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专用承重槽道及具有槽道的屋面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86360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01 16:02
本申请适用于光伏屋面安装领域,公开了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专用承重槽道及具有槽道的屋面瓦,承重槽道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光伏板承托面,两个光伏板承托面相互靠近一侧的底部均设置有紧固件安装槽,光伏板通过紧固件固定于光伏板承托面上,紧固件安装槽的底部均设置有朝向远离紧固件安装槽的第一弯折部,第一弯折部远离紧固件安装槽的一端均设置有第二弯折部,第二弯折部朝向紧固件安装槽的下方弯折,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的连接处形成卡扣结构,两个第二弯折部的底部通过托底结构连接。本申请可以取消BAPV系统结构中的角驰配件和槽钢等,以节省建筑用材并降低结构自身重量,同时光伏板直接通过紧固件安装于承重槽道上,形成绿色一体化建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光伏屋面安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专用承重槽道。


技术介绍

1、光伏屋面安装系统是指安装在屋面上的光伏系统,按照安装方式分为bapv和bipv两种。其中,b ipv(光伏建筑一体化)是与建筑物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和安装并与建筑物形成完美结合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也称为“构建型”和“建材型”太阳能光伏建筑,它作为建筑物外部结构的一部分,既具有发电功能,又具有建筑构件和建筑材料的功能,甚至还可以提升建筑物的美感,与建筑物形成完美的统一体。现有的bapv安装方式中结构组件的固定不够稳固,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专用承重槽道及采用该结构的一种b ipv一体化光伏专用承重屋面瓦。

2、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专用承重槽道,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光伏板承托面,两个光伏板承托面相互靠近一侧的底部均设置有紧固件安装槽,光伏板通过紧固件固定于所述光伏板承托面上,所述紧固件安装槽的底部均设置有朝向远离所述紧固件安装槽的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远离所述紧固件安装槽的一端均设置有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朝向所述紧固件安装槽的下方弯折,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的连接处形成卡扣结构,两个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底部通过托底结构连接。

3、进一步具体地说,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承重槽道通过固定件与檩条连接,所述固定件的底部与所述托底结构连接,所述固定件的顶部与所述卡扣结构扣合连接。

4、进一步具体地说,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件呈凹型结构,所述固定件底部的顶面与所述托底结构贴合连接,所述固定件两侧的顶部均设置有朝内的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卡扣结构扣合连接。

5、进一步具体地说,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件底部的顶面设置有容纳槽,所述托底结构固定于所述容纳槽内。

6、进一步具体地说,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容纳槽的两侧均设置有逐渐上升的倾斜面。

7、进一步具体地说,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紧固件为光伏板压块、t型螺栓配螺母或塑翼螺母配六角螺栓。

8、进一步具体地说,上述技术方案中,两个光伏板承托面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连接有架体,所述架体用于与屋面瓦连接。

9、本申请还提出一种屋面瓦,包括第一屋面瓦本体、第二屋面瓦本体以及上述的承重槽道,所述第一屋面瓦本体与一侧的架体连接,所述第二屋面瓦本体与另一侧的架体连接。

10、进一步具体地说,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屋面瓦本体远离所述承重槽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搭接部,所述第二屋面瓦本体远离所述承重槽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搭接部,一个屋面瓦的所述第一搭接部与另一个相邻的屋面瓦的所述第二搭接部固定连接。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2、通过本申请的专用承重槽道,可有效将光伏板的重量传递给檩条,保护屋面瓦不出现影响性能的下凹变形;通过两个对称的光伏板承托板,可合理承托光伏板重量,确保紧固受力时不变形,再通过紧固件将光伏板固定于光伏板承托面上,紧固件安装槽能够保持紧固件安装的通用性;两个第一弯折部和两个第二弯折部形成了两个对称的限位卡扣结构,该卡扣结构可与对应专用的固定件实现有效的卡锁功能,且两个卡扣结构为对称形态,可进一步限制固定件左右偏移;托底结构与固定件的底部充分接触,起到对槽道结构荷载的有效承载;通过专用固定件与檩条的连接固定,可以确保在不破坏屋面瓦瓦面的情况下将屋面瓦与建筑结构安全连接。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专用承重槽道,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光伏板承托面,两个光伏板承托面相互靠近一侧的底部均设置有紧固件安装槽,光伏板通过紧固件固定于所述光伏板承托面上,所述紧固件安装槽的底部均设置有朝向远离所述紧固件安装槽的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远离所述紧固件安装槽的一端均设置有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朝向所述紧固件安装槽的下方弯折,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的连接处形成卡扣结构,两个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底部通过托底结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光伏建筑一体化专用承重槽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槽道通过固定件与檩条连接,所述固定件的底部与所述托底结构连接,所述固定件的顶部与所述卡扣结构扣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光伏建筑一体化专用承重槽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呈凹型结构,所述固定件底部的顶面与所述托底结构贴合连接,所述固定件两侧的顶部均设置有朝内的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卡扣结构扣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光伏建筑一体化专用承重槽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底部的顶面设置有容纳槽,所述托底结构固定于所述容纳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光伏建筑一体化专用承重槽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的两侧均设置有逐渐上升的倾斜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光伏建筑一体化专用承重槽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为光伏板压块、T型螺栓配螺母或塑翼螺母配六角螺栓。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光伏建筑一体化专用承重槽道,其特征在于,两个光伏板承托面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连接有架体,所述架体用于与屋面瓦连接。

8.一种屋面瓦,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屋面瓦本体、第二屋面瓦本体以及权利要求7所述的承重槽道,所述第一屋面瓦本体与一侧的架体连接,所述第二屋面瓦本体与另一侧的架体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屋面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屋面瓦本体远离所述承重槽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搭接部,所述第二屋面瓦本体远离所述承重槽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搭接部,一个屋面瓦的所述第一搭接部与另一个相邻的屋面瓦的所述第二搭接部固定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专用承重槽道,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光伏板承托面,两个光伏板承托面相互靠近一侧的底部均设置有紧固件安装槽,光伏板通过紧固件固定于所述光伏板承托面上,所述紧固件安装槽的底部均设置有朝向远离所述紧固件安装槽的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远离所述紧固件安装槽的一端均设置有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朝向所述紧固件安装槽的下方弯折,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的连接处形成卡扣结构,两个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底部通过托底结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光伏建筑一体化专用承重槽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槽道通过固定件与檩条连接,所述固定件的底部与所述托底结构连接,所述固定件的顶部与所述卡扣结构扣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光伏建筑一体化专用承重槽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呈凹型结构,所述固定件底部的顶面与所述托底结构贴合连接,所述固定件两侧的顶部均设置有朝内的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卡扣结构扣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光伏建筑一体化专用承重槽道,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仁田陈泽平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邦达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