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推部(451)始终抵接于所述配重端(22)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隧道施工的环保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齿条(45)上于远离所述转动件(3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导向架(46),所述第一导向架(46)上沿竖向开设有第一导向孔(461),所述第一导向架(46)于所述第一导向孔(461)内顶部设置有挤压部件(47),所述水管(5)从所述配重端(22)伸出并穿设所述第一导向孔(461)后连接于所述箱车(1)内的所述增压泵上;当所述水管(5)随着所述配重端(22)于所述第一导向孔(461)内往下移动时,所述挤压部件(47)能够挤压所述水管(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隧道施工的环保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部件(47)包括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导向孔(461)内的挤压块(471)、驱动所述挤压块(471)朝上滑动的弹性件(472)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孔(461)内位于所述挤压块(471)上方的配合块(473),所述配合块(473)的数量为两个且沿所述第一导向孔(461)竖向中心面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孔(461)两竖向内壁上;所述水管(5)朝下挤压通过两个所述配合块(473)后受到所述挤压块(471)的挤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隧道施工的环保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块(473)远离所述挤压块(471)的一侧设置为导向面(4731),两所述导向面(4731)朝相互靠近的方向倾斜向下,所述配合块(473)朝向所述挤压块(471)的一面设置为水平的限位面(4732)。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隧道施工的环保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孔(461)的内壁覆设有柔性的缓冲垫(463)。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隧道施工的环保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车(1)上于所述驱动齿条(45)远离所述转动件(31)的一侧还固定有第二导向架(48),所述第二导向架(48)上沿水平方向开设有第二导向孔(481),所述水管(5)从所述配重端(22)伸出并依次穿设所述第一导向孔(461)和所述第二导向孔(481)后进入所述箱车(1)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隧道施工的环保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架(48)包括沿远离所述齿条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挡板(482)和第二挡板(483),所述第一挡板(482)靠近所述齿条,所述第二导向孔(481)开设于所述第一挡板(482)上,所述第一挡板(482)和所述第二挡板(483)的相对竖向边沿之间分别连接有两侧板(484)以形成供所述水管(5)朝下进入所述箱车(1)内的限位通道。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施工的环保除尘装置,包括箱车(1)以及设置于所述箱车(1)内的储水桶和增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箱车(1)上设置有喷头(2)、支撑机构(3)和驱动机构(4);所述喷头(2)与所述增压泵之间连接有水管(5),所述支撑机构(3)包括于水平方向上转动连接于所述箱车(1)上的转动件(31)和固定于所述转动件(31)上的支架(32),所述喷头(2)于竖直方向上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架(32)上;所述驱动机构(4)包括主动轮(42)和驱动所述主动轮(42)于竖向转动的驱动组件(41),所述主动轮(42)相对的两侧均啮合有从动轮(43),所述从动轮(43)上偏心设置有连接柱(44),两所述连接柱(44)之间铰接有一驱动齿条(45),所述驱动齿条(45)与所述转动件(31)啮合连接;所述齿条上还凸出设置有与所述喷头(2)抵接的顶推部(45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施工的环保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41)包括具有转动输出端的驱动件(411)和同轴连接于所述驱动件(411)输出端的第一驱动轮(412)和第二驱动轮(413),所述第一驱动轮(412)具有半圈内齿(4121),所述第二驱动轮(413)具有半圈外齿(4131),所述主动轮(42)内啮合于所述第一驱动轮(412),所述主动轮(42)外啮合于所述第二驱动轮(413),且所述主动轮(42)与所述内齿(4121)和所述外齿(4131)交替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隧道施工的环保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2)的侧壁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架(32)上,所述喷头(2)具有位于所述支架(32)两侧的喷雾端(21)和配重端(22),所述配重端(22)内安装有配重件(2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隧道施工的环保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推部(451)始终抵接于所述配重端(22)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隧道施工的环保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齿条(45)上于远离所述转动件(3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导向架(46),所述第一导向架(46)上沿竖向开设有第一导向孔(461),所述第一导向架(46)于所述第一导向孔(461)内顶部设置有挤压部件(47),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敏文刘凯杨斌陈元雄林志航饶鹏鹏
申请(专利权)人:燕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