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装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865253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01 16:04
本申请涉及包装领域,提供了一种包装盒,包括:内盒以及外盒,内盒放置于外盒内;内盒包括展开时面板状的内盒本体,内盒本体切割形成第一底板与两个第一侧板,第一侧板连接于第一底板相对的两侧,第一侧板的两侧均弯折形成第一侧板本体以及第二侧板,第一侧板同一侧的第二侧板相互配合固定;外盒包括展开时面板状的外盒本体,外盒本体切割形成第二底板、第一包装板与第二包装板,第一包装板与第二包装板连接于第二底板相对的两侧,第一包装板弯折两次形成第一抵接板与第一遮盖板,第二包装板弯折两次形成第二抵接板与第二遮盖板,第一遮盖板与第二遮盖板配合固定内盒,可以解决包装盒部方便折叠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包装的,尤其是涉及一种包装盒


技术介绍

1、在一些应用中,为了运输方便,包装盒采用可展开式,在运输时为纸板状态,在使用时,只需要按照步骤将各个部位折叠即可形成包装盒。但是有些包装盒在折叠时较为麻烦,需要一一按照步骤进行折叠才能完成,因此,就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进行折叠成型。

2、因此,研究一种便于折叠成型的包装盒是本产品的研究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包装盒能够便于折叠成型,本申请提供一种包装盒。

2、本申请提供一种包装盒,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包装盒,包括折叠时的内盒以及折叠时的外盒,所述内盒放置于所述外盒内;

4、所述内盒包括展开时面板状的内盒本体,所述内盒本体切割形成第一底板与两个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连接于所述第一底板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侧板的两侧均弯折形成第一侧板本体以及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本体与所述第一底板的长度相等,两个所述第一侧板同一侧的所述第二侧板相互配合固定;

5、所述外盒包括展开时面板状的外盒本体,所述外盒本体切割形成第二底板、第一包装板与第二包装板,所述第一包装板与所述第二包装板连接于所述第二底板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包装板弯折两次形成第一抵接板与第一遮盖板,所述第二包装板弯折两次形成第二抵接板与第二遮盖板,所述第一遮盖板与所述第二遮盖板配合固定所述内盒。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侧板本体竖直弯折后,两个第一侧板本体同侧的第二侧板朝相向的方向水平弯折并配合,使得第一侧板本体与第二侧板形成内盒的侧面,将内盒放置于第二底板上,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贴合,第一抵接板与第二抵接板均竖直弯折并分别贴合于两个第二侧板上,第一遮盖板与第二遮盖板弯折覆盖于内盒上方,第一遮盖板与第二遮盖板配合固定内盒,以此形成包装盒,因此只需要沿着弯折处折叠包装盒即可,使得包装盒能够方便折叠成型。

7、可选的,两个所述第一侧板本体其中一侧的所述第二侧板均开设有卡接槽,两个所述第一侧板同一侧的所述第二侧板卡接槽槽口开设方向相反。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卡接槽在两个第二侧板折叠形成内盒的侧面后,第一侧板同一侧的两个第二侧板能够相互卡接,以至于能够方便配合形成内盒的侧面。

9、可选的,两个所述第一侧板本体两侧的所述第二侧板均开设所述卡接槽。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同一侧的两个第二侧板之间均能够方便地相互卡接进行配合。

11、可选的,所述第二侧板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侧板本体的宽度,且所述内盒折叠时,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一底板之间留有间距。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侧板在折叠后,与第一底板之间留有间距,能够减少第二侧板与第一底板之间的摩擦,使得第二侧板能够更好地进行弯折。

13、可选的,所述第一遮盖板远离所述第一抵接板的一侧弯折形成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侧板本体背离所述第一底板的一端均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槽口朝向背离所述第一底板一侧,所述第一卡接部于所述连接槽内与所述第一侧板本体卡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卡接部插入至连接槽内与第一侧板本体卡接,使得第一遮盖板能够稳定地遮盖内盒,并对内盒进行固定。

15、可选的,所述第二遮盖板远离所述第二抵接板的一侧弯折形成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于所述连接槽内与所述第一侧板卡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卡接部插入至连接槽内与第二侧板本体卡接,使得第二遮盖板能够稳定地遮盖内盒,并对内盒进行固定。

17、可选的,当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均于所述连接槽内时,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贴合。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能够更加稳定地在连接槽内与第一侧板本体卡接,以至于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配合能够更加稳定地固定内盒。

19、可选的,所述第一遮盖板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遮盖板的宽度。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外盒折叠与内盒配合时,外盒更加美观。

21、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22、1.将第一侧板本体竖直弯折后,两个第一侧板本体同侧的第二侧板朝相向的方向水平弯折并配合,使得第一侧板本体与第二侧板形成内盒的侧面,将内盒放置于第二底板上,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贴合,第一抵接板与第二抵接板均竖直弯折并分别贴合于两个第二侧板上,第一遮盖板与第二遮盖板弯折覆盖于内盒上方,第一遮盖板与第二遮盖板配合固定内盒,以此形成包装盒,因此只需要沿着弯折处折叠包装盒即可,使得包装盒能够方便折叠成型;

23、2.通过卡接槽在两个第二侧板折叠形成内盒的侧面后,第一侧板同一侧的两个第二侧板能够相互卡接,以至于能够方便配合形成内盒的侧面。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包括折叠时的内盒(1)以及折叠时的外盒(3),所述内盒(1)放置于所述外盒(3)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包装盒,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侧板本体(112a)其中一侧的所述第二侧板(112b)均开设有卡接槽(2),两个所述第一侧板(112)同一侧的所述第二侧板(112b)卡接槽(2)槽口开设方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包装盒,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侧板本体(112a)两侧的所述第二侧板(112b)均开设所述卡接槽(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板(112b)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侧板本体(112a)的宽度,且所述内盒(1)折叠时,所述第二侧板(112b)与所述第一底板(111)之间留有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盖板(312b)远离所述第一抵接板(312a)的一侧弯折形成第一卡接部(312c),所述第一侧板本体(112a)背离所述第一底板(111)的一端均开设有连接槽(4),所述连接槽(4)的槽口朝向背离所述第一底板(111)一侧,所述第一卡接部(312c)于所述连接槽(4)内与所述第一侧板本体(112a)卡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遮盖板(313b)远离所述第二抵接板(313a)的一侧弯折形成第二卡接部(313c),所述第二卡接部(313c)于所述连接槽(4)内与所述第一侧板(112)卡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卡接部(312c)与所述第二卡接部(313c)均于所述连接槽(4)内时,所述第一卡接部(312c)与所述第二卡接部(313c)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盖板(312b)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遮盖板(313b)的宽度。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包括折叠时的内盒(1)以及折叠时的外盒(3),所述内盒(1)放置于所述外盒(3)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包装盒,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侧板本体(112a)其中一侧的所述第二侧板(112b)均开设有卡接槽(2),两个所述第一侧板(112)同一侧的所述第二侧板(112b)卡接槽(2)槽口开设方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包装盒,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侧板本体(112a)两侧的所述第二侧板(112b)均开设所述卡接槽(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板(112b)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侧板本体(112a)的宽度,且所述内盒(1)折叠时,所述第二侧板(112b)与所述第一底板(111)之间留有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盖板(312b)远离所述第一抵接板(312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红波
申请(专利权)人:龙海市新德纸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