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或细胞用共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865167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01 16:04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微生物或细胞用共培养装置,属于生命科学技术领域。本技术包括n个培养瓶体和连通器,培养瓶体有上方开口及侧下方开口,上方开口用透气膜封口,n个培养瓶体之间由连通器连接。本技术使用玻璃等耐高温材料,可高温蒸汽灭菌,可重复使用,经济节约,环境友好;可同时研究多种微生物/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再是仅仅只能研究2种微生物或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大大提高了研究复杂度和深度;培养瓶体之间依靠法兰口、卡箍、垫片连接,拆装简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微生物或细胞用共培养装置,属于生命科学。


技术介绍

1、自然界中,微生物之间、细胞之间、微生物与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普遍发生的,共培养是研究微生物之间、细胞之间、微生物与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基础手段。早期的科学研究以单一细胞或单一微生物的作为研究对象,近些年研究者们才开始关注微生物之间、细胞之间相互作用,但细胞与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较少。相互作用实际上属于细胞/微生物之间的交流,相互作用对微生物和细胞均有很大的影响,影响着它们的生长、繁殖和代谢。

2、由于不同微生物/细胞的生长速率不同,在混合培养条件下,一种细胞/微生物可能生长过快而争夺另一种细胞/微生物的生存空间;而且混合培养条件下,不便区分不同的细胞/微生物,影响观察。此外,有些相互作用是依靠细胞/微生物直接接触才能发生的,另一些相互作用只需细胞/微生物接触到另一种细胞/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即可发生。因此,使用滤膜将不同的细胞/微生物分隔开,可更好地研究通过代谢产物介导的细胞/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3、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专利发现,一种细胞共培养瓶(cn207294805u)公开了一种细胞共培养瓶,但其一次最多只能研究两种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且所用培养瓶体材料为聚苯乙烯,所用透过膜为聚碳酸酯,不耐高温,只能一次性使用,较为浪费,且会污染环境;一种细胞共培养瓶(cn202849409u)公开了一种细胞共培养瓶,虽然可以通过放置多个微孔滤膜来培养多个细胞,但是其不容易拆卸,不可以随时更换,灵活性较差;一种细胞共培养组织工程反应器(cn 115491306 b)公开了一种细胞共培养组织工程反应器,但其结构复杂,操作繁琐,且一次最多只能研究两种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一种愈伤组织共培养瓶(cn202379994u)公开了一种愈伤组织共培养瓶,主要用于植物愈伤组织的共培养,不适合微生物/细胞的共培养。一种细胞共培养支架以及细胞共培养装置(cn219079551u)公开了一种细胞共培养装置,主要用于培养神经元等原代细胞,不适用于同时培养微生物和细胞。一种用于肿瘤热疗研究中的细胞共培养装置(cn219449728u)公布了一种细胞共培养装置,重点在于能提供热刺激,不适用于普通微生物或细胞共培养,且结构复杂。一种细菌与细胞共培养装置(cn218454181u)公布了一种细菌和细胞共培养装置,但是其有众多控制元件,结构繁琐,操作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可重复使用、操作简便、成本低、可同时研究多种微生物/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微生物或细胞用共培养装置。

2、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生物或细胞用共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n个培养瓶体和连通器;其中所述培养瓶体通过所述连通器连接;所述培养瓶体设有上方开口和靠底部的侧边开口;所述连通器为n通接头,具有n个接头;所述培养瓶体通过侧边开口与连通器的接头连接,连接处设置有滤膜。

3、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n大于等于2。

4、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连通器中接头之间的角度为360°/n。

5、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连通器与培养瓶体的连接处装有垫片,依靠卡箍固定。

6、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连通器与培养瓶体的连接处装有孔隙为0.22或0.45微米的滤膜。

7、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培养瓶体靠底部的侧边开口和连通器接头处的连接方式为法兰连接。

8、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培养瓶体与连通器均为透明且耐高温材质。

9、进一步地,所述培养瓶体与连通器的材质是玻璃或者耐高温塑料。

1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培养瓶体形状是宽体、三角体和斜颈中的任意一种。

1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培养瓶体上方开口处通过透气膜封口。

12、本技术的微生物或细胞用共培养装置,是先将细胞或微生物通过上方开口加入培养瓶体中,在培养过程中用透气膜封口,细胞和/或微生物通过侧下方开口可以进入到连通器中,连通器同时与n个培养瓶连接,从而达到n个培养瓶体中微生物和/或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流。

13、本技术的优点:

14、1)使用玻璃等耐高温材料,可高温蒸汽灭菌,可重复使用,经济节约,环境友好;

15、2)可同时研究多种微生物/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再是仅仅只能研究2种微生物或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大大提高了研究复杂度和深度,且拆装灵活,根据需求场景选择具体n头连通器实现任意数量的培养瓶体的连接;

16、3)培养瓶体与连通器之间连接方式为法兰连接,通过卡箍、垫片进行加固,拆装简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生物或细胞用共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n个培养瓶体和连通器;其中所述培养瓶体通过所述连通器连接;所述培养瓶体设有上方开口和靠底部的侧边开口;所述连通器为n通接头,具有n个接头;所述培养瓶体通过侧边开口与连通器的接头连接,连接处设置有滤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器与培养瓶体的连接处装有孔隙为0.22或0.45微米的滤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瓶体靠底部的侧边开口和连通器接头处的连接方式为法兰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瓶体与连通器均为透明且耐高温材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瓶体与连通器的材质是玻璃或者耐高温塑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n大于等于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器的n个接头之间的角度为360°/n。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器与培养瓶体的连接处装有垫片,依靠卡箍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瓶体形状是宽体、三角体和斜颈中的任意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瓶体上方开口处通过透气膜封口。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生物或细胞用共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n个培养瓶体和连通器;其中所述培养瓶体通过所述连通器连接;所述培养瓶体设有上方开口和靠底部的侧边开口;所述连通器为n通接头,具有n个接头;所述培养瓶体通过侧边开口与连通器的接头连接,连接处设置有滤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器与培养瓶体的连接处装有孔隙为0.22或0.45微米的滤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瓶体靠底部的侧边开口和连通器接头处的连接方式为法兰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瓶体与连通器均为透明且耐高温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永建方婷
申请(专利权)人: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